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90后已成文化消費主力軍,男性文化消費綜合指數首次超過女性。
近日發布的中國文化消費指數(2017)顯示,我國文化消費綜合指數持續增長,由2013年的73.7增至2017年的81.6,年平均增長率為2.6%。而一級指標中,文化消費環境指數上升速度最快,年平均增長率為6.9%。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執行院長曾繁文表示,這說明我國文化消費環境有了很大改善,文化產品種類不斷豐富,質量逐步提升,消費渠道也越來越多樣化、便捷化。
從區域看,北京、上海、浙江、廣東、天津、江蘇、山東的文化消費綜合指數連續五年位居全國前十,而這7個省市均位于東部地區。從年齡看,18-25歲居民的文化消費意愿和水平指數最高,表明90后對文化消費的需求最旺盛,實際發生的文化消費支出也最多,已經成為文化消費的主力軍。從性別看,2017年男性文化消費綜合指數首次超過女性,與2016年相比,女性的文化消費意愿和水平指數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在國內外文化產品/服務的消費選擇上,與2016年相比,國產電影、動漫和游戲的受歡迎程度都有較大幅度的提升,2017年國產電影的受歡迎程度首次超過國外電影。
【智庫評論】
系列數據表明,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呈穩定向上發展態勢。首先,文化消費綜合指數持續增長,近五年年平均增長率為2.6%,說明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國民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其次,從區域分布來看,綜合指數排名前十的省市大部分位于東部地區,中西部地區如湖南、四川、江西等省份交替擠入前十。說明東部地區仍然是文化產業發展的中流砥柱,且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中西部地區文化資源豐富,通過不斷挖掘利用文化資源,適合發展特色文化產業,未來全國各省市的文化產業發展將更加均衡發展。再次,從文化消費選擇上看,國內的文化旅游、電影和游戲以及國外的動漫比較受消費者歡迎。與2016年相比,國產電影、動漫和游戲的受歡迎程度都有較大幅度的提升。2017年國產電影的受歡迎程度以65.49%的優勢首次超過國外電影。這些數據都表明我國文化產業的質量與內涵都有了長足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國民更加認可國產文化內容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