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莊子
《道德經》誕生地河南函谷關說:老子是在函谷關寫《道德經》的。陜西樓觀臺說:老子是在樓觀臺寫《道德經》的。司馬遷《史記》說:老子“至關,關令尹喜日: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于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終”。專家認為,關乃函谷關,也有人認為是陜西大散關,甚至是嘉峪關。爭《道德經》誕生地,不丟人。前幾年有地方爭西門慶潘金蓮故鄉,不知丟人不丟人。
《唐女郎魚玄機詩集》魚玄機,唐女詩人,西京成宜觀女道土,因情妒答死女仆而被處死,傳世50首詩。南宋臨安府棚北大街睦親坊南陳宅書籍鋪刻印《唐女郎魚玄機詩集》,每半版十行十八字,白口,單魚尾,為宋版書精品。其中一本傳承有序(從書前書后累累印章可證),經手袁世凱之子袁寒云,后入藏國家圖書館。1999年9月,國圖九十華誕,國家圖書館出版社依宋本影印出版,可謂當代善本。此書印600冊,每本定價一千元,我托國圖的朋友五六折買回。
《寒云日記》有新篇傳世的《寒云日記》只有丙寅、丁卯兩年。寒云以收藏宋版書著名,是當時中國收藏宋版書最多的藏書家,惜乎他收藏宋版書時的日記丟失了。天佑愛書人。偏偏有人從寒云早年日記中抄下了他收古籍的內容,抄書人是民國時從事古書業而蜚聲京津的王子霖。《王子霖古籍版本學文集》三卷2006年10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其中有《寒云日記——收古籍善本摘錄1915-1918》198則,三萬余字。幸哉。
《毛澤東在七大的報告和講話集》此書是1995年紀念“七大”召開五十周年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收入毛在七大的八篇報告和講話及相關文章兩篇。書中有些文獻呈口語化,活潑生動,今天讀起來也讓人產生喜悅感。繼往開來,對紅色延安的研究與繼承任重而道遠。還原思想史的現場,挖掘思想史的資源,大有益也。
郭沫若的《李白與杜甫》人民文學出版社1971年10月出版。像當年所有的書一樣,這本書前面是毛主席語錄。那時,書上印語錄比印版權頁重要。“文革”后《李白與杜甫》被人批判,有些被冷落。我覺得張煒對這本書的評價是客觀的:“這是一部才華橫溢的書,其中的確有大量的假設、推理、判斷,為一艘人所不能也不敢做出。……只有具備詩人和學者的雙重身份,才有這樣的氣魄和行動能力。”郭有些太貶杜了,有點對不起杜甫。
張煒的《也說李白與杜甫》中華書局2014年7月版。它接敘歷代談“李杜”話題,直接郭沫若《李白與杜甫》。作者一方面比較、欣賞、評析李杜,一方面通過李杜來說出自己對當下社會、文化、文藝創作的憂慮。以及自己的世界觀文藝觀創作觀。“即使是一個沖動的藝術家,比如李白這種人,也比那些玩弄權術者從政治上清晰和成熟,”作者期望今人接受李杜的遺產,攜帶著傳統前行,把現代的路走好。我也期待,在這個不閱讀淺閱讀的時代,有更多的人閱讀唐詩,熱愛李白杜甫白居易。環境和風氣可以沒有詩意,內心不可以不留存些許詩意啊!
