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珊微 莊財永
摘要:潮州鳳凰茶是潮州主要經濟支柱產業之一,傳統的潮州鳳凰茶主要以人工生產為主,且沒有統一標準規劃,且由于過度開發等原因,已經嚴重影響鳳凰茶產業的生態價值,同時對潮州鳳凰茶的功夫茶文化價值的傳播也造成了不利的影響,因此,潮州鳳凰茶的生產經營模式亟待轉型,必須由傳統的生產經營模式,轉變為富有文化價值、可持續性的生態化生產經營模式。
關鍵詞:潮州鳳凰茶生產經營模式轉型
基金項目:韓山師范學院青年項目“潮州鳳凰茶生產經營模式轉型的調查研究”(編號:WQ201508)
一、潮州鳳凰茶生產經營模式轉型的意義
潮州功夫茶是起于宋朝,興盛于明清以后的一種品茶藝術,享譽海內外,是中國茶文化的重要代表,潮汕地區飲茶之風盛行,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飲茶文化,成為飲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清朝野史大觀·清代述異》一文中表示:中國講求高超的烹茶技藝,其中最為人稱道的是福建省的三府——汀、漳、泉和廣東省的潮州功夫茶。潮州茶文化發展歷史悠久,公元780 年陸羽所著《茶經》一文中就有嶺南茶葉的相關記錄,從此一直是歷朝歷代珍貴的貢品茶。清朝時期,鳳凰水仙茶已成為達官顯貴眼中的珍品,入選全國名茶之一。
潮州鳳凰茶不僅茶文化歷史頗豐,更是潮州市的主要產業之一,近年來,更是由于潮州市旅游業的蓬勃發展,形成了潮州鳳凰茶產業的巨大市場潛力。然而,目前潮州鳳凰茶產業的生產經營模式依然以傳統小集體、家庭作坊生產經營為主,存在生產規模不大,生產標準不統一,交易市場混亂等弊端,這儼然已經不能滿足未來潮州鳳凰茶產業的發展目標。因此,為了更好地發展潮州鳳凰茶產業,弘揚潮州鳳凰茶文化,促進當地經濟建設,潮州鳳凰茶產業生產經營模式的轉變勢在必行,且具有實踐意義。
二、潮州鳳凰茶產業的現狀分析
(一)過度開墾,造成生態破壞
隨著潮州功夫茶文化的傳播和潮州旅游業的發展,鳳凰茶的市場需求逐年遞增,許多茶農為了眼前利益,急于提升收入,毀林開墾茶園。由于生態環境遭到破壞,一些百年老樅茶樹也開始干枯,產量下降,甚至面臨死亡危機。同時新茶樹的過度種植,新茶產量遞增,老樅茶產量下降,導致茶葉總體質量下降,對潮州鳳凰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
(二)成本構成不合理,成本效益低
目前,潮州鳳凰茶的生產制造過程以人工為主,家庭作坊,成本的構成較單一,成本的效益低下。由于缺乏大規模的統一標準生產方式,潮州鳳凰茶的單位生產成本較高,導致潮州鳳凰茶的市場售價較高,且銷售價格沒有統一標準,市場交易較為混亂,這對潮州鳳凰茶進一步開拓市場形成了一定阻礙。
(三)市場局限,品牌知名度不高
潮州鳳凰茶交易方式主要表現為傳統的小門市現貨交易、個體化經營,交易規模不大,電商貿易雖有所涉及,但未實現規模化的發展。從宣傳、營銷的手段而言,沒有構建完備而產生作用的方法系統,多依賴于傳統原始的口口相傳、親朋好友關系進行宣傳,目標客戶群體也往往只能覆蓋茶店周邊的實體消費人群。在品牌開發建設方面,大部分茶店都較為忽視,所銷售的茶葉都是從茶葉采集地或茶葉批發商進貨而來,很少對于茶葉進行有效的加工與后期的商業包裝,只進行茶葉直銷,手段單一。
(四)缺乏對生產鏈的拓展,產業十分單一
目前,潮州鳳凰茶產業主要側重于關注茶葉本身的發展而忽略其衍生品、副產品的研發和發展,加工的力度不夠,大量高附加值的原料沒有得到合理的運用,其商業價值得不到實現。“種植+加工+營銷”三者不能實現有機的鏈接,削減鳳凰單叢茶產業的綜合競爭力。
三、潮州鳳凰茶生產經營模式轉變的研究
(一)政治毀林種茶,建設生態茶園
潮州鳳凰茶茶香特殊,除了做工復雜精細,更重要的是與茶山的海拔高度和茶樹樹齡相關。為了保證鳳凰茶的茶葉品質,必須保護好茶樹的生長環境,除了向當地茶農宣傳毀林開墾的破壞性,同時當地相關政府應該出臺相應政策,切實把加強林地保護提高到保障國土生態安全的政治高度,對新出現的違規開墾行為進行教育懲治,建設美麗的可持續性的生態茶園。
(二)加強潮州鳳凰茶產業成本收益分析,提高成本效益
