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光
(中國種子省協會青貯玉米分會)
為了大力發展青貯玉米,助推國家“糧改飼”計劃的落實,建立種、種、貯、養、奶有機合作高效共贏機制,實現我國從耗糧型畜牧業向食草型畜牧業的轉變,極大地促進我國粗飼料產業及畜牧養殖業的發展,實現人民群眾飲食結構品質的優化提升。本文從我國青貯玉米發展現狀,比較我國與發達國家青貯玉米在種植面積與品種質量方面的差距,探討我國青貯玉米的發展方向,提出對我國青貯玉米發展的預期。
我國自20世紀80~90年代以來,審定了168 個青貯玉米品種,其中國審品種30 個(表1),省審品種138 個,為我國青貯玉米不同時期的發展提供了品種上的保證。
1986~2003年飼草、兼用(黃貯)階段
這個階段審定品種較少,審定是以生物產量鮮重為標準,主要用于青飼,依據當時的實際情況,需要先滿足讓牲畜吃飽的需求。另一方面,有些養殖場用剛剛收過玉米果穗的秸稈進行黃貯飼喂牲畜,以適應當時養殖的需要,如寧夏審定的京多1號、科多4號,天津審定東陵白、墨白1號、津飼251、五穗白、糧飼20 等。
2004~2017年青貯專用、全株青貯階段
這個階段青貯玉米審定的品種比較多,2002年國家正式開展專用青貯玉米區域試驗。這一時期青貯玉米的審定標準為產量、品質并重時期,在這期間國家共審定了28 個專用青貯玉米品種,除具有較高的生物產量外,大都具有較好的品質,這些品種除原農業部推薦的主推品種豫青貯23以外,比較熟知的還有鄭青貯1號、京科青貯516、中北青貯410、奧玉青貯5102、晉單青貯42、強盛青貯30、中農大青貯66、桂青貯1號、雅玉青貯26、雅玉青貯8號、雅玉青貯79491、大京九26等。
不同時期青貯玉米審定標準
·2002年審定標準
根據農技種繁函〔2002〕29號通知的精神,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組織安排了2002年國家青貯玉米品種區域試驗,下達了試驗方案,以鑒定篩選適用于我國的穩產、高產、抗病、優質青貯玉米新品種,為我國畜牧業生產及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提供適宜的品種,并為國家及各省市相關品種的審定提供科學依據。專用青貯玉米從國家2002年開始試驗審定就是以篩選優質青貯玉米品種為目的。

表1 1988~2017年國審青貯玉米品種情況

序號 品種名稱 國審編號 審定時間 選育單位 適宜區域8 屯玉青貯50遼寧東部、吉林中南部、天津、河北北部、山西北部春播區和陜西關中夏播區作青貯玉米品種種植9 雅玉青貯8號2005033 2005 山西屯玉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審玉2005034 2005 四川雅玉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國審玉 北京、天津、山西北部、吉林、上海、福建中北部、廣東中部春播區和山東泰安、安徽、陜西關中、江蘇北部夏播區10北京、天津武清和寶坻、遼寧東部、吉林中南部、河北唐山和內蒙古呼和浩特春玉米區11 三北青貯17中農大青貯GY4515國審玉2006050 2006中國農業大學北京中農大康科技開發有限公司2006051 2006 三北種業有限公司 北京、遼寧東部、吉林中南部、內蒙古呼和浩特、河北承德和唐山春玉米區12 遼單青貯529國審玉黑龍江第一積溫帶上限、河北承德、內蒙古呼和浩特春玉米區13 京科青貯301 2006052 2006 遼寧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國審玉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山西中部、吉林中南部、遼寧東部、內蒙古呼和浩特春玉米區和安徽北部夏玉米區14 雅玉青貯27 2006053 2006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國審玉北京、天津、河北承德、吉林中南部、新疆昌吉、廣東北部春播玉米區15 鄭青貯1號2006054 2006 四川雅玉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國審玉山西北部、新疆北部春玉米區和河南中部、安徽北部、江蘇中北部夏玉米區16 