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強
期望越小越幸福嗎?是的,是這樣。
有事實依據:有兩個考生,考取重點大學的那個不高興,考取省內一般大學的歡歡喜喜。原來,前者想進的是清華北大,而后者原本想上個本二,現在進了本一,便有點喜出望外。兩個實力相當的運動員,一個得了銀牌,還痛哭流涕,一個得了銅牌,卻喜氣洋洋。原來前者希望收獲的是金牌,后者期望的是進入前八強……
有理論依據:關于幸福有多個公式。其中,經濟學家保羅·薩繆爾森的幸福公式是:幸福=效用/欲望(可用近義詞替換,比如將“欲望”改為“期望”)。公式中的“效用”指現實的生活狀態。“欲望”(“期望”)指心理期望的狀態。從形式上看,物理學中有不少類似的公式,如:電流=電壓/電阻;壓強=壓力/受力面積。這類公式都可以表述為:什么跟什么成正比,什么跟什么成反比。因而,也可以說,幸福與期望成反比吧。不就是說,期望越大,幸福越小,期望越小,幸福越大嗎?
在日常生活中,這也似乎是人們的一個共識。很多人都勸人將期望值放小再放小,而很少有人勸他人將期望放大的。什么原因?無非在人們的潛意識中期望大不好嘛。
然而,我又可以說,期望越小越幸福,這個說法不對,不能成立。
如果說期望越小越幸福,那應該是什么期望都沒有的的人最幸福了??墒牵粋€沒有期待的人,就想不到明天的美好,一個總是沒有美好明天的人會幸福嗎?
如果說期望越小越幸福,那也就有期望越大越不幸福(不幸)的推斷了?愛因斯坦、居里夫人、袁隆平、比爾·蓋茨等人都應該是最不幸福的人嗎?他們都是有遠大抱負的人,或者對未來有很大期望的人。試問,他們是不幸的人嗎?愛因斯坦、居里夫人、比爾·蓋茨我不知道,但對袁隆平有了解,不難看出他是個有福之人。
一個不期待美好愛情的人難有美好的愛情,一個不期待得到人們尊重的人難得到人們的尊重,一個不期待自身價值的人,實現不了自身價值,也可能活得毫無價值。一個得不到美好愛情的人,一個得不到別人尊重的人,一個毫無價值的人可能幸福嗎?
將期待變為現實要克服一個又一個難關,而每克服一個難關就多一份希望,看到希望會讓我們感到幸福。一個沒有期待的人能享受到這奮斗的幸福嗎?
這么說來,保羅·薩繆爾森的幸福公式錯了?我以為公式沒有錯,是有人對公式的理解錯了。他們看到幸福等于效用與期望之比,就認為幸福與期望成反比,也就有期望越大幸福越小,不知道在這個公式中,效用是期望的函數,會隨著期望的變化而變化,因而幸福未必與期望成反比。只要有一點復合函數的基礎知識,并懂得效用會隨著期望的變化而變化,就知道當期望變小時,幸??赡茏兇螅赡茏冃?,也可能不變。
由公式得出來的結論,也可以用事實加以驗證。在超越自身實際與客觀實際的前提下,期望往往化為泡影,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兩者的落差也就越大,給人的打擊與痛苦也就越大。這樣的期望自然難以給人帶來幸福。期望太小,那即使期待實現了,也滿足不了自身的需要,自然不可能帶來多少幸福。期望太大不好,太小也不好,最好是既不太大,也不太小,這就是符合實際、通過努力可以實現的期望。一個人有這樣的期待,自己的潛能可得到最充分的發揮,自己的人生價值能得到最充分的體現,同時,也能得到相應的報酬,滿足自身生存與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