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倩
于建明是太重集團礦山設備分公司經銷部的一名專職外銷員。雖說年過半百,但瘦削挺拔的身材配上一身筆挺的西服,英氣不減當年。初次接觸他的人,都會被他那充滿睿智的目光所吸引,幽默的談吐和連珠般的妙語,更增添了一種無形的親和力。
記者這么多年接觸的太重人不在少數,可像于建明這樣充滿傳奇經歷的人還真不多見:參加工作近40年,其中有30年時光在國外打拼,以至于我國駐印度大使館的商務參贊給他起了個綽號——“老印度”。
學生時代的于建明酷愛英語,想不到就是這一愛好成就了他一生的事業。剛進入太重時,他一邊從事本崗位技術專業,一邊刻苦強化英語口語訓練,6年后他的英語對話能力已經達到了國家外事專業人才的水平。很快,他又被太重外貿公司錄用,從此如魚得水,事業風生水起,為太重產品全面走向國際市場貢獻了自己大半生的精力和才華。
1990年,太重兩臺125噸橋式起重機出口印度,開創了我國國有企業大型成套設備進入印度市場的先河,于建明帶領一支30人組成的技術服務團隊也隨之前往印度。在有些人眼里,出國是一件令人羨慕的事,殊不知長期到國外工作和出國旅游完全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但于建明心里有數,他要用自己團隊的力量向印度人證明,中國不僅產品是過硬的,服務更是一流的!
太重駐外服務機構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唯獨于建明是“釘子戶”。何也?“一來我是項目經理,二來我又是唯一的翻譯,三來我路子熟,經驗豐富,我不去誰去?”初次出國的人員需經過外事、外貿、安全方面的專門培訓,于建明是主要培訓人;出發時他是領隊;到了駐地他又是總管;干起活來,他就是隊長。
30年來,多少次中秋月圓之時,他在異國遙望北方思念著家鄉和親人——他的獨生女兒從上小學一年級到大學畢業,他沒有參加過一次家長會;他的妻子重病是好心的鄰居送到了醫院;更令人痛心的是他的父母雙親先后離世,作為兒子的他竟然未能到床前見最后一面……
30年,太重技術創新成果突飛猛進,創造了好幾百項中國第一和世界第一;太重的產品國際化從最初零的突破,到今天名揚全球五大洲;在印度,從最初第一臺10立方米挖掘機,到以后的12立方米、20立方米特大型礦用挖掘機,已有10臺太重產品在印度市場大顯身手……
“距離退休的日子已經不遠了,回想自己這一輩子,能成為一個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是我心中莫大的欣慰。”于建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