潮州鳳凰茶產業的成本主要由人工成本、機器耗費、期間費用構成,其中人工成本占據80%左右,成本構成較為不合理。加強潮州鳳凰茶產業的成本收益分析,提高收入,控制成本顯得尤為必要。例如通過費用收益率指標(即年收益與年投入的比率,計算公式為 R=B/C*100%,其中R為費用收益率,B為年度總收益,C為年度總成本)對近3-5年的費用收益率進行對比,分析是否因為人工成本的單位價格上升,年收益率在不斷下降。同樣,還可以通過投資回收期、投資凈收益、內部收益率、盈虧平衡分析等指標進行動態成本效益分析。根據調研獲知,近年來,茶農雇傭的采青工人單位成本逐年遞增,由早年的100元/天升至300元/天,一個茶季下來,采茶工的人工成本占據了大部分的收入,因此,不斷提升采茶工的采茶技能,提升采茶效率,降低采茶采茶時間,也是有效控制成本的途徑之一。另外,潮州鳳凰茶因為氣候等原因,一年只能采摘一次,其收入總額是有局限的,從而控制成本,是提升成本收益率的有效途徑。
(三)加強鳳凰茶文化價值宣傳,提高品牌效益
潮州鳳凰茶是一種獨特的烏龍茶,它根植于底蘊深厚的潮州文化土壤里。潮州是畬族的祖居地,在全國畬同胞心中有崇高的地位。有史料為證,最早種植鳳凰茶的是世居潮州鳳凰山的畬族同胞。通過對地域性文化,特別是對畬族文化內涵的探索,并對鳳凰單叢茶的特色的深層挖掘,打造其獨特性、稀缺性、人文性等特征,擴大其影響力。潮州鳳凰茶作為潮州的主要農業特色產業,必須與時俱進,不斷豐富茶文化的內涵,盤活茶文化,特別引入“互聯網+”理念,創建茶文化傳媒平臺,創新經營模式。通過對潮州茶文化的弘揚,打造品牌,提高知名度和美譽度,讓潮州鳳凰茶在國內市場具有更高的影響力,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
(四)突破傳統,打造“鳳凰茶+旅游”相結合的一體化銷售模式
潮州這個城市因其悠久的歷史文化、美麗的城市景象、美味的當地美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據最新數據統計,2018年春節,潮州全市接待游客達170多萬次,比去年增長70.2%,全市旅游總收入達到4.46億元,同比增長50.5%。同時,根據調查,2014-2017年期間,潮州市旅游游客對鳳凰茶產品消費額也在逐年遞增,由800多萬元增長至1400多萬元,增長幅度接近50%,增長速度非常快。由此可以看出,將特色農產品與旅游業相結合的新型經營模式非常具有實踐意義。更進一步了解到,目前游客對潮州鳳凰茶的文化及茶葉的了解程度是相當淺的,約78%的游客完全不了解鳳凰茶文化的內涵底蘊,20%左右的游客略知一二,只有3%不到的游客對鳳凰茶了解比較透徹,然而當今人們對文化需求的日益增加,這將能夠大幅度地促使鳳凰茶文化的進一步發掘和推廣。潮州鳳凰茶產業將會以展現鳳凰茶文化為根本,加強宣傳推廣的力度,使得游客到訪潮州后,能感受鳳凰茶文化為目的,從而滿足游客對潮州文化的需求,吸引游客觀賞、體驗,帶給游客不一樣的潮州印象。潮州鳳凰茶產茶區分落在潮州風景宜人的潮州鳳凰山,最高海拔達到1500米左右,產茶季節主要是春季。在淡季期間,為了減少產業淡季的閑置成本,潮州鳳凰茶產業應該結合旅游資源,建設發展體驗式生態化茶園,使游客從源頭體驗鳳凰茶的種植過程、制作過程、烹煮過程,潮州功夫茶藝,更進一步體會博大的潮州鳳凰茶文化,從而促使潮州鳳凰茶的推廣及銷售,進而提高當地經濟收入。
結語
潮州鳳凰茶產業作為當地主要支柱產業之一,擁有悠久豐富的歷史文化,隨著大數據網絡時代的到來,傳統的潮州鳳凰茶產業的生產經營模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發展需求,因此,創新潮州鳳凰茶產業的生產經營模式,提升潮州鳳凰茶的文化價值,并同當地旅游業相結合,發展建設生態化有機茶園,打破傳統局限的銷售平臺,把潮州鳳凰茶推向更廣闊的經濟市場,從而促進當地經濟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少群,陳麗佳,張巨保,穆顯良.廣東潮州鳳凰茶的發展歷史及品種體系成因[J].農業考古,2010(02)
[2]石中堅.論潮州工夫茶的文化特色[J].新學術,2008(01)
[3]羅文.中國傳統元素在茶葉包裝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
[4]章森光.從茶道到手拉壺的文化傳遞與升華[J].陶瓷科學與藝術,2017(03)
作者簡介:
林珊微(1986.1- ),女,漢族,廣東潮州,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會計學、財務管理;
莊財永(1982.1- ),男,漢族,廣東潮州,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市場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