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采訪一位企業家,他說,過去幾十年里,企業能夠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得益于能揚長避短,把自身優勢發揮到極致。但近來發現,隨著競爭的日趨激烈,企業賴以起家的優勢似乎越來越不明顯,而且,隨著企業的不斷壯大,要想避開短板也越來越困難。因此他認為,企業現在真的到了必須補短板的時候了。
如果說在創業階段,企業必須最大限度發揮自身優勢,那么進入超越階段,補短板可能更為重要,它往往是企業能否表現出色甚至是能否繼續生存的關鍵。
但是,如果在超越階段再靠吃老本,靠諸如勞動力成本等傳統優勢,發展后勁就會乏力。一方面我們的傳統紅利前三四十年已經逐步兌現;另一方面,隨著自身實力不斷壯大,國際競爭格局也在悄然發生變化,企業面臨的競爭環境更加復雜。因此,中國企業要想找到新的發展動力,補短板是一條必由之路。
與發揮自身優勢比,補短板的難度可能會更大。如果說揚長避短可能在不長的時間內迎來勝利,那么揚長補短則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持久戰。
首先,和發揮優勢的得心應手相比,補短板要下更大功夫。就像短跑運動員,長于爆發力而短于耐力。爆發力可能與生俱來,相對好發揮;而耐力要想提高,往往要經過長期艱苦的訓練。
其次,我們的“短”常常正是對手的“長”。特別是高新技術企業,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定力,通過自主創新牢牢掌握關鍵核心技術。
最后,補短板往往要舍棄一些短期利益。過去,許多企業的創新熱情更多集中在應用層面,確實也取得了成效。但如果僅僅局限于此,不在基礎創新上下功夫,我們的企業就很難變得真正“結實”。
新時代呼喚敢于有夢、勇于追夢的企業,而這樣的企業絕不可能是一個跛足巨人,只有當我們把關鍵核心技術的“短腿”補上,才能邁開強健的雙腿,更好地走向世界、走向未來。
值得欣喜的是,最近一大批優秀企業已開始在關鍵核心技術這一短板上發力。相信,隨著越來越多中國企業認識到這一點并付諸行動,中國經濟的未來一定會更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