雅玉青貯26 2006055 2006 河南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國審玉北京、天津、山西北部、吉林中南部、遼寧東部、內蒙古呼和浩特、新疆北部春玉米區和安徽北部、陜西中部夏玉米區17 登海青貯3930 2006056 2006 四川雅玉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國審玉北京、天津、河北北部、遼寧東部、內蒙古呼和浩特、福建中北部春播區18 強盛青貯30 2006057 2006 山東登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國審玉北京、天津、河北北部、遼寧東部、吉林中南部、黑龍江第一積溫帶、內蒙古呼和浩特、山西北部、新疆北部、寧夏中部春玉米區作專用青貯玉米品種種植19 登海青貯3571國審玉2007026 2007 山西強盛種業有限公司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山西中部、吉林中南部、遼寧東部、寧夏中部、新疆北部、內蒙古呼和浩特春播區作專用青貯玉米品種種植20 金剛青貯50國審玉2007027 2007 山東登海種業有限公司國審玉2007028 2007 遼陽金剛種業有限公司 內蒙古呼和浩特、寧夏中部、新疆北部春播區21 京科青貯516北京、天津、河北北部、遼寧東部、吉林中南部、黑龍江第一積溫帶、內蒙古呼和浩特、山西北部春播區22 遼單青貯178 2007029 2007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國審玉2007030 2007 遼寧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 浙江、廣東北部、福建閩北部、四川簡陽和眉山地區國審玉23 錦玉青貯28北京平原地區、天津、河北北部、山西中部、遼寧東部、吉林中南部、黑龍江第一積溫帶、內蒙古呼和浩特春播區24 24桂青貯1號2007031 2007 錦州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國審玉寧夏中部、新疆北部、內蒙古呼和浩特春播區作專用青貯玉米品種種植25 雅玉青貯04889 2008018 2008 廣西壯族自治區玉米研究所國審玉2008019 2008 四川雅玉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上海、浙江、福建、廣東作專用青貯玉米品種種植26 鐵研青貯458國審玉2008020 2008 鐵嶺市農業科學院 新疆北部、內蒙呼和浩特春播區作專用青貯玉米品種種植27 津青貯0603國審玉2008021 2008 天津市農作物研究所 寧夏中部、新疆北部、內蒙古呼和浩特春播區作專用青貯玉米品種種植28 豫青貯23 國審玉國審玉北京、天津武清、河北北部(張家口除外)、遼寧東部、吉林中南部和黑龍江第一積溫帶春播區作專用青貯玉米品種種植29 雅玉青貯79491 2008022 2008 河南省大京九種業有限公司2009014 2009 四川雅玉科技有限公司 寧夏中部、新疆北部(昌吉除外)作專用青貯玉米品種春播種植30 大京九26 國審玉國審玉20170049 2017 河南省大京九種業有限公司東華北黑龍江、吉林、遼寧、北京、河北、天津、山西、內蒙古春玉米類型區和西北新疆、陜西、甘肅、寧夏春玉米類型區作專用青貯玉米品種種植

表2 青貯玉米品質分級標準及指標

表3 2017年國審品種和2016年德國登記品種品質比較
2002年品種的評價與取舍主要是依據品種生物產量的高低,兼顧籽粒產量。取舍的一般原則為平均畝生物產量較對照組農大108增產,且產量超過4 000 千克/畝,同時平均籽粒產量較對照組農大108減產不超過10%,其它農藝性狀無較大缺陷的品種予以推薦進入下一年度區域試驗。
·2011年國家發布青貯玉米分級標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于2011年1月10日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青貯玉米品質分級標準(GB/T 25882-2010),從2011年6月1日開始實施。2011年以后國家青貯玉米審定逐漸參考了該分級標準(表2)。
