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閨蜜有著“高顏值、高學位、高能力”的美譽,之前她擔任一家名牌媒體公司藝術總監,薪水待遇令同齡人羨慕不已。可是近來她卻感覺渾身不舒服,整天加班,忙不完的工作使她心煩意亂、疲憊不堪,時常懷疑自己是不是生病了。不得已,她辭職到醫院求醫。心理醫生告訴她患上了“職業耗竭?!蔽乙彩堑谝淮温牭竭@個病,請問“職業耗竭”是怎么回事呢?該怎么治療呢? ——李女士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節奏逐漸加快,職業耗竭無時無刻不在侵蝕著人們的肌體,改變著人的思維和行為。特別是在一些高危行業的發生率尤為突出,其中醫務工作者耗竭現象普遍存在。
20世紀70年代,美國圣地亞哥大學曾創立了耗竭診斷量表,將耗竭定義為:“由于個體的價值、尊嚴、神經和希望的衰退而對靈魂造成的一種腐蝕。”換句話說,職業耗竭是由于各種各樣的持續應激源,尤其是工作中的人際應激源所導致的一種負性精神狀態,代表了一種特殊類型的職業應激。
職業耗竭包括3個癥狀維度。一是情感衰竭,筋疲力盡;二是人格解體,冷漠疏離,玩世不恭;三是缺乏成就感,自我效能低下。具體來說,生理癥狀包括疲勞、疼痛、消化系統癥狀和體重變化、失眠等問題;情緒心理方面表現則是焦慮抑郁、易怒發脾氣、自卑缺乏自信,有時悲觀絕望,甚至萌生自殺念頭,以及認知功能減退;行為癥狀則反映在人際關系不良、不愿社交、家庭關系危急、工作質量下降、頻繁更換工作或辭職,甚至依賴煙酒、咖啡因、藥物等自我麻醉或自我傷害。
發生職業耗竭的原因是多元化的,因此耗竭的治療手段也是多方面的。總體而言,綜合預防是消除癥狀的關鍵。
【轉變思維】工作中難免遇到各種壓力,要學會轉變思維,從積極的角度看問題,凡事不要過度個人化,更不要把負性的事件泛化或帶入平時的生活中。盡管工作十分重要,但不是生活的全部,更不是唯一,這是改變行為的基礎。
【睡個好覺】睡眠是消除身體疲勞、恢復體力、修復不良情緒的最好方式,良好的睡眠有利于保護大腦,提高腦力,增強免疫力。所以,睡眠對保護人的心理健康與維護人的正常心理活動極其重要。
【健康飲食】飲食是人類維持生命的基本條件,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養生之道,莫先于食”。唐代名醫孫思邈也認為,“食能排邪而安臟腑,悅神爽志以資氣血……”科學研究表明,健康的飲食既能促進身體健康,又能防病祛病。所謂食補,就是食物能起到藥物所無法起到的作用。
【規律運動】相比于其他的預防手段,科學規律的體育運動是預防治療職業耗竭起效最快、最經濟、最為通用的辦法。運動可以優化睡眠,釋放或緩解各種壓力,也能提高認知功能。運動項目很多,只要選擇自己喜歡的并且與年齡相適宜的運動就好。
【適度社交】社交是人與人智慧的組合,生活事實證明,人際關系好的人,辦事容易順達。追求和諧親密的人際關系,是人類的共同本性。適度、良好的社交能消除隔閡,拉近人與人的距離,收獲資源“共享”。只有通過交往去建立融洽和諧的人際關系,才能同他人友好相處,合作共事,創造“人和”的境界,保持好的心境,逐步走向理想的彼岸,最終實現人生的價值。
需要指出的是,采取上述方法仍然不能消除職業耗竭癥狀,那就需要進一步看心理精神專科門診,待醫生明確診斷后,再給予規范的藥物及心理治療。
銀發心事
您老的心事,有我們來傾聽;您老的煩惱,有我們來分擔。我是“銀發心事”欄目編輯劉國異,您可以打電話0351—5273790找我,也可以寫信寄到雜志社。
老年人患抑郁癥的越來越多了,我身邊的老伙伴,就有幾個或輕或重地患上了抑郁癥。從媒體上也看到很多關于老年抑郁癥患者的報道。請問導致老年抑郁癥高發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生活中該怎樣預防呢?——老張
據數據顯示,在我國老年抑郁的發病率是6%~29.4%。它的發病率已經超過骨質疏松等常見老年病,成為繼老年癡呆后的第二大疾病。老年人一旦被抑郁癥找上門,身體機能就會出現嚴重的下降,腹痛、失眠甚至是心悸等疾病都會接踵而至。為什么現在老年抑郁癥的情況這么多發呢?下面就來看看原因有哪些:
※藥物促使老年人患上抑郁有些藥物能加重或引起類似抑郁癥的癥狀,如心血管藥物(心得安、利血平)、激素(腎上腺素、糖皮質激素)、甲基多巴等。但是每種藥物的副作用個體差異性很大,所以因藥物引發抑郁的程度也會有較大區別。
※喪偶對老年人的心理創傷喪偶后,家庭結構、親情關系、經濟情況、起居環境等都會隨之發生很大的變化。適應新的環境和處境是一個身心的考驗,度過這個適應性生活階段最少需要兩年的時間,因此必須謹慎注意老年人在這期間患上抑郁癥的危險性。
※軀體疾病并發抑郁癥 隨著年齡的增大,老年人患慢性疾病的增多。如高血壓、心臟病、關節炎、糖尿病等,這些疾病如果遷延時間長,治療效果一般,都會使老年人感到無能為力,心情沮喪,無奈抑郁。
必須引起社會大眾注意的是,老年人的抑郁不是十分典型,看不出心境的好壞,也沒有想輕生的念頭,但取而代之的是持續性的疲乏,無故的體重減輕,睡眠節律紊亂,食欲、胃功能變差,記憶力下降等等,所以老年人的抑郁癥很容易被家人和普通醫生忽略。
關愛老人 作為子女來講,應注意改善老人的物質生活水平,加強對老人的親情關愛,及時關注老人寂寞、空虛、失落等不良情緒,并予以精神慰藉和心理開導。隨時注意觀察老人的言行,發現情緒不對就及時交流或到醫院進行心理咨詢,靠家庭的溫暖和適當的社交,讓他們感到親友的關懷和社會的溫暖,使之快活起來,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
培養興趣愛好 作為老年人本身,不僅要加強與子女的溝通,還應豐富自己的文化生活內容,培養適合老年人的興趣愛好,緩解精神緊張,增加心理寄托,與家庭成員和睦相處。
妥善處理各種不良因素 如離退休后,容易感到孤單,老年人要注意安排好晚年生活,堅持原有的作息規律,堅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適當參加體力勞動和體育活動。放松精神,感情自然,不過悲過慮,盡量避免不良事件對自己的強烈刺激。
治療軀體疾病 對有軀體疾病者應積極治療,促進軀體疾病的康復。要防止腦動脈硬化的發展,注意改善腦功能狀態,防治一些缺血性腦癡患導致的抑郁癥。
樹立正常的人生觀 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生死觀和明確的生活目的,要使老年人懂得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從而笑對人生。
適當鍛煉 積極參加體育和各種娛樂活動。比較適合的運動是散步,每天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運動量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