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冰
【摘 要】高校圖書館是學校教學、科研、生產的重要場所,走進大學圖書館學習、閱讀、為自身充電,是社會公眾向往的,在國家大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的現實環境下,高校圖書館對外開放是信息共享、滿足公眾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結果。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圖書館開放
中圖分類號: G2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2095-2457(2018)06-0157-002
【Abstract】The university library is an important place of school teaching,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learning into the university library, reading, charge for their own public desire,in the country to vigorous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facilities in the real environment,university library opening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information sharing, to meet the spiritual and cultural needs of the public.
【Key words】University library; Open library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是黨的十九大后出臺的第一部文化方面的法律,今年1月1日正式實施。公共圖書館法第四十八條下面有一句內容是:“國家支持學校圖書館、科研機構圖書館以及其他類型圖書館向社會公眾開放。”[1]
高校圖書館是學校教學、科研、生產的重要場所。走進大學圖書館學習、閱讀、為自身充電,是社會公眾向往的,當前,在國家大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的現實環境下,高校圖書館對外開放是信息共享、滿足公眾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結果。高校館作為社會文化資源中的重要成員,理應承擔全面開放的義務和責任,高校不僅要生產知識,培養專業性人才,還要承擔起知識傳承,社會教育的義務和責任。據統計,我國1300 余所高校圖書館有藏書6.4 億多冊,而公共館僅有4億冊;高校館掌握網絡版電子期刊的65% ,公共館僅有28.6% ;高校館擁有聯機數據庫總庫存的30% ,而公共館僅占2.9% 。在免費開放的大環境下,高校館必須要建立并完善服務保障體系,積極探索拓寬為公眾服務的領域,建立全新的全方位的服務理念、服務模式,為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創造良好條件。
在大力推廣全民閱讀的社會環境背景下,社會公眾是否就可以不受限制,自由出入高校圖書館,并從高校館自由借閱書籍了呢?目前的答案是否定的。在目前以及相當一段時間內,社會公眾進入大學圖書館借閱館藏資料仍然需要等待全面開放正式實施的那一天,當下社會職能分工越來越細,資源的利用也愈加專業化,公共資源的首要任務的完成是由其屬性所決定的,各類高校都擁有數百萬冊藏書和數字資源的圖書館,能感受高校圖書館的閱讀氛圍、分享高校圖書館的館藏資源,是很多公眾翹首以盼的。雖然早在6年前首都圖書館聯盟成立時,清華、北大等26所高校圖書館提議并發出了要逐步向社會免費開放的消息,但是在前一段時間記者走訪了清華、北大等高校圖書館,發現市民進館借閱圖書還是有一定的困難[2]。高校館與公眾圖書館相比,從經費渠道,服務對象,范圍,職能等方面,有很多不同之處,完全開放有可能影響到高校正常的教學、生產、科研。 大學校園管理相對封閉,完全開放服務公眾,校園安全方面會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這需要周密的管理機制做為保障。而高校圖書館的館藏藏書結構是為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服務的,具有自身的專業性特點,很多時候本校師生的借閱需求尚不能做到充分滿足,例如,我們沈陽理工大學,學校現有教職工1677人,現有各類全日制在校學生17424人,其中本科學生15811人,博士生、碩士研究生1315人。圖書館面積近3.9萬平方米,紙質藏書135.3萬冊,閱覽室座位4800余個,離教育部高校生人均藏書要達到100 冊以上的要求還有差距,尚不能充分滿足本校師生的借閱需求。館藏的數字化藏書資源,因知識產權方面有要求,也只能在校園范圍內提供使用和利用。各閱覽室的閱覽座位在高峰時段供本校師生使用都很緊張,還有館內安全保障不到位,館藏資源有限,閱覽室面積不足等都是限制高校圖書館完全開放的不利因素。
