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洲
摘要:伴隨著國家GDP的不斷增長,我國已經于2016年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增加了“營改增”稅務執行范圍,正式將生活服務行業、金融業、房地產等行業納入營改增范圍,傳統的營業稅收方式將從我國稅收管理中退出。在這一背景下,餐飲服務業作為生活服務行業重要構成部分,如何進行新政策下的納稅籌劃工作,就成為企業管理中的重點內容。鑒于此,文中首先分析了“營改增”對餐飲服務業的影響,然后開展了“營業增”政策實施后餐飲服務業后續的具體稅務籌劃研究,旨在提升餐飲服務業的財務管理水平。
關鍵詞:“營改增”;餐飲服務業;納稅籌劃
2012年起,我國開始施行“營改增”稅收管理政策,是我國在財政賦稅改革歷史上的重大舉措,意在通過該項政策的出臺降低企業稅收負擔,繼而促進經濟快速發展。餐飲服務業在“營改增”之前繳納營業稅,一直以營業額的5%進行計算應交稅款,營業稅對于利潤較低的餐飲行業而言,明顯稅負壓力過大。而新政策的推行,很好的改變了這一現狀,同時也為餐飲行業煥發新生機帶來了發展機遇。基于此,針對“營改增”對餐飲服務業的影響與納稅籌劃這一課題進行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一、“營業增”對餐飲服務業的影響
(一)降低了行業的整體稅負壓力
“營業增”政策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餐飲服務業納稅人的稅收壓力。其中小規模納稅人稅率為3%,稅率直接降低了兩個百分點,并且以不含稅的銷售額為繳稅基數。以某營業額為20萬元的餐飲企業為例,政策推行之前應繳稅金額為20[×]5%=1萬元,政策實施后應繳稅金額為20/(1+3%)[×]3%=0.48萬元,稅收降低了40%以上。對年銷售收入超過500萬的一般納稅人,購進環節的進項稅額也可實現抵扣,這些都明顯降低了餐飲服務企業的稅收負擔。
(二)提升了會計核算難度
“營業增”政策施行之后,對于財務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營業增”政策之下,餐飲企業原有的會計科目以及相應的財務報表都需要進行有效的調整,會計科目需加設“應收稅費—應交增值稅”這一會計科目,通過該科目的反映餐飲服務企業應該繳納的增值稅情況。與此同時,在財務報表的損益表內主營業務收入項目計算中,需要將之前的“含稅銷售額”換算為“不含稅銷售額”。此種會計核算工作的復雜化,就要求企業管理人員注重對于財務部門人員的培訓,及時關注增值稅相關財稅政策變化。
二、“營業增”政策實施后餐飲服務業后續的具體稅務籌劃
(一)積極培養企業內部財務管理人員的稅務籌劃意識
為了能夠更好地培養企業內部財務管理人員的稅務籌劃意識,應該從以下方面著手:
(1)宣傳培訓稅務籌劃理念。在企業內部,專門針對“營改增”政策進行專項培訓,尤其是在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管理方面,一定要重點培訓。
(2)作為企業領導者,則需要積極提升自身的財務管理專業素養,在企業內部樹立依法納稅、合法籌劃稅務的形象,為稅務籌劃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有效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方面的支持。
(二)拓展現有采購渠道
“營改增”政策實施以前,餐飲業的進貨很少有供貨商能夠提供正規發票。新政策實施后,企業為了實現合理繳稅,需要做好對供應商的甄選,爭取與有開票資質的供應商進行合作。
例如:當某餐飲企業具備原材料加工能力,其有兩種采購方法,其一是直接采購價值18萬的農產品,然后花費5.8萬的加工費用進行自主加工。其二是直接采購25萬元的成品,雖然前者以目前而言節省了1.2萬元,但是,能夠進行抵扣的稅項僅為18/(1+13%)[×]13%=2萬元,比較于成品25/(1+17%)[×]17%=3.6萬元,少抵扣了1.6萬元,總體多交了0.4萬元。
(三)改革原有業務管理模式
在部分餐飲企業中,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原材料采購過程中無法實現正規發票的獲取,繼而嚴重影響了進項稅額的抵扣。針對這一問題,企業管理者可以將內部的采購部門與企業之間進行獨立式經營管理,將采購部門注冊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戶,其無須繳納企業所得稅,可爭取選擇核定征收。此時,企業為了確保稅負降低,可以作為小規模納稅人進行繳稅,依照3%的稅率進行增值稅的計算繳納。另一方面,餐飲企業也可以直接將諸如水電的安裝維修、衛生管理等業務進行外包,取得增值稅發票從而實現對應交銷項稅額的抵扣。
總結
綜上所述,隨著“營業增”政策的推行,對于稅收管理中的稅收減免優惠政策,財務人員要加強學習,善于利用。另一方面,由于餐飲行業屬于勞動人員較為密集的行業,可以安置一些殘疾人在后廚中進行工作,然后依照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依法繳納社會保險在3年內能夠按照實招人數定額減免增值稅、城建稅和企業所得稅。本文研究內容有限,希望其中的部分研究內容能夠為餐飲服務企業稅務籌劃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王鵬,馬靜.營改增對中小餐飲企業的影響研究[J].會計之友,2017(23):109-113.
[2]陳鑫鑫,許佳惠.“營改增”后民營餐飲企業的盈利能力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16(17):147-148.
[3]夏小雪.餐飲住宿業“營改增”稅負分析及對策探討[J].稅收經濟研究,2017,22(03):7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