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導報訊 記者程國輝 2018年6月,中國科協科普部、百度品牌數據中心和中國科普所共同發布了《中國網民科普需求搜索行為報告(2018年一季度)》(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以健康與醫療、航空航天、信息科技、氣候與環境、食品安全、能源利用和應急避險等八大科普主題的搜索數據作為研究內容。報告顯示2018年一季度,中國網民科普搜索指數同比增長20.18%,網民對前沿技術關注度環比增長最快,各省域網民的關注熱點各有不同。
超級藍色血月、我國誕生首個克隆猴、河北地震等成為網民關注度較高的科普熱點事件。網民對“科普中國”的品牌關注度逐漸提升。
《報告》中的數據顯示,“科普中國”在互聯網上已經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特別是通過與主流媒體合作在短期內明顯提升了品牌影響力。網民通過科普搜索對這種品牌宣傳給出了正面的回應,但是搜索熱度還有上升空間。另外,“科普中國”的“移動化”,即來自移動終端的關注比例在50%左右,明顯低于科普總體(75%),因此還需要加強在移動端的傳播投入力度。
從網民的關注結構來看,第一季度“科普中國”的整體品牌(含義/標識/二維碼)和“科普中國App”獲得了大部分關注份額(71.09%)。其次是“科普中國”的優質內容(視頻/動畫/知名欄目)和“科普中國e站”(鄉村/社區/校園),分別占9.60%和9.34%。此外,微平臺(新媒體)、大型活動(典贊/科普中國行/百城千校萬村行動)、“V視快遞”和“科普中國云”也進入了網民對“科普中國”的關注視野。
數據顯示,網民對“科普中國”的整體品牌和APP的認知度明顯高于其他類別;對“科普中國”旗下的細分內容、科普中國e站、微平臺、典贊·科普中國等重大活動以及“科普中國云”的關注度還有待進一步提升。(相關內容見今日A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