·2016年審定標準
2016年標準里規定了青貯的品質、生物產量,穩定性、適應性,抗倒性和抗病性。
品質、生物產量:粗蛋白含量≥7%,淀粉含量≥25%,中性洗滌纖維含量(NDF)≤45%;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生物產量比青貯玉米對照品種平均增產≥0%。穩產性、適應性: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增產試驗點率≥50%。抗倒性:每年區域試驗、生產試驗倒伏倒折率之和≤8.0%,且倒伏倒折率之和≥10.0%的點次比例≤20%;或每年平均倒伏倒折率之和不高于對照組。抗病性:①東華北中晚熟春玉米類型區:大斑病、莖腐病田間自然發病和人工接種鑒定均未達到高度感染性。②黃淮海夏玉米類型區:小斑病、莖腐病、彎孢葉斑病、南方銹病田間自然發病和人工接種鑒定均未達到高度感染性。③西南春玉米類型區:紋枯病、大斑病、小斑病、莖腐病田間自然發病和人工接種均未達到高度感染性。
種植規模(面積)比較
2016年,我國青貯玉米種植面積約1 560 萬畝(數據來自中國種子協會青貯玉米分會2016年底全國摸查統計)。2017年新增青貯玉米及糧改飼面積1 000多萬畝(數據來源于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韓長賦部長答記者問),其中青貯玉米新增600 多萬畝,2017年我國青貯玉米種植面積約2 200 萬畝。2016年德國種植青貯玉米3 200 萬畝,歐洲9 200 多萬畝(數據來源于德國植物品種局)。中國、德國、歐洲青貯玉米種植面積占各玉米種植總面積的占比分別為:4.0%、83.7%、42.0%,可見我國青貯玉米種植面積與我國玉米種植總面積之比與西方差距極大。
青貯玉米品種品質比較
2017年我國審定青貯玉米品種和2016年德國登記品種品質比較結果見表3。2016年德國登記青貯玉米品種的品質平均結果為:中性洗滌纖維(NDF)38.9%,酸性洗滌纖維(ADF)21.9%,粗蛋白含量6.1%,淀粉含量34.7%,干物質含量36.5%。當標準品種中干物質含量在30%~35%時,通過VCU測試(目的是為農場主或農戶提供植物新品種的農藝性狀適應性、抗病性、加工品質特性與利用途徑及適宜的栽培方法與技術,使新品種的使用者得到較高的經濟效益)的不同品種的干物質含量為27%~40%,質量性狀的結果:NDF為38%~42%、ADF為20%~24%、粗蛋白含量為5%~7%、淀粉含量為30%~40%(表4)。由此可以看出,我國近幾年國審青貯玉米品種和參試青貯玉米品種的干物質含量和淀粉含量與德國相比較不相上下。

表4 2017中國青貯玉米參試品種和2016年德國測試品種品質比較
我國青貯玉米的現狀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我國青貯玉米審定品種較少,尤其是國家審定優質青貯玉米品種較少。可喜的是近幾年國家審定的青貯玉米的干物質含量及淀粉含量已與西方發達國家不相上下。
但差距還是存在的,主要為:一是起步晚、認識和認知水平較低;尤其是公眾對青貯玉米的產量和品質優勢認知水平低且參差不齊。二是育種技術落后,育出品種較少;從事青貯玉米專業育種人員少,投入嚴重不足,在高寒、早熟區幾乎沒有審定的青貯玉米品種。三是優質青貯玉米種質資源匱乏;缺少專業育種團隊,專用青貯玉米種質資源積累不足。四是國產收獲機械有差距,尤其在青貯玉米籽粒破碎上有待提高,國產收獲機械致使青貯玉米淀粉利用率低下。五是種植規模相差甚遠,市場成熟度低。青貯玉米種植面積在玉米種植總面積中的占比極低,相當于德國占比的二十分之一。市場成熟度差,產業鏈間企業有效合作機制沒有形成。
今后我國青貯玉米育種方向是以糧飼通用型青貯玉米、專用型青貯玉米為主,逐步減少黃貯、淘汰糧飼兼用型玉米。
糧飼通用型青貯玉米定義
糧飼通用型青貯玉米是指經過國家不同組別區試后通過審定的,既可作普通玉米收獲籽實,亦可作全株青貯用于飼料的一種多用型青貯玉米。
糧飼通用型青貯玉米既有很好的籽粒產量,又有較高的生物產量和較好的青貯品質。既可以作為籽粒玉米種植又可以作為青貯玉米種植。好處是在收獲季節可隨市場需求情況臨時確定它的用途:糧價高時可收獲籽粒賣糧,因為有較高的籽粒產量;青貯價格好時可作全株青貯飼料使用,不僅有較高的生物產量,也有較好的青貯品質。其優點在于:可隨市場變化而隨時變換用途,保證較好的效益,平衡和保證了種、收、養三者之間利益關系。其突出特點是既要通過青貯玉米區試審定,又要通過普通籽粒玉米區試審定。
