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茹
中小企業融資難歷來都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經濟發展的區域集中化已越來越明顯,許多具有特色的中小企業集群已經形成。產業集群在融資方面的優勢已經得到充分的體現,同時也受到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因此,研究中小企業集群式融資對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盡管我國金融制度不完善,但是集群內的中小企業在巨大的金融推動力下,表現出了非常強勁的生命力。許多學者已經證實集群內中小企業具有很大的融資優勢。但是目前我國集群中小企業在正規的金融供給不足的情況下,很大程度上主要依靠非正規金融進行融資。
隨著中小企業的不斷發展與壯大,企業之間分工協作網絡效應逐漸加強,大范圍、密集的交易取代了產業發展初期的小范圍、低頻率的交易,非正規金融已不能滿足集群內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因此,迫切需要正規的融資方式來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中小企業集群融資便是打破了中小企業融資難這一瓶頸,它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由于銀企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的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一、目前中小企業的融資困難表現
1.融資成本高
融資成本包括用資費用和籌資費用兩部分,大多數中小企業的貸款金額(籌資數額)較少,但是,由于中小企業的信譽較低,在融資過程中支付的其他費用(籌資費用)相對較高。另一方面,從抵押貸款方面來看,由于我國的拍賣市場不健全,導致銀行取得抵押資產變現困難,因此,銀行對中小企業發放的貸款利率一般都高于大中型企業。
如果中小企業采用擔保的形式貸款,也需要向擔保公司支付貸款額度的1.5%~2%的擔保金,擔保公司同時還會要求企業以資產進行反擔保。
2.融資方式單一
盡管融資渠道趨于多元化發展,但由于中小企業自身底子薄、自有資金少、經營管理水平不高,加之我國金融市場尚不健全,許多新型融資方式還不能被廣大中小企業運用。在我國中小企業目前融資的方式中有48.41%的中小企業選擇利用企業積累的自有資金,38.89%的企業選擇通過銀行信貸融資來擴大生產規模,而選擇其它方式來籌資的中小企業不超過13%,其中只有2.38%的中小企業首選通過發行股票和債券進行融資。這表明相對于發行股票和債券等直接融資方式來說,間接融資仍然是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方式,也表明對于中小企業來說通過發行股票和債券來融資的難度依然很大。
3.由于觀念、政策等原因集群區域內銀企之間缺乏一定的互動
集群內的中小企業與銀行之間的溝通和聯系相對于單個區域外游離的中小企業要容易的多,因為集群區域作為一個整體很容易被銀行所關注,再者集群內中小企業與部分大企業之間的聯系是很緊密的,而銀行和這些大企業的來往比較頻繁,因此集群內的中小企業與銀行進行溝通也相對容易一些,但是即使有這樣的優勢,由于嚴厲的貸款責任追究制也使信貸員主要集中于大企業,而忽略中小企業的貸款申請,又因為傳統的經營觀念,銀行主動上門開展業務的幾率是很小的,而層層審批使中小企業向銀行貸款手續復雜、成本增加、效率低下,這樣,中小企業就錯失了向銀行借貸的機會,因此,集群內的銀行與中小企業之間應該將這層膜捅破,銀行機構應該打破那種舊的傳統經營方式,走出來主動與中小企業互動,這樣才能實現資金的有效利用,使銀企雙方都有利可圖,銀行機構可以從中獲取一定利息,同時中小企業也得到了融通資金可以擴大生產規模。
二、改進我國中小企業集群融資的策略
1.建立有效的信用聯合體
信用合作組織是多個經濟主體為了雙方共同的利益而組建起來的比較規范的具有一定合作金融機制和制度安排的機構,其作用是增強銀行與集群內中小企業的信用關系、降低銀行的運營成本以及提升集群內的信用水平等。因為信用合作組織與貸款人之間的長期利益往來使得合作組織對貸款人有較強的約束。同時由于銀行與信用合作組織長期的合作關系,使得銀行對合作組織也有一定的約束力,這樣三者就形成了一個堅固穩定的關系網,集群內中小企業由于銀行這一強大的融資后盾就可以大膽創新,并擴大經營,從而健康穩步的發展。
2.加快企業集群區域內民營金融的發展
但就單個金融機構而言,其資金少、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差,與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最主要的是,與進入我國的外資銀行相比幾乎沒有什么競爭力,況且,這些外資銀行具有與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同等的待遇,而目前我國并沒有對這些民營金融業十分有利的政策,現在我國大部分民營金融行業從事的仍然是最傳統的存貸業務,而且只能在本地區經營,不允許從事票據承兌貼現、異地結算、國際結算等業務,也不允許在異地開設網點,而這些恰恰是民營金融機構擴大經營、拓展市場的最直接手段。由于種種因素的限制,使得民營金融業的服務功能和競爭能力不能得到充分發揮,以致在日趨激烈的金融業的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因此,要想使民營金融機構很好地為集群內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就應該擴大民營金融機構的業務經營范圍以充實資本,并提高民營金融機構的待遇,使其具有與外資企業同樣的發展條件和施展空間。
3.加強產業集群內中小企之間的協作能力
目前,我國處于同一地區的中小企業雖然在很大程度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仍然沒有形成一個堅實的生產網絡體系,彼此間關聯度不是很高,分工協作能力也較差,企業間沒有依靠自己的核心力量而將各自的優勢環節銜接起來進行專業化分工協作,這樣,只是單個企業在自有基礎上發展,而不能將整個集群內中小企業互相協作而產生的整體力量爆發出來。因此,地方政府在規劃產業區的時候就應該首先將關聯度極高的中小企業規劃在內,然后再規劃和這些企業有一定關聯度的中小企業,由于關聯度極高的那些企業成為生產合作伙伴的速度相當高,就會帶動企業內其余中小企業關聯度的提高,進而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各個企業的生產效率,提高經濟效益,為銀行融資創造良好的產業環境。(作者單位: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忻州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