陳璟
摘要:目前在國家層面,缺少檔案社會服務機構的專門法律規定。在地方層面,有21個省級地方性法規有對檔案社會服務機構的管理規定,其中有4個省市專門出臺了關于詳細規范檔案社會服務機構的地方規范性文件;10個省級地方性法規沒有涉及對檔案社會服務機構的管理規定,因此,該領域的立法工作亟待加強。此外,部分地方性法規對檔案社會服務機構監管的規定比較籠統,具體行政指導方式欠缺,應當予以充實和完善。
關鍵詞:檔案社會服務機構檔案中介服務機構法律法規
一、檔案社會服務機構監管法規調查
檔案社會服務機構,我國檔案界又稱之為檔案中介服務機構,其開展的工作稱作檔案社會服務或檔案中介服務。河南省檔案局2017年12月7日發布《河南省檔案中介服務機構備案公告》:“依照《河南省檔案管理條例》第二十五條的規定:從事檔案鑒定、評估、咨詢等中介服務機構,必須到省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備案。截至2017年11月14日,河南省內已備案檔案中介服務機構共35家。”[1]以此推斷,已經納入和應當納入全國各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監管的檔案社會服務機構為數眾多。
檔案社會服務機構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一是人員流動大,無法保證服務工作的持久性,尤其是軟件更新的連續性;二是檔案社會服務機構提供的社會服務多種多樣,但缺乏核心競爭力;三是一些具體業務工作不夠規范。
為規范檔案外包管理工作,國家檔案局頒發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法規文件,如2012年頒布的《國家檔案局關于切實加強檔案數字化和檔案信息化服務外包管理杜絕失泄密隱患的通知》(檔函〔2010〕103號)、2013年下發的《國家檔案局關于加強檔案托管中的安全管理杜絕失泄密隱患的通知》和2014年國家檔案局辦公室印發的《檔案數字化外包安全管理規范》(檔辦發〔2014〕7號)等,要求各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以各種方式加強對檔案社會服務機構的監管。本文以“中介”和“服務”為檢索詞,對全國及各省、直轄市、自治區涉及檔案社會服務機構監管的法規進行網絡調查。具體頒布地區、法規名稱和規定條款,如下表所示。
二、檔案社會服務機構監管法規內容的分析
通過對國家,各省、直轄市、自治區涉及檔案中介服務機構的法規內容進行分析可以看出:
第一,現行的《檔案法》《檔案法實施辦法》沒有針對檔案中介服務機構的具體管理規定。雖然國家檔案局制定的《檔案數字化外包安全管理規范》對檔案數字化的外包作出了詳細的管理規定,但檔案數字化業務僅僅是檔案中介服務機構開展的一部分或者說是一小部分業務。
第二,在31個省市自治區中,有10個省級地方性法規沒有涉及檔案中介服務機構的管理規定,分別是北京市、重慶市、遼寧省、江蘇省、安徽省、江西省、青海省、海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
第三,21個省級地方性法規有對檔案中介服務機構的管理規定,其規范內容主要包括:從事檔案中介服務的機構應具有相應的檔案知識和操作技能、檔案中介服務機構應向當地的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備案、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對本地檔案中介服務機構具有指導、監督的權力。部分地方性法規還設置有對違反規定的檔案中介服務機構的處罰條款。
第四,有4個省市專門出臺了關于檔案中介服務機構及其業務管理的地方規范性文件。包括《河南省檔案中介服務機構備案管理辦法》《湖南省規范檔案中介服務規定》《浙江省檔案服務機構信用評價辦法(試行)》和《福建省檔案服務機構管理暫行辦法》。這些地方規范性文件規定的內容詳略不一,有的是對檔案中介服務機構某個方面的管理規定,如備案和信用評價(河南省、浙江?。?;有的是對檔案中介服務機構的整體管理規定,如備案登記,服務機構、服務范圍,服務人員、服務質量,服務機構的監督與管理,信用評價(湖南省、福建?。┑?。
三、完善檔案社會服務機構監管法規的建議
第一,在國家層面,盡快推出規范檔案社會服務機構的專門法律法規。國家檔案局出臺的《檔案數字化外包安全管理規范》只涉及檔案中介服務的一部分業務。不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修訂草案(送審稿)》第七十二條明確規定:“檔案社會化服務機構從事檔案的寄存、咨詢、整理、縮微、數字化、編纂等服務,應當符合國家檔案工作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并接受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監督?!盵2]如果該修訂草案能夠順利通過并頒布施行,《檔案法實施辦法》也會隨之做出相應的修訂,這是規范我國檔案社會服務機構及其業務的頂層設計,對推動地方性法規完善相關內容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在各省、直轄市、自治區層面,完善地方立法工作。有的省不僅在地方性法規中對檔案社會服務機構及其業務作出了管理規定,而且還出臺了專門的地方規范性文件用以詳細規范檔案社會服務機構及其業務,走在了國家法律規范的前面。有的省、直轄市和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還沒有規范檔案社會服務機構及其業務的規定內容,需要加強立法工作。
第三,細化檔案社會服務機構監管的內容,明確具體行政指導方式。從監管內容上看,多數地方性法規對檔案社會服務機構監管的規定比較籠統、模糊,應對其資質、權利、義務、服務對象、服務內容、庫房要求、收費標準以及與檔案行政主管部門的關系等作出明確界定。從監管方式上看,主要有備案、網站公布、提供培訓、檢查、投訴和舉報調查、建立信用檔案與注銷備案等,但缺乏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對檔案社會服務機構依法指導的具體規定,應當予以充實和完善。
四、結語
隨著檔案社會服務市場的發展和壯大,國家層面需要及時制定出規范檔案社會服務機構及其業務的法律法規,各個地方也需要依據本地實際情況,制定出適應本地實際的規范檔案社會服務機構及其業務的地方性法規和地方規范性文件,以促進檔案社會服務機構和檔案社會服務市場在保障檔案工作持續發展和進步中發揮更好的作用。
注釋與參考文獻:
[1]河南省檔案中介服務機構備案公告[EB/OL].(2017-12-07)[2018-03-07]http://www.hada.gov.cn/ html/News/0_78904.html.
[2]《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修訂草案(送審稿)[J].中國檔案,2016(07):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