專用型青貯玉米定義
專用型青貯玉米是指在一定時期按一定標準,通過規定的試驗程序而通過審定的,在適宜收獲期把玉米全株收獲、粉碎,主要用于青貯發酵作為青飼料使用的一種青貯玉米。
專用型青貯玉米既能夠達到牛羊等草食牲畜對粗飼料品質的需求,又具有較高生物產量和很好的適口性,特征包括:果穗發育良好、持綠性好、抗倒、抗病性強、適收期長、生物產量高、淀粉含量高、纖維品質好。
在德國,青貯玉米種植面積的40%采用的是專用型玉米品種,60%采用的是通用型品種。專用型青貯玉米品種的優點是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光熱資源,使產量和品質達到最佳結合狀態。
糧飼兼用型玉米定義
糧飼兼用型玉米在“百度文庫”“百度學術”里早已有固定概念,是指持綠性較好的籽粒玉米,即把玉米果穗收獲后、植株依然具有較好的持綠性,可以再把剩余植株收獲用于青貯的活桿成熟類籽粒玉米。
減少黃貯、淘汰糧飼兼用型玉米原因
黃貯的玉米秸稈纖維品質較差,木質化嚴重,不利于動物吸收。因為一般玉米籽粒成熟后,秸稈大都發黃、發干,盡管還保有一定的持綠性,但水分與青貯所需的最佳含水量(65%~70%)相差甚遠,所以人們通常把這種秸稈再利用也叫作秸稈黃貯。在20世紀末飼草料嚴重缺乏時對填飽牛肚子有一定積極意義,在現在已沒有多少利用價值。
“糧飼兼用型玉米”在國家審定類別里沒有這個名稱,沒有法律地位,沒有具體標準,兼用與否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糧飼兼用實質上其原意就是普通玉米的秸稈再利用。由于一些企業出于自身利益,故意混淆概念,甚至把糧飼通用品種的概念套用在糧飼兼用上,通過偷換概念把普通玉米當青貯玉米推廣,或把青貯玉米當籽粒玉米推廣,造成糧飼兼用品種滿天飛,降低種植、養殖收益,給農牧民均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混淆糧飼兼用和糧飼通用概念,極不利于青貯玉米產業的健康發展,降低了生產和使用的效益。因此,今后我國青貯玉米育種方向是以專用型青貯玉米、糧飼通用型青貯玉米為主。逐步減少黃貯、淘汰糧飼兼用型玉米。
青貯玉米在國內有巨大的剛性需求
21世紀,我國畜牧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預計我國青貯玉米種植面積在2030年可發展到1 億畝,占玉米種植總面積的20%。
2016年我國奶牛存欄量為1 500 多萬頭,肉牛存欄量9 000 多萬頭,按照西方發達國家通常標準,1 頭奶牛年需3 畝青貯玉米,肉牛按2 畝的標準,如果均都飼喂青貯玉米就需2 億多畝。目前能全年飼喂全株青貯玉米的奶牛和肉牛比例很小,我國青貯玉米發展空間很大,市場前景廣闊。
以西為鑒,我國青貯玉米有更大發展空間
德國青貯玉米2016年種植面積達3 200 萬畝,人均合0.4 畝,單算用于飼料的青貯玉米面積1 920 萬畝(飼料用途占青貯玉米總面積的60%,40%用于制作沼氣作為生物能源使用),人均0.24 畝,即德國人均消費奶、牛、羊肉畜產品需要0.24 畝全株青貯玉米飼料。按此計算,我國14 億人口,如達到德國國民現在對奶、牛、羊肉的消費量需要3.5 億畝青貯玉米,結合我國國民飲食習慣打五折,即按照德國國民需求的50%計算,也要1.75 億畝,這的確是個很大的需求。參照西方發達國家青貯玉米發展現狀,分析我國畜牧業對青貯玉米的剛性需求,結合我國國民食物結構消費升級需求的發展,2030年我國青貯玉米達到1 億畝,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消費理念的轉變推動青貯玉米發展
·牛、羊肉的需求量與日俱增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牛、羊肉的需求量與日俱增。另一方面,牛、羊肉蛋白質含量高于其它肉類,是低脂肪、低膽固醇的理想肉類,在國際市場上牛、羊肉供不應求。而雞、鴨、豬等家禽家畜飼料是以糧食及豆類為主,添加劑相對較多。近些年大眾消費者逐漸熱愛綠色原生態食物,食草動物(牛、羊)食品銷售量逐年上升、價格逐年上漲。
