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斯樂 斯琴格日樂 唐英華 李抱鋼 包明明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左旗蒙醫中醫醫院,內蒙 赤峰 025450)
糖尿病腎病(DN)是糖尿病的常見慢性并發癥之一,也是導致腎功能不全的重要原發癥,在二型糖尿病嚴重性僅次于心、腦血管病,病變時累及腎小管和腎小球,通常在糖尿病發生15~20年后出現,其自然病程開始于微量白蛋白尿,并發展顯性蛋白尿,血壓升高,腎功能下降。本病屬于蒙醫腎病范疇,即希和日希凈腎病,本病系因三根失調,損傷腎氣以腰痛、臉面眼瞼及下肢浮腫、尿頻、夜尿增多、耳鳴、男性患者遺精為特征的病變癥。2017年1月 ~ 2017年10月,我們蒙醫辨證結合西醫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得到了滿意效果,先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巴林左旗蒙醫中醫醫院診治的80例早期二型糖尿病腎病住院患者為觀察對象,隨機分為蒙醫辨證結合西醫治療組(觀察組),西醫治療組(對照組)。觀察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38~65歲,病程2~20年。對照組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齡41~64歲,病程2~24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依據 參照國家中藥管理局發布的《蒙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1]及《內科學第七版》[2]制定診斷依據:①二型糖尿病病史超過10年的患者。②出現微量白蛋白尿 ,即UAER持續在20~200μg/min(10<μg/min),GFR仍高于正常或正常。
1.2.1 納入病例標準 符合上述診斷、納入標準者,符合知情同意原則。
1.2.2 排除病例標準 ①不符合上述診斷、納入標準者;②排除其他可能引起尿白蛋白排泄量增加的原因,如泌尿系感染、心力衰竭、運動、酮癥酸中毒等;③合并嚴重心臟病、妊娠、腫瘤、糖尿病急性并發癥等。
2.1 對照組 在用降糖藥及胰島素控制血糖的基礎上,應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藥(ACEI)或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藥(ARB),他汀類或貝特類,阿司匹林腸溶片100mg,1次/d ,金水寶膠囊3~6粒 3次/d。以1個月為1個療程。
2.2 觀察組 西醫治療的基礎上,蒙醫辨證治療,以調理三根、七素,赫依、協日、巴達干為原則。具體以珍寶丸、薩日嘎日迪、蘇門樂-10為主藥,輔以沉香安神散、烏蘭三味湯等辨證治療。以1個月為1個療程。
療效標準參考《中藥新藥臨床觀察指導原則》[3],顯效:糖尿病患者癥狀體征消失,UAER下降至正常水平或下降50%以上,腎功能指標恢復正常。有效:糖尿病腎病患者癥狀體征明顯好轉,UAER有下降,但與治療前比較無明顯下降。無效:糖尿病腎病患者癥狀體征無改善或者惡化,實驗室檢查相關指標無變化為無效。
通過SPSS13.0統計學軟件對照兩組統計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計數資料比較采用x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治療后效果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早期二型糖尿病腎病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二型糖尿病,嚴重性僅次于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腎病早期癥狀多不明顯,而一旦發展到臨床蛋白尿期,腎小球濾過率呈進行性下降,其病理損害便不可逆轉。據統計,20%的二型糖尿病發生微量白蛋白尿,其中每年有10%~20%出現臨床腎病,20年后2%的臨床腎病發展成為終末期腎病。雖然二型糖尿病發生終末期腎病的危險性較低,但由于患者基數大,實際人數遠高于目前情況。蒙醫認為本病屬于蒙醫腎病范疇,即希和日希凈腎病,本病系因三根失調,損傷腎氣以腰痛、臉面眼瞼及下肢浮腫、尿頻、夜尿增多、耳鳴、男性者遺精為特征的病變癥。蒙醫認為腎存在于赫依之場所、也是巴達干所在場所,為調節體內水液、補養生殖之精的臟器、也是病變巴達干竄行之道,故患病以巴達干、赫依性者為多。本病由于巴達干、赫依偏盛客于腎臟,并與希拉相搏,即引起腎臟功能紊亂所致。強力勞作、負重勞累、久病體弱、房勞過度、跌打受傷、或感寒冷潮濕等均為誘發因素。
通過觀察本院80例早期二型糖尿病腎病患者,經統計學分析證實,蒙醫辨證療法安全、有效、且未見明顯毒副作用等優點,臨床上值得推廣與應用。
[1]蒙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編審委員會. 蒙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 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2]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 M ].第7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776.
[3]劉波.中西醫結合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臨床療效觀察[ J ]. 現代臨床醫學雜志,2013.6 (39).3.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