高校圖書館應該怎樣練好內功,逐步做到全面向社會公眾開放呢?我認為應該從根本上樹立讀者至上的服務理念和宗旨,以人性化服務作為服務重要特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服務:提高讀者服務的主觀服務意識,在提高服務師生水平的同時,還要提高服務公眾的水平和能力;整頓閱覽室閱覽環境,改善服務條件。館內所有公共空間以及設施場地全部免費開放,提高閱覽環境舒適度;在數字電子資源獲取愈加方便的當下,高校圖書館的館藏開放要重點向數字資源方向轉變,利用豐富的數字資源,提供電子閱覽、數字資源共享服務,文獻資源的借閱、檢索與咨詢要全面面向公眾開放,高校的參考咨詢工作開放度也應該大些,加強數據庫檢索咨詢服務,館內數字資源要面向社會全開放;還要充分利用微信,博客等便利渠道,宣傳館內服務,多與讀者進行信息交流;注重高校圖書館對外開放方案的規范,內容和方法的創新,積極開展各種公益性科普講座,舉辦各種利于公眾文化素養提高的展覽,利用世界圖書日等特殊日子創造條件為公眾提供有質量的文化盛宴。積極開展全民閱讀活動,開展以經典書閱讀、古詩詞鑒賞等為主題的的各種系列讀書活動;開館時間應考慮實際需要做必要調整。高校圖書館因其教學計劃和課程安排,寒暑假原因開放時間大幅度縮短甚至閉館,造成資源的閑置,是其共同的特點。而公眾讀者和真正有借閱需求的社會讀者,尤其是放假的學生,寒暑假正是借閱高峰時段,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延長開館時間,這又與工作人員放假時間有沖突。充分考慮到公眾實際需要,將寒暑假時間閉館的規定取消,延長開放時間,實行部分閱覽室正常開放,將工作人員合理調配是高校圖書館逐步向社會公眾開放的重要舉措之一;高校圖書館對外開放方案,要強調“漸進式有序”開放,圖書館的開放計劃要與學校的實際開放能力相適應;針對各種讀者群,設立滿足不同層次讀者互動學習的閱讀空間。[3]
高校圖書館向公眾完全免費開放很難做到一步到位。現階段,我國高校圖書館的主要責任仍是自身的建設與發展,主要任務仍然是為學校的教學與科研服務,在不影響學校教學、科研的情形下,在可控范圍內逐步向社會公眾開放。在制定開放方案時,圖書館需要充分了解本館對外開放的實力和目標,結合本館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符合自身服務定位的方案規劃。早在2014年12 月1 日,四川省的四川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11 所成都市內高校圖書館開始面向社會開放,敞開館門,積極為普通市民提供暢通的閱讀渠道。 按照相關規定,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獲得了四川省成都市教育局提供專項補助性資金部分支持,原則上實行社會公眾免費閱覽。校外讀者憑有效證件進入高校圖書館,可閱覽各類圖書、期刊,獲得相關的文獻信息服務。安徽省高校圖書館對公眾開放內容也是形式多樣,服務指標已高達90%。數字館藏資源對公眾開放,無需認證,不限次數和時間;有的學校開放本館學術報告廳,提供校外學生教育參觀體驗基地的開放型服務;有的學校開辦地方區域文化特色的系列圖片展覽; 還有各校名師進社區,開展專家咨詢、培訓服務等等服務。隨著免費開放實踐的積累,服務特色還會逐漸加強與深化,將成為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的優秀樣板。[4]
我國的高校圖書館向社會公眾實行免費開放已積累了很多經驗,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推進的過程中還存在著管理、資金、校園安全等問題需要社會關注。高校圖書館要練好內功,自身做大做強,在社會化服務中體現自身價值和不凡實力,進一步提高服務公眾的水平和質量,成為公共圖書館各項服務職能的有效補充,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做貢獻。
【參考文獻】
[1]劉芳.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服務的實踐與反思[J].圖書與情報,2013(1):75-78.
[2]王子舟,劉菡,黃佩,等.高校圖書館的大門能向社會免費敞開嗎?——關于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免費開放的討論[J].圖書館論壇,2015(8):69-76.
[3]田燕.校地共建圖書館免費開放服務的探究[J].《黑龍江畜牧獸醫》綜合版,2015(4):164-165.
[4]陶繼華.高校圖書館對外開放的實施及啟示——以安徽省高校圖書館為例[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6(2):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