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延濱
近日翻出舊書,讀蘇軾閑文。蘇軾的文章好讀。先生一生蹉跎,雖有一肚皮的華章經緯,放逐于鄉野僻荒之地,那些廟堂之上高大上的官樣文書,與他沒有瓜葛。屢遭貶謫,浪跡江湖,游走了不少地方。讀他的閑文,如同與君子同行,且行且樂。觀山游水,得其妙語,難得的好事。我退休后,也常在各地講學訪友。可惜現代生活,基本格式化快捷化了,說是行走江湖,其實多在機場與機場、酒店與酒店、友人與友人之間穿梭往復。如同快餐,早將全世界變成一個味道的連鎖店。
與君子同行,才知道如今的觀光客,多是浪費了機票的“門外漢”。雖然走出了門,卻不知自己為何而出?出有何益?出門行天下,天下是誰的?蘇東坡說:“臨皋亭下,八十數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飲食沐浴皆取焉。何必歸鄉。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這是蘇東坡謫居黃州寫給舊友的信。意思是此地與我家鄉一樣安逸,放心好了,我就在此當家作主了。一個“閑者便是主人”說透了行走江湖的要領!該放下就放下,此心安處就是家。哪怕就是當個觀光客,也要放下家里頭那團亂麻,莫辜負眼前屬于你的這方風景。閑情逸致這四個字,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否則,別人說你沒教養是小事,白瞎了你的時間,怠慢了身邊的風景,真的很可惜。
與君子同行,才知道生活處處有別趣。無趣的人就是到了哪兒都埋頭看手機。巴掌大的屏幕只要你離開它,世界就精彩。蘇東坡謫放黃州,真就安逸得“何必歸鄉”了嗎?他在另一封與友人的信中寫道:“所居江上,俯臨斷岸,幾席之下,風濤掀天。”筆下十六字大寫意,是寫風景,寫心境,還是寫官場風波?沒明說,自己想去。觀光者花錢費時,四處閑逛,其實是逃離一下現實諸多困頓,讓異域風光調理心緒。情未了者,抒情。憂國民者,抒懷。實在想不起有什么要抒發一下,也是可能的事情。蘇軾在黃州寫道:“東坡居士酒醉飯飽,倚于幾上。白云左繞,清江右洄,重門洞開,林巒坌入。當是時,若有所思而無所思。以受萬物之備,慚愧慚愧。”好菜好酒好山好水,這是觀光者心儀的狀態。若有所思而無思,這也是多數游人的常態。只是東坡先生雖說是“無所思”,卻冒出一句“受萬物之備”,發自內心感恩大自然美好的賜予。恐怕吾輩絞盡腦汁,也難想出這般奧妙的箴言啊!
其實每個人都是來這個世界的觀光客,只得一張單程票。無論高貴低賤,人人平等,一次性單程,從生到死,不退不換不改簽。每個人走一輩子自己的路,看一輩子眼前的景,想一輩子自己的心事。與君子同行,才知道東坡先生把自己的心事變成了文章,細讀文章,才發現東坡先生,命運多舛,行路多難,心里卻藏著好風景:“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里無難。及其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雖吾亦不能知也。”這是東坡先生說自己的文章,我看還是先生說他的心境,更是在解讀自己一生命運!文也,心也,亦是自知之命運也。
嗚呼,若能樂天知命,方能與君子同行耳。
孤山夜雨薦自《四川日報》2018年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