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照環境監管能力標準化建設要求,分析永興縣環境保護自身監管能力建設現狀,目前主要存在的問題是機構不健全、編制不足、缺乏人才、設備短缺且落后、資金匱乏等。從機構建設與人才培養、硬件設施建設、信息網絡建設等方面提出了永興縣環境監管能力建設的對策建議,為環保事業的發展提供決策參考和技術支持。
關鍵詞:環境監管;能力建設;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X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8)03-0223-01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3.133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 capacity, the status quo of self regulatory capacity 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Yongxing county is analyzed. At present, the main problems are imperfect institutions, inadequate compilation, lack of talents, shortage of equipment and backward funds. From the aspects of institution building and personnel training, hardware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and information network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 capacity in Yongxing County, so as to provide decision-making reference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Capacity building;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加強環境保護,對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環境監管能力建設作為環境保護的基礎,由監察、監測、固廢、應急等多個領域組成,“十三五”以來,環境監管能力建設的作用和地位不斷提高。本文對永興縣的環境監管能力建設進行分析,為我縣環境保護工作提出對策。
1 永興縣環境監管能力建設現狀
永興縣環境保護局成立于1982年,為縣政府組成部門。內設辦公室、法制宣教股、環境管理股(加掛行政審批股牌子)、政工股;下設環境監察大隊、環境監測站、固體廢物管理站等三個事業單位[1]。全局現有干部職工84人,其中6人取得工程師中級職稱。具體執法隊伍機構及人員設置為:縣環境監察大隊32人、縣環境監測站20人、縣固體廢物管理站15人。
下面從環境監察、環境監測、環境應急三個方面闡述永興縣環境監管能力建設情況。
1.1 環境監察
永興縣已通過《全國環境監察標準化建設標準》中部三級達標驗收工作,配備了6個移動執法終端和2套現場執法箱(筆記本、打印機、執法記錄儀、錄音筆等),成立縣環境保護綜合執法大隊和縣環保公安執勤室,建立了多部門環境執法聯動協作機制[2]。
1.2 環境監測
永興縣已通過《全國環境監測標準化建設標準》中部三級達標驗收工作,建設了空氣自動監測站,并于2015年12月通過了市環保局驗收,全面啟動了空氣質量自動監測工作并納入省、市監控平臺。
1.3 環境應急
永興縣成立了縣環境應急辦,并通過了環境應急三級達標驗收,編制了《永興縣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和《永興縣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完善了我縣環境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
2 存在的問題
2.1 軟實力不足,限制全面提升
永興縣環保局84名干部職工中從部隊轉業或退伍的有33人,雖然大專以上學歷有58人,但其中有22人是通過函授教育取得環境工程專業的,正規環保專業畢業(包括中專)的只有9人。新《環保法》實施后,對企業的監管要求越來越高,對執法水平和執法能力的要求都越來越高,加之我縣涉重金屬重點監管企業較多,環境監管任務重、壓力大,現有的行政管理人員和監管執法人員多數只限于上級環保部門的短期業務培訓,很難滿足當前我縣環境監管工作的需要。
2.2 執法人員身份問題暫未解決
永興縣環保部門所屬二級機構還未納入參公管理,且還有33人的全額事業編制未得到落實,靠吃排污費。今后,隨著稅費體制改革工作的持續推進,排污費將被環境稅取代,直接繳入國庫,環保局工作人員靠吃排污費的情形不復存在,人員工資得不到有效的保障,生存狀況令人擔憂[3]。而在當前財政供養人員只減不增的嚴峻形勢下,縣里在短時間內很難騰出這么多全額事業編。
2.3 業務經費與運行保障經費不足
永興縣環保部門人均工作經費較低,制約了環境執法工作效率。重點污染源的監督性監測、監察工作任務繁重,工作人員補助、防護裝備不足成為工作障礙,儀器設備更新、消耗等運行經費不足,造成環境監管日常工作開展受限。
3 建議
3.1 著力提升環境監管軟實力
建議上級環保部門增加基層環保執法隊伍業務學習的輪次,擴大學習范圍和人數,并明確規定基層執法人員要全部進行業務培訓和職業操守教育,經考試合格后持證上崗[4]。與省環保學院等院校加強對接,定期選送執法人員參加正規系統化的學習,全面提升執法人員綜合素質。
3.2 加快解決執法人員身份問題
建議將縣環保部門所屬二級機構環境監察大隊、固體廢物管理站以及環境監測站納入參照公務員管理單位,解決工作人員編制問題,為全面開展環保執法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3.3 繼續加強執法硬件設施建設
建議嚴格按照環境監察、環境監測標準化建設要求武裝到位,對基層環保部門配備執法設備時,需分門別類,根據各地實際所需進行合理安排,保障基層環境監察執法用車,環境監察機構80%以上的執法人員配備使用便攜式手持移動執法終端,提升日常環境監測及監管執法能力,規范執法行為。建議全面恢復我省環保執法隊伍著裝,切實規范環保執法隊伍形象及提高環保執法隊伍的威信。
3.4 夯實環境綜合監督管理基礎
一是提升環境信息化能力。建立環保業務核心數據庫,實現監察、監測、固廢、環境統計等工作數據共享,實現業務管理信息化、管理信息資源化、信息服務智能化。二是全面實施標準化建設。在監察、監測、應急實現標準化建設的基礎上,推動核與輻射、宣傳教育、信息和固廢管理等機構的標準化建設。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建設環境教育、公眾參與信息交流平臺,發揮輿論的引導和監督作用,完善12369環境投訴舉報熱線。
3.5 切實保障建設項目資金需求
建議對接國家環境監管能力建設規劃,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對基層環保部門建設項目予以補助,強化對建設項目的監督檢查,督促抓好資金預算執行和項目組織實施,做好項目竣工財務決算審計,充分發揮審計監督作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參考文獻
[1]張學剛,鐘茂初.政府環境監管與企業污染的博弈分析及對策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1,21(02):31-35.
[2]馬小明,趙月煒.環境管制政策的局限性與變革——自愿性環境政策的興起[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5,(06):75.
[3]夏光.環境政策創新[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1.75.
[4]羅良文,雷鵬飛.企業環境尋求、污染密集型生產區際轉移與環境監管[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6,26(1):113-120.
收稿日期:2017-12-29
作者簡介:郭靈芝(1989-),女 ,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