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敏文
在動物園猴山,看猴子們上躥下跳,做出各種滑稽動作,眾目睽睽之下公歡母愛,沒有任何約束和規矩。沒有人以為不可,沒有人以有傷風化或其他原因責難動物園管理人員,也沒有人要求他們加強對猴子的教育管理。原因很簡單:猴子是動物,它們還沒有從野蠻進化到文明。從這一點上來說,將守不守規矩作為文明與野蠻的分界,一點都不過分。
從個人言行上說,文明的人類需要遵守各種各樣的規矩。你是一般公民,最起碼要遵守法律,違法必究。你是公務員,在遵守法律之外,還要遵守公務員的一系列條例和規則,例如不得以權謀私,不得懶政惰政。你是軍人,更要遵守鐵一般的紀律,違反軍紀就要承受嚴厲的處罰。
在這些明確的法律、條例、紀律之外,作為社會的一分子,還要遵守社會公德。例如,住在高樓,不能隨手向窗外潑水和扔廢棄物。在我所居住的大樓里,有一高層住戶多次向窗外潑水,導致樓下過路人臟水澆頭衣衫盡濕,反復張貼告示禁止此類行為無效,物業只得在大樓的這一側加裝攝像頭,終于將潑水者抓了現行。為避免違規者破罐子破摔,沒有將其身份公諸于眾。事實證明這樣的處理有效。但一個人要在這樣的監督下,才能遵守起碼的文明規矩,是很可悲的;而且個別人的不守規矩,也直接增加了物業管理成本。
從社會分工上說,文明人必須謹守分工承諾。在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社會,各家各戶為吃飯自己種糧,為穿衣自己種棉紡線,但這是因為社會經濟處于原始和落后的狀況之下。
社會分工越來越細,是社會進步的標志。設計人員在辦公室進行各類機器、建筑、鐵路、橋梁、公路……的規劃設計;司機確保乘客出行的安全準時;農民生產優質安全的糧食和瓜果蔬菜;商人負責將各類生產生活所需商品送抵市場……每個人都做好自己的分工內工作,同時從社會和市場獲取其他自己所需的服務。
但要保證社會系統的正常運行,所有社會活動的參與者都要遵守一定的規矩。有的是行業規矩,例如,生產商對上要履行對材料供應者的商業承諾,對下要履行對產品銷售商的商業承諾。如果你違反對上的商業承諾,材料供應商可能斷絕對你的材料供應;如果你違反對下的商業承諾,產品銷售商可能拒銷你的產品。一個理性的生產商應該像愛護自己的眼睛甚至生命一樣,履行相關商業承諾;放棄承諾,你就破壞了行業規矩,面臨的結果,就是在生產銷售鏈條甚至社會系統中出局。
從精神文化上說,遵守規矩是文明人的素質,不守規矩是野蠻人的標志。造成不守規矩現象的原因很多,例如,違規的成本太低,而守規的成本卻很高,造成劣幣驅逐良幣。但是,不守規矩的更深刻的原因是思想意識方面的,即一些人以不守規矩為榮,以和尚打傘無法無天為自豪。現代社會,這樣的思想意識已經顯得無比的落后和野蠻!
有人說,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從大街上就可一覽無余。例如,在過不多遠就有一個垃圾桶的大街上,你是將廢棄物隨手一丟,還是拿在手里,一直等到扔到垃圾桶里去。據說在有的發達國家,街上的垃圾桶分類達十幾種,扔垃圾者需要仔細分類所要丟棄的廢棄物,才好扔到對應的垃圾桶里去。這樣一個細節,卻讓人嘆服:幾乎沒有增加社會成本,卻做到了變廢為寶、物盡其用,降低了垃圾處理的成本,同時還有利于環保。一舉多得效果的達成,有賴于人的素質的提高:自覺而無需提醒,同時也無法強制的規矩意識。
古語說:衣食足而知榮辱,倉廩實而知禮儀。但事實證明,守規矩意識不會隨著物質財富的豐富而自然提高。這一方面需要主流社會的倡導,我們的國家領導人已經一再強調要提高守規矩意識,各類主流媒體上關于定規矩、守規矩的文章也已經不少了;同時,也需要加強對違規的懲戒,讓不守規矩者付出代價。這樣雙管齊下,才能提高人們的守規矩意識,做到言行上遵規守矩。一個守規矩的人才是文明人,一個人人守規矩的社會才是文明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