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劍利
3月21日,記者從山西省農業廳獲悉,山西日前發布了《山西省農業質量年行動方案》,確定了今年“農業質量年”專項行動方案,將推動山西由特色農業大省向特色農業強省轉變。方案中獲悉,2018年山西力爭農業標準化生產率達到34%以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5%以上。
據了解,農業標準化推進行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行動、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行動、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行動、產地環境凈化行動、農業品牌提升行動、質量興農科技支撐行動、生產經營主體能力提升行動等各項工作正扎實推進。
其中,山西將加快地方標準制修訂,新制修訂農業地方標準60項。加快“三品一標”認證,2018年,全省發展“三品”產品數800個、“三品”產地面積300萬畝、規模養殖主體80個。實現全省化肥使用量增幅降到0.4%以下、農藥使用量增幅控制在2%以內的目標任務。今年要再培育1~2個省級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再推選20個功能農產品品牌,登記保護10個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采取多種方式,打造“山西小米”“山西陳醋”等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區域公共品牌。大力度發展有機旱作農業,推進1市5縣30個示范片創建等。
據悉,為了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農業部將2018年確定為農業質量年。根據農業部《關于啟動2018年農業質量年的通知》,省農業廳印發了《山西省農業質量年行動方案》,通過開展“農業質量年”行動,實現特色興農、質量強農、品牌立農、融合富農,把優質“產出來”、把安全“管出來”、把品牌“樹起來”,努力達到“六高標準”,即產品質量高、產業效益高、生產效率高、經營者素質高、市場競爭力高、農民收入高,力爭全省農業標準化生產率達到34%以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