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曾培
《咬文嚼字》編輯部發布2017十大語文差錯,其中一個是“領銜主演”的濫用。當下熒屏和銀幕,演員表中多有“領銜主演”的用法,而且往往出現多人并列。《咬文嚼字》指出,這違反了“領銜”一詞的本義。所謂“領銜”,是指在共同署名的文件中,排名在第一位的人,也指在藝術表演者的名單中,排名在第一位的演員。不管用于什么場合,“領銜”只能是一個人,不能是一群人。
我以為,影視劇在演職員表中如此標注“領銜主演”,固然是一種語文差錯,究其成因恐怕不是語文水平不高,而是一種虛夸虛假虛妄虛榮的思想作風在作怪。
一個劇目的演出,是由多個演員合作完成的,內中有主角也有配角,有唱頭牌的也有跑龍套的,各有各的作用,缺一不可。演員隊伍的組成,如同一切社會組織一樣,成寶塔狀,下面大上面小。也就是說,一般演員多,主演少,領銜主演更是鳳毛麟角。然而,時下不少影視劇的演員表,則是“倒過來”,黑壓壓的一片多為主演。
主演,指主要演員,過去一部劇目一般是兩人,一為男主角,一為女主角,如今大概已不能滿足更多演員想擁有“主演”的名,于是就突破了“主”的含義,讓戴上“主演”帽子的人越來越多。俗話說,“物以稀為貴”,“主演”多了,也就難于體現眾星捧月式的“主”的高貴了,這一稱呼隨之又為一些大牌演員所不屑,要求更上一層樓來突顯自己,掛“領銜主演”的人遂多了起來。然而,這還擺不平,你能“領銜”,我為什么不能“領銜”,于是也就顧不得“領銜”是指排名第一的人,只能是一個人,而是任意違反其本義,使其多人并列,變成了一群人。就是這樣,“主演”“領銜主演”的帽子還不夠用,同時還用了什么“聯合主演”“聯袂主演”“特邀主演”等名頭,加以擺平。
前些時間有一部電視劇,主演8人,聯合主演33人,領銜主演12人,而一般演員為27人。80人的演出陣容,主演53人,竟占66%,這是完全顛倒了主次的設置。近期放映的一部電視劇,標為“聯袂主演”的演員,也有 20多人。就一部電視劇說,紅花需要綠葉配,各有各的作用,主演是在劇中起主要作用的演員,要充分予以重視,但卻不能多是“主演”和“領銜主演”,否則就會各唱各的調,各吹各的號,亂成一鍋粥,致使劇作根本無法進行。
不論演員原有的地位名聲如何,在一部影劇中的定位應以其所扮演的角色,標之為“演員”“主演”或“領銜主演”,而在人物結構上,“主演”總是少的,“領銜主演”更只能是一人,演員表上標出那么多“主演”與“領銜主演”,所以造成這一名不副實的情況,就是基于虛榮虛名的需要。
因此,“領銜主演”這一詞語的亂用,并不像《咬文嚼字》所指出的,是由于語文知識的欠缺,如當事人遞交法院起訴離婚的“起訴狀”誤成了“起訴書”,就多由于缺少法律知識所致。因為一般人不了解“起訴狀”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為了向人民法院起訴而遞交的法律文書,而“起訴書”則是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定程序,代表國家向人民法院對被告人提起公訴的法律文書,又稱“公訴書”。“起訴狀”和“起訴書”的發起人有別,屬兩種不同的法律文書。“領銜主演”意思則是很容易為人們所了解,之所以會亂用,更多是有意為之,以滿足一些演藝人員的虛榮欲,同時也為影視劇的陣容虛張聲勢,忽悠觀眾。
“領銜主演”的亂用濫用,是社會虛夸虛榮作風的一種反映,克服它固然要提高語文水平,關鍵則是要端正思想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