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利率是指利息與本金的比值,無論在宏觀經濟活動中還是在微觀經濟活動中,利率都發揮著重要經濟杠桿作用。從宏觀來看,利率的波動可以調節資源分配,優化資源配置,完善國民經濟結構,調節國際收支;從微觀來看,利率波動可以改變一個人或一個企業的經濟選擇。因此,利率問題一直是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利率的細微變動牽動著全球每一個經濟體的緊張神經,各個經濟體之間形成了一張緊密的關系網,一國利率的微小變動都可能對自己和其他各國產生影響,因此對利率的研究與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關鍵詞:利率;資金供求;貨幣政策
一、利率的決定
致使利率變動的因素不是單一的,而是許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眾多因素作用下,利率發生變動。本文主要分析平均利潤率、資金供求狀況、通貨膨脹預期、經濟周期、貨幣政策、借貸資金的風險與期限對利率的影響機制。
(一)平均利潤率:馬克思利率決定理論認為利率的變化在一定范圍內,這個范圍的下線是零,上線是平均利潤率,利率在這個上下線內波動,利率的多少取決于平均利潤率。
(二)資金供求狀況:在產品市場上,產品的需求量和供給量影響著該產品價格的高低,當一種產品提供給人們的數量大于人們對該產品的需要的數量時,該產品的價格就會降低;反之,當一種產品提供給人們的數量小于人們對它的需要量時,該產品的價格就會提高。資金作為一種special的商品,它的供求狀況也將影響著它的價格,而資金價格的衡量標準就是利率,換句話說,資金的供需情形影響著利率的高低。
(三)通貨膨脹預期:通貨膨脹預期對利率的影響是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費雪發現的,因此又稱之為費雪效應(Fisher Effect)。它表明,伴隨著預期通貨膨脹壓力的加大,利率也會相應抬高。預期的通貨膨脹將會對價格施加一個正方向的影響,從而刺激投資,拉動需求,也就是說需要更多的資金來滿足投資需要,而另一方面人們為了避免通貨膨脹對資產造成的損失,將回收資金,減少資金的供給,以此來減少損失。在資金需求上升和資金供給減少的雙重壓迫下,利率將會上升。
(四)經濟狀況的循環:經濟循環對利率變動的影響也是以資金供求狀況為中介間接發生的。經濟狀況循環一次要經歷繁榮、衰退、蕭條和復蘇這幾個階段,隨著這幾個階段的進行,資金市場上對資金的需求量不同,利率也表現出周期性的波動性。經濟繁榮時期,居民收入增加,這部分增加的收入將會用于購買更多的東西,享受更多的服務,于是更多的資金被需要,資金市場上出現“供不應求”,類比商品供不應求時價格會上升,資金的價格也會上升,即利率上升;經濟蕭條時期,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減少,資金的需求也相應減少,資金市場上出現“供過于求”的狀況,導致利率下降。
(五)貨幣政策:貨幣政策是指貨幣當局運用貨幣政策工具來改變投放在市場上貨幣數量,進而通過貨幣供應量與需求量的差異,來調節利率,達到一定的經濟效果。如,根據凱恩斯理論,當一國經濟不景氣時,貨幣當局應該采取積極的貨幣政策,增大貨幣供應量,降低利率水平,投資需求則會升高,國民收入就會提高,從而改變該國經濟蕭條狀態;反之,當一國經濟膨脹程度較高時,貨幣當局應該采用消極的貨幣政策,較少貨幣供應量,提高利率水平,減少投資需求,縮小國民經濟規模,從而抑制通貨膨脹。2015年,我國利率改革的重要一年,從這一年起我國的利率水平開始由市場供求決定,這對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提出了新的挑戰,面臨轉型創新的巨大壓力。
(六)借貸資金的風險與期限:不同借貸資金的風險是不同的,因此不同借貸資金的盈利也不同,越高風險的借貸資金一般匹配著更高的利息,這一較高的利息則由較高的利率來表示,因此利率水平與借貸風險成正相關;借貸資金的期限越長,說明貸款人不能持有資金的期限就越長,為了彌補貸款人不能持有資金的損失,需要更多的利息,因此利率水平與借貸期限成相關。
二、利率變動對經濟的影響
首先分析利率變動對儲蓄的影響,如果利率上升,人們愿意把更多的閑置貨幣交給儲蓄機構,賺取利息,如果利率下降,人們則會把錢取出轉向其他投資收益較高的產品。對于消費來說,當利率上升時,由于人們愿意把更多的閑置貨幣交給儲蓄機構,用于消費的貨幣就會相應減少,如果利率下降,人們將傾向于從儲蓄機構取出貨幣,用于消費。對于投資來說,如果利率上升,企業每投資一個項目要付出更大的代價。所以當利率上升時,儲蓄旺盛,消費和投資會疲軟。
由于國際資本的流動性與趨利性的存在,國際資本總會從低利率國流出,而流向利率高的國家,因此當一國國際收支逆差時,可以通過提高利率的方式吸引國際資本流入,緩解逆差壓力,改善國際收支狀況,在此過程中,大量的外匯被兌換成本幣,造成本幣需求上升,外匯需求下降,本幣升值,外匯貶值。當一國國際收支順差時,可以調低利率水平,抑制國際資本流入,調節國際收支狀況,在此過程中,大量的本幣被兌成外匯,造成外匯需求上升,本幣需求下降,本幣貶值,外匯升值。
一般而言,利率與股票價格成此消彼長的關系。在利率上升時,企業為投資一個項目付出更高的代價,于是傾向于少投資,但是企業的生產規模卻無法擴大,致使廠商的利潤受到影響,導致股票價格下降,同時由于利率的提高,人們愿意把更多的閑置貨幣交給儲蓄機構,減少對股票的持有,從而也將導致股票價格下降。
利息收入是銀行收入的主要來源,而利率是決定利息收入的關鍵因素,因此利率變動對銀行具有重要影響,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對信貸規模的影響。當存款利率升高時,相應的貸款利率也會提高,過高的貸款利率給借款者帶來巨大的負擔,從而減少借款,致使信貸規模減小;反之,信貸規模會擴大。
參考文獻:
[1]康書生,鮑靜海.貨幣銀行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
楊雯(1995.11- ),女,滿族,河北承德人,本科在讀,現就讀于河北大學經濟學院,金融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