謁路遙墓“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路遙如是說如是做。進延安大學,尋路遙墓,連問四學子皆不知曉。在一老者指引下,沿著小道,爬上一座不高的山,豁然開朗處,見路遙墓,樸素自然地生長在那里。獻上一朵白花,三鞠躬。我1982年如餓漢般讀書,當時讀的書現在全忘了,《人生》一直珍藏于心。天若有情,假路遙以光陰,他必將創造出更加燦爛的文學天地。痛哉!下山路上,聽見一學生對同伴說:電視劇《平凡的世界》沒有原著好看。路遙已去,他以他《人生》《平凡的世界》永生;我們茍活者,在這漫長人生與不平世界里,平凡地活著吧……
于堅的散文集《挪動》他說:“有故事,有記敘,有詩,有論,有抒情,這就是散文。”“五有”被他弄得爐火純青死去活來。歡喜書中《椅子~宜良散記》,二萬多字,它是對水泥、高速公路、高樓大廈以及時下流行的幸福觀的質疑,是對即將全面淪陷的土鄉文化的記錄、贊美跟挽留;歡喜其中的《挪動》,又是二萬多字,作者從挪動一塊石頭開始,形而下形而上,完成對詩對語言對文本對思想的挪動,令人叫絕。其實我們的思想、言行每天都處于自我挪動或被人挪動之中。歡喜其中的《將空調關小一點》,這篇文章又是二萬多字,批判飛機場批判現代化,言人之所未言,從內容到語言既傳統又現代,坐飛機的人特別是座頭等艙者應該好好看一看。他批評“文革”,而他懷念與贊美的《自行車》,則正好是“文革”時期的自然與社會。這也是作者未必自覺的矛盾之處跟世界的復雜之處。
《寫在火紅的戰旗上》革命激情與革命詩歌相伴。紅衛兵“造反有理”,自然要歌而詠之。《寫在火紅的戰旗上——中國紅衛兵詩選》,首都大專院校紅代會《紅衛兵文藝》編輯部1968年12月編印(北京人民教育印刷廠排版、印刷、裝訂),是紅衛兵幾萬首詩歌的精選。這部詩集反映了紅衛兵的審美情趣,是特殊時期的產物,在文學史上可能有其歷史地位。詩集中的作者如周濤、白樺、李瑛等,后來聞名全國。我2004年在北京報國寺買到此書,如今買到不易,畢竟當年才印三萬冊。
延安高明亮高明亮以一人之力收藏知青文獻、知青用品,創辦了延安知青文化展覽館,又收集報紙創刊號、特刊、號外及具有特殊意義的報紙,像晚清的《萬國公報》《匯報》《政治官報》及《解放日報》創刊號等珍稀報紙都有收藏,讓人開眼界。因沒有公家支持,許多藏品無法展示,雜亂地堆放,有些已損壞了。展覽館位于一偏僻小區,參觀者無幾。我說:你的藏品如能在延安紅色景點邊上展示就好了。高君苦笑:房子租不起。向他致敬。
《毛主席語錄》(漢英對照)在韶山、井岡山、延安、北京潘家園等地,常見《毛主席語錄》(漢英對照),被外國人和青年人購買。其實,他們買的大多是“文革”版的盜版,或者說是非法的新印本。《毛主席語錄》(漢英對照),東方紅出版社1967年8月出版,共586頁。盜版本盜的就是這個版,內容、頁碼、字體相同,大多數人看不出區別。區別在于紙張厚薄、顏色不同。時間在紙張上沉淀下來的顏色是人工無法仿制的。盜版本的紙頁泛黃,是做舊的。東方紅出版社是誰?商務印書館。“文革”初期,紅衛兵造反派“破四舊”,破的方式之一是將舊名改為革命化的名字,這樣商務印書館就被改名為東方紅出版社,一年多后復歸原名。
《明六十家小品文精品》夏成淳選編,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5年6月版。書中收入明代六十家二百余篇短文,每篇三五百字,十分好讀。先前的小品文,相當于今天的微信。如今若是每年出本微信選集,定是快事。(按:“小品”一詞,相對“大品”而言,本是佛家用語,小品指節略本佛經,大品指整部佛經。明中葉之后,人們將短雋散文叫作小品。)
《聽大德高僧解金剛經》《金剛經》的注本有幾百種,這兩年我常讀的是《聽大德高僧解金剛經》(中國物質出版社),書中收錄八位大德對《金剛經》的講解,對我輩參晤大有幫助。
《禪偈百則》“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青苔環階,白云滿室。禪者淡心清玄,超言絕象,擺脫桎梏,無有掛礙。他們不立文字亦不離文字。于是乎以不關天臺、不書王府之偈,吟誦自己對世界真相的理解,留下悟道示法之偈。《禪偈百則》(中華書局2008年7月1版1印)收入百首禪宗大師的法偈,無造作,無是非,無取舍,無斷常,無凡圣,境地超然。作“仿佛偈”曰:金佛非佛,木佛非佛,泥佛非佛。自心有佛,心即是佛,即心即佛。向內求佛,自行自佛,我即是佛。是心是佛,非心非佛,亦心亦佛。
