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中
近日,知乎上流傳的一篇關于“有哪些你認為舉報了沒用,但實際上有用的事情”這個問題的回帖引發(fā)了網友的熱議。網帖講述了當事人因為在牛肉面里吃到了一根頭發(fā)絲,將餐館告上法庭并最終維權成功的全過程,被不少人評價為“最讓人舒適的維權帖”。日前,參與審理此案的寧波市海曙區(qū)法院水法官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時還原了案件始末,并支招“如何正確維權”。
“店大欺客”,此話并非虛言,而是普天之下食客的“共同經驗”。按實際經驗來看,店無論大小,欺客者居多,維權者極少,維權成功者則更少。類似“一根頭發(fā)絲”的故事不僅在新聞中時時出現,更在現實當中如雨后春筍一般層出不窮。頭發(fā)絲有,蒼蠅有,菜蟲則更多。不僅如此,調包者多見,短斤少兩者更多見。對于絕大多數食客消費者來說,統(tǒng)一的模式往往是打掉牙往自家肚子里咽,當咽不下去之時才發(fā)聲維權。絕大多數店家一推二擋三無賴,往往是不了了之者居多,在店家維權“成功”者,充其量只能少收一部分餐費,而絕不是退賠給你一碗面的錢。如此“共同經驗”者,有幾多例外?
“一根頭發(fā)賠千元”,改變的是維權生態(tài)。關于此案,最終以庭前調解而止,似乎是皆大歡喜的結局,然而,離開法律這強大的靠山,如此皆大歡喜的結局就不會成為事實。店家絕不是畏懼食客的正義,也不是害怕“上法庭”的麻煩,而是畏懼強大的法律。看上去該案還有若干“看點”“亮點”,然而事實上該案最大的點贊處與教訓在于,其改變了廣大消費者的維權生態(tài),令經營者也就是消費鏈條強勢一方不再永遠處于強勢地位,在正義與法律面前,它可能會成為不堪一擊的“活靶子”,轟然而倒,看你的“滾刀肉”“無賴頭”能賴到幾時?
對于廣大消費者而言,其維權生態(tài)的改變更具有劃時代變革意義。長期以來,吃的是飯,吃到的卻是一肚子氣,誰都不知道也無法探究店家究竟用了哪一種地溝油或者不合格食料,更無法全程監(jiān)控到店家活魚變死魚的“變戲法”手段,甚至明擺著的“一根頭發(fā)絲”時,店家也要一推二擋三無賴到底,可見消費者的弱勢地位不是弱勢了一天兩天而是若干年甚至要“到永遠”了。“一根頭發(fā)絲案”維權成功,給了消費者一個極大的警醒。“一根頭發(fā)絲”,也可以不花多少訴訟費“上法庭”打官司并且有極大的成功率,那又何必非要咽下這口氣呢?
“一根頭發(fā)絲案”,改變的是此類執(zhí)法的生態(tài)。原來,“一根頭發(fā)絲案”,打官司可以是“天價”,也可以是訴訟費的25元,而正是執(zhí)法者的低廉收費與庭前“撮合”,才令此案當事者在維權的路上不花“天價”照樣打成官司,沒有最方便,只有更便捷,“移動微法院”就是執(zhí)法者生態(tài)改變的具體表現。
一根“法絲”可以做成一碗“連心面”,當然值得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