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婭茜
摘要:近幾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際間的各項合作日漸密切。世界各國為了能夠獲得長久的發展,均與其他國家建立了不同的合作關系。信息一體化的時代,只有通過合作,才能夠實現信息及資源的共享,利于促進共同發展。近些年,我國始終堅持友好合作、團結互助的理念,積極與其他地區建立合作關系。本文先是對我國與中東歐國家經貿合作的現狀進行了詳細分析,后又對其合作的未來前景展開了深度探討。此次探討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通過現狀分析,促進我國與中東歐國家的合作。
關鍵詞:中國;中東國家;國家貿易;經貿合作
經貿合作,屬于雙邊合作內容的基礎,國家或地區間的經貿合作,有利于提高國家或地區的經濟效益,使其獲得持續的發展。近幾年,受經濟一體化的影響,我國逐漸開始重視其他國家或地區構建友好合作關系,其中,就包括構建經貿合作關系。據調查,我國已于中東歐的多個國家建立了經貿關系。文章依據現階段我國與中東歐國家經貿合作現狀,提出的其未來發展前景,對強化經貿合作關系具有理論性意義,對促進我國的經貿發展具有現實性的指導意義。
一、我國與中東歐國家經貿合作的現狀
(一)雙邊貿易增長極為快速
從整體貿易合作的情況分析,此合作使得兩地區的進出口額明顯增長,已經遠超于其他的合作關系。其中,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向中東歐地區出口的貿易額,由2015年88.01億元上升至2017年的450.23億元,平均年增長率已達21.43%。而我國從中東歐地區的進口額由2015年的37.34億元上升到2017年的295.91億元,年增長率可達25.42%左右。依據此數據進行的分析,此經貿合作近幾年貿易增長速度極快,致使合作始終維持順差。在中東歐地區,有16個國家與我國存在經貿合作,其中,僅有兩個國家與我國的經貿合作屬于逆差,其與14個國家的合作均屬于順差。
(二)雙邊合作制度趨于完善
當期,經濟的發展,使得我國的經貿合作日漸密切,而雙邊合作制度也是日漸趨于完善。其主要表現為兩方面,一方面是合作協定的簽訂,既我國與中東歐簽訂多邊協議。內容主要包括科技、工業及經濟等合作,利于投資的保護及雙重稅的減免。2013年,簽訂的“布加勒斯特綱要”是多邊協議之一,利于合作的深化。另一方面是混委會體制的創建,混委會體制分為解決投資、貿易及討論中出現的各類問題。例如,我國分別與匈牙利、波蘭等國家創建的該體制,其積極作用明顯。
二、我國與中東歐國家經貿合作的未來前景
(一)未來的發展前景
從目前合作的現狀分析,未來幾年,此項經貿合作增長潛力巨大。早在2015年,我國與中歐地區的對接戰略就已經達成了,其主要內容包括“國際產能合作”及“16+1”合作等。實際上,經貿合作的增長速率主要是取決于中歐的貿易增速。在合作方面,尤其是在投資合作上,無論是我國,還是中歐地區,其金融行業與基礎設備行業均是在不斷地創新與升級。自2015年以后,我國經濟逐漸成為歐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點。隨著我國自身國力的逐漸增強,已經能夠做到在合作中創造互贏的局勢,使得我國在合作中的重要性能夠進一步獲得提升。因此,我國與歐盟區的雙邊合作前景良好。
(二)未來投資額的前景
對于未來合作的投資,相關人士對合作的投資額進行了預測,具體數據如表1:
(三)未來貿易增速前景
相比于我國以往的貿易合作,與中東歐的合作貿易增速明顯。具體可以分為兩個階段進行分析:(1)2017-2020年,此時期是貿易合作走出衰退,迎接復蘇的新時期。該期間,中東歐地區的外貿增長速度可達8.4%左右,致使我國與其合作的貿易增速較為平均。(2)2012-2026年,中東歐累積貿易增幅偏低。然而,其偏低的主要原因還是受到了金融危機的影響。同時期的貿易額與2017-2020年間的相比,中歐所占實際比例份額在4.3%左右。依據以往研究經驗及經濟發展趨勢以及互惠互利的理念,與中東歐合作的貿易增速將會更快。
結論
總之,隨著世界各國經濟發展關系的轉變,部分國家已經將經濟競爭轉化為經濟合作,我國是典型的代表國之一。積極與鄰國或是其他地區構建合作關系,是當期我國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戰略目標,對提升我國的經濟效率至關重要。文章以我國與中東歐國家的經貿合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總結出了其具有雙邊貿易增長極為快速及雙邊合作制度趨于完等現狀,并對其未來的發展前景、未來投資額前景以及未來貿易增速前景等進行了展望,希望能夠對我國去其他地區的經貿合作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姚鈴.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經貿合作現狀及發展前景研究[J].國際貿易,2016,11(3):46-53.
[2]曲如曉,楊修.“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經貿合作的機遇與挑戰[J].國際貿易,2016,20(6):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