《青鳥故事集》這本書以前叫《看來看去或秘密交流》。書中的文字,將千年歷史的塵埃拂去,把淹沒的小人物拔出,讓被人忽視的細節再現,曲曲折折間精神貫注。當年一讀,就讀出驚艷,有故紙堆里翻出敦煌經卷的驚喜。讀后立馬通過朋友認識敬澤兄,先客氣地請他簽名,幾杯大酒對上暗號,文采神采在他肉身上呈現,直喝得在三環路上車開飛了引擎蓋而不覺,為的是去趕喝第二場……一晃快二十年了。得知《青鳥》增訂版出版,已有興風作浪之勢,又買來一本,從頭再讀,仍是津津有味……
《<女兒經)批注》“女兒經,女兒經,女兒經要女兒聽。第一件,習女德;第二件,修女容;第三件,謹女言;第四件,勤女工:我今仔細說與你,你要用心仔細聽……”《女兒經》是以順口溜的形式對女子進行德行教育的教材,里面自然少不了“三從四德”的內容,但講述的為人、處事、治家等內容值得肯定。《女兒經》的作者賀瑞麟,陜西三原人。他寫于1864年的《女兒經》,在1970年代受到全中國的批判。1974年8月,三原城關公社西社大隊貧下中農理論組編寫《(女兒經)批注》,對《女兒經》進行注釋更主要是進行大批判,他們說,《女兒經》是“充滿孔孟之道毒汁的反動作品”。后人批先人,其實后人并不一定比前人正確;老鄉批老鄉,政治需要大于鄉情親情。當年批判《女兒經》,其實也傳播了《女兒經》。以后哪家出版社在出版《女兒經》時,應該捎帶著將文革中的批判《女兒經》的書也印進去,這樣看起來破悶。
艾思奇的《大眾哲學》兩次到云南騰沖和順鎮水碓村艾思奇故居,都買了《大眾哲學》,畢竟在作者故居買書更有意味。這本書初版于1936年,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大眾化的杰作。毛澤東蔣介石同時讀它,許多青年因為讀它走上了革命道路。蔣介石對身邊人說:“我們和共產黨的較量,不僅是軍事力量的失敗,也是人心的失敗。比如共產黨有艾思奇的《大眾哲學》,你們怎么就拿不出來!”毛澤東說:“艾思奇不是天下第一個好人,也是第二個好人。”蔣介石真是手下無人,毛澤東真是會表揚人。
《陜西古樹神韻》陜西地界為何老出驚動天地的大人物?可能樹大根深是一個原因。陜西境內有60余萬株古樹,大樹底下好乘涼嘛。黃帝手植柏、倉頡手植柏、老子手植銀杏、周文王手植豹榆樹、扁鵲手植銀杏、蕭何手植干香柏、李隆基手植槐樹、唐明皇與楊貴妃合裁并蒂皂莢樹、王維手植銀杏樹、李白手植銀杏、孫思邈手植柏、唐朝大將尉遲敬德所植七葉樹……胸圍4,32米的紅豆杉、胸圍3,8米的冬青、胸圍2,44米的紅豆樹……500年樹齡的核桃樹、600年的柿子樹、800年的皂莢樹、800歲的桂花樹、1000年的玉蘭、1200年石榴樹、1280多年的棗樹……每棵樹都成精了。一本《陜兩古樹神韻》畫冊(中國林業出版社),是古樹譜,是尋訪古樹的地圖。有詩曰:生機不死總由天,一脈根蟠潤德泉。古柏已枯還復茂,獨留瑞物萬斯年。
“半邊天”毛澤東創造的“婦女能頂半邊天”一詞流行全世界。去年初,華盛頓、倫敦等地的婦女反川普大游行,打出的標語有“婦女能頂半邊天”。2013年12月,澳大利亞礦業富商克萊夫·帕爾默(clive palmer)擔任議員后的首次演講時也引用了毛澤東的這句名言。令人困惑的是,在《毛澤東選集》《毛澤東文集》《毛主席語錄》《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毛澤東年譜》等官方出版的所有毛澤東著作中、在《人民日報》上,都找不到這句著名的話。筆者考證,毛澤東最早是在1949年5月和侯波說“女同志是半邊天”的。那天,侯波徐肖冰夫婦一起去見毛澤東,合影時,侯波夫婦一左一右站在毛澤東兩側,正要按下快門,毛說:“不行,不能這樣站,女同志是半邊天,要站在中間。”毛主動站到了侯波的左邊,一張見證“半邊天”一詞誕生的照片同時誕生了。“……半邊天”這句話后來演變成著名的毛主席語錄:“婦女能頂半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