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宗躍
暮春時節,美麗的茶鄉大地生機盎然。在西鄉楊河鎮高土壩移民搬遷安置社區,一棟棟錯落有致的高樓巍然聳立。
現年44歲的郎愛萍就是這些搬遷戶中的一員。三年前,郎愛萍一家四口居住在該縣大河鎮風埡村深山溝的三間土坯房里,是十里八村有名的貧困戶。“每周要去縣城醫院跑兩次,每兩周去市里醫院復查,每個月還要往省城大醫院跑一趟。”2014年,11歲的兒子不幸患腎病綜合癥。“要走半個多小時山路才能坐上班車,除了辛苦,更怕延誤了兒子的病情。”
“現在,這些問題一下子都解決了!”2015年底,郎愛萍一家人來到距縣城2公里的楊河鎮高土壩社區。在這里,一家人不用花費多少錢就可以得到一套移民搬遷房。
近年來,西鄉縣不斷創新舉措,做好對象確定、項目建設、搬遷入住、發展扶持、脫貧達標等工作,移民搬遷成效突出。
該縣嚴把政策標準,嚴格執行住房面積人均不超過25平方米、戶最大不超過120平方米,群眾自籌人均不超過2500元、戶不超過1萬元,成本造價不超過每平方米1500元,集中安置建房人均補助2.5萬元,分散安置建房人均補助1.5萬元等政策規定。嚴管項目資金,對統規統建項目,進一步完善“五步成本控制法”,將建安成本控制在1300元每平方米左右,建房成本控制在1500元每平方米以下。按程序、按進度管理、審批、撥付資金,

農戶在位于高土壩社區安置點的漢中市雅蔻雨具制品有限公司做工增收。 糜 睿/攝
農戶在位于高土壩社區安置點的漢中市雅蔻雨具制品有限公司做工增收。 糜 睿/攝統規統建項目竣工后做好決算審計,統規自建和分散安置建房補助資金通過“一卡通”直接兌付到戶。強化后續管理,按標準化社區建設要求,在所有具備條件的移民搬遷集中安置社區創建物業管理辦公室,推行社區物業化管理模式。
“現在,我既能照顧重病的兒子,又能在社區工廠做工賺錢!”2017年,高土壩社區抓住蘇陜扶貧協作機遇,成功引進雅蔻公司、歐特沃公司、松花變蛋加工廠等3家企業入園,帶動搬遷戶就業增收。
實現了“安居樂業”夢想的郎愛萍興奮地說,如今,就業機會變多了,除了自己在雅蔻公司工作,老伴也在附近工廠務工賺錢,一個月輕輕松松掙幾千塊錢。
依托社區工廠,郎愛萍由莊稼漢搖身變為“上班族”,在高土壩社區,像她這樣的村民有700余人。西鄉縣結合安置點實際制訂產業發展方案,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宜商則商、宜農則農、宜工則工,一點一策、一戶一法,實現搬遷與脫貧同步。
白龍鎮朱家埡安置點引進天域公司,建成玫瑰生態農業園1000余畝,就地吸納100余名搬遷群眾入園務工,人均增收八千余元。北京八度陽光科技有限公司投資400萬元,在堰口、楊河、白龍、柳樹、沙河等鎮的8個易地搬遷安置點屋頂安裝太陽能光伏發電設備,為搬遷群眾提供長達25年的穩定收入來源。
截至目前,西鄉縣14個鎮(街)77個預脫貧村涉及的3547套易地搬遷安置房全部開工建設。已完成200戶易地扶貧搬遷戶以戶定業、以戶定扶增收措施,通過產業園區、旅游景區、社區工廠等就業渠道,確保易地搬遷戶每戶有一個以上穩定產業,多渠道實現穩定增收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