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導報訊 記者閆劍利 技術改造是企業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對現有設施、工藝條件及生產服務等進行改造提升,淘汰落后產能,實現內涵式發展的投資活動。技術改造專項資金則是增強企業技術改造信心、引導企業加大技術改造投入,帶動地方、企業、信貸和社會資金的重要手段。2017年,山西設立了10億元技改專項資金,發揮了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掀起全社會關注技改、推動技改的新高潮。今年技改工作如何實施、專項資金又如何落實?5月31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省經信委、省財政廳有關負責人介紹了全省企業技術改造及修訂《山西省技術改造專項資金使用管理暫行辦法》有關情況。據悉,2018年,山西技改專項資金總規模增加到20億元,將加快推動新興產業規模化、智能化、服務化發展,傳統產業循環化、高端化、綠色化發展,為山西經濟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撐。
在去年工作基礎上,山西將今年的技術改造專項資金提高到了20億元,并對《暫行辦法》進行修訂。此次《暫行辦法》由省經信委會同省財政廳牽頭修訂,在保持穩定性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預期目標的導向作用,更加合理地劃定資金支持對象、范圍和比例,主要有6個方面變化。
一是提高了支持比例,對構建山西現代產業體系至關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以及工業強基、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等先進制造業項目提高為基準利率的2倍(8.7%),其他項目提高為基準利率的1.5倍(6.525%)。二是增加了獎勵支持方式,針對技術創新、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等研發類項目,兩化融合、企業上云、軟件等信息化類項目及其他輕資產項目,以及企業重大技術裝備首臺套、新材料首批次、軟件首版次,不與其固定資產投資額掛鉤,按照類型進行額度不等的獎勵支持。三是突出對重點項目的支持,增加“對山西轉型綜改具有重大意義的標桿項目,經省政府批準后,可一事一議,重點支持”條款。四是延伸擴大支持范圍和領域,將資金支持對象擴展到主營業務收入1500萬元以上具備“小升規”潛力的企業,促進規模以下存量企業通過實施技改項目實現“小升規”。五是強化后評價結果運用,對項目建成后的技術經濟指標進行分類評價。六是進一步規范申報工作,將省屬及央企項目轉由屬地部門報送,新增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管委會申報審核渠道。
2018年技改專項資金繼續重點支持一批工業領域的節能環保產業項目,在高耗能、高排放的領域,引導重點用能企業和高碳企業以實施重大項目為載體實現節能減排,拓展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空間,發揮重點項目的示范引導作用,促進節能環保產業鏈不斷延伸、產品附加值進一步提高,加快推進全省工業轉型發展、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