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鑫焱
廣靈縣在山西省的東北部,永定河上游,北岳恒山東麓,是全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也是山西省十個深度貧困縣之一。全縣轄2鎮7鄉174個行政村18.5萬人口,截至2017年年底,仍有43個貧困村、11593戶貧困戶、25525人未脫貧,其中深度貧困人口6514戶、12192人。
送技能、送崗位,讓貧困戶在家門口掙錢
“今天趁著到縣城辦事,順路把這個月的工資領回來。”一大早,王潤玲準備去制衣公司領計件工資。43歲的王潤玲是山西省大同市廣靈縣加斗鄉西加斗村人,患過小兒麻痹,留下病根,丈夫也沒有技術,靠家里的幾畝地,過去是致富無門。
廣靈縣是山西省十個深度貧困縣之一,如何精準扶貧?縣里立足產業優勢,探索在貧困村建“扶貧車間”,讓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
去年,縣里制衣公司招人,免費培訓,可以在家做活。她報名后被招錄,學會了縫紉活?!霸诩易鲆路?,公司定期上門來收,按件付工資。”王潤玲說,“平均每月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既不耽誤農活,又能照顧家里,家里日子寬裕多了。”
斗泉鄉后山窯村貧困戶仝玉枝的丈夫常年有病,女兒上大學,家里生活很艱難。為幫助這個家庭走出困境,村干部提供信息:做一個小編織件七八元錢,大的幾十元,熟練工一天能賺五六十元。仝玉枝覺得這活兒不錯,按計件收費,這樣她每月收入1700元。
給仝玉枝訂單的是巧娘宮手工編織合作社。目前,合作社有員工1085人,其中貧困婦女728人,有效帶動了農村貧困婦女就業創業。為了讓更多農村婦女成為脫貧主力軍,巧娘宮合作社還大力發展杞柳編織,流轉732畝地種植杞柳,招募127人從事插秧、耕地、澆地、鋤地、割條等田間管理,每人一年增加收入4000多元。合作社免費培訓,目前已培訓貧困婦女83人,預計今年完成9個鄉鎮手工編織基地培訓,力爭帶動貧困戶4000人。
廣靈縣委書記李潤軍說,以往扶貧單純地給錢、給物,現在是給貧困戶送技能、送崗位,提高了貧困戶的脫貧能力。調動貧困戶積極參與到脫貧致富進程中,增強了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出政策、建園區,提供技術培訓,做大扶貧產業
為做大“扶貧車間”,廣靈縣規劃了手工業園區,出臺了優惠政策,引進、扶持勞動密集型產業到園區發展。目前,鴻棉制衣、巧娘宮編織、廣陵剪紙等一大批產業項目落戶園區,免費提供技術培訓。
鴻棉制衣公司現有職工800余人,其中殘疾人職工36人,建檔立卡貧困群眾319人。工資采用“保底+計件+提成”形式,可保證每人每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對建檔立卡戶實行“三免費”:免費教技術、免費提供午餐、免費定期體檢,讓她們既能自己掙錢,又能學到創業本領。
廣靈縣鼓勵公司采取“扶貧車間+貧困戶”模式,走進貧困鄉村。鴻棉制衣公司把制衣車間延伸到農村,利用農村廢棄的校舍、閑置的民宅和活動場地設置就業扶貧點,把就業崗位送到貧困戶家門口,激發了貧困村閑置勞力脫貧致富的積極性。
在由板塔寺、橋澗等7個移民村組成的一斗泉鄉易地扶貧集中安置點,麗園服裝公司的產業幫扶項目占地8畝,生產車間2500平方米,年加工成衣1000多萬件,可以解決400多人的就業問題。
李潤軍表示,廣靈縣提前謀劃產業幫扶項目,做到“扶貧搬遷到哪,產業項目就跟到哪”。縣里按照“搬遷一戶、安置一戶,脫貧一戶”的思路,對接相關產業扶貧項目,做到因地制宜、因戶施策、精準幫扶,讓貧困戶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據了解,廣靈縣精心布局“一區三園”,以良好的營商環境吸納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產業溢出項目的入駐。目前,服裝產業特色小鎮扶貧項目等10個產業項目簽約落地,不僅能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而且還能帶動更多貧困戶實現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