根據美國農業部(USDA)和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數據,從2006~2016年,中國牛肉國內消費量從569 萬噸增長至767 萬噸,漲幅34.80%。目前,中國牛肉消費量僅次于美國和歐盟,是世界第三大牛肉消費國。雖然中國牛肉消費總量大且保持增長,但從人均牛肉消費量來看依然遠遠小于世界平均水平。2013年中國人均牛肉年消費量為5.23 千克,小于世界平均水平9.32 千克,更遠遠小于巴西和美國的39.25 千克和36.24千克。2013年我國人均羊肉消費量已超過3 千克,因此未來中國牛、羊肉的消費量還有較大的增長空間。·乳制品需求量迅速上升
中國乳制品行業一直在持續發展,1998年全國人均牛奶占有量僅6.4 千克,2013年6.39 千克。2016年我國牛奶總產量3 602.0 萬噸,人均乳制品折合生鮮乳消費量35 千克,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3;2016年6月8日北京晚報(來自中國乳制品協會),人均乳制品折合生鮮乳消費量,美國300 千克/人·年,全球平均111千克/人·年。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乳及乳制品需求不斷攀升,奶業已發展成為21世紀朝陽產業。
國家產業政策有利導向
2015年中央1號文件正式提出: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加快發展牧草業,支持青貯玉米和苜蓿等飼草料種植,開展糧改飼和種養結合模式試點,促進糧食、經濟作物、飼料三元結構協調發展。《全國種植業結構調整規劃》提出,到2020年飼草料面積發展到9 500 萬畝,青貯玉米面積要達到2 500 萬畝。
2015年農業部開展“糧改飼”試點10 個縣;2016年農業部在全國30 個縣試點“糧改飼”,以全株青貯玉米為重點,推進草畜配套。
2017年農業部《糧改飼工作實施方案》,“糧改飼”試點范圍將擴大到整個“鐮刀彎”地區和黃淮海玉米主產區的17 個省(自治區)及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各省“糧改飼”試點縣共400 多個,同時給予政策性財政補貼,年增“糧改飼”目標任務1 000 萬畝。
以上文件的出臺符合國家有機增長、綠色增長、高質量增長導向,適應改善生態環境壓力的需要。
美國3 億人口、年際間種植青貯玉米在4 000 萬~7 000 萬畝;德國8 000 萬人口、2016年種植青貯玉米3 200 萬畝,2017年種植青貯玉米3 150 萬畝;中國14 億人口、2016年青貯玉米種植1 500 多萬畝,實不成比例,1 億多畝青貯玉米的剛性需求是存在的。因此,我國青貯玉米的市場發展空間極大,應該把青貯玉米作為大作物來投入和布局。德國人均年青貯玉米0.4畝,用于飼料的人均年0.24 畝,用于能源的人均年1.6畝;中國也是能源缺乏的國家,如能延伸到能源利用,青貯市場將更為廣闊。
我國青貯玉米品種的發展方向應堅持以專用型、通用型青貯玉米為主,飼草型青貯玉米為輔的原則。專用型青貯玉米高產高效,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熱能提高產量,有更好的纖維品質提高生產效益,實現綠色增長;通用型品種可以幫助農民有效控制市場風險,在種植前沒有收購合同的情況下能確保農民秋后收益;在我國玉米主產區應大力篩選、審定、發展這兩種類型的青貯玉米品種(美國和德國都是推廣使用這兩種類型的青貯玉米品種);在我國部分山區及高海拔冷涼地區,由于積溫較低可輔助發展飼草型青貯玉米品種。及時明確青貯玉米的發展方向,強化新品種選育目標,可有效指導青貯玉米品種的選育與研究,少走彎路,提高科研效率。
全株青貯玉米作為優質飼料在畜牧業發達的歐美國家被廣泛使用,形成了完整、高效的產業鏈,種養充分結合,農戶與養殖場之間開展訂單種植和收購,同時培育經紀人,保障種植者的利益,種出來就能賣出去,就能獲得較好收益。同時,養殖企業利用全株青貯玉米不僅能大大提高產奶量,而且能大大提高奶的品質,使養殖企業獲取更大效益,乳品企業也有了高品質的奶源。因此,我國乳業必須走產業間企業融合發展的道路,實現雙贏、多贏的發展模式。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