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播報《扶貧之聲》第479期——關于產業(yè)扶貧方面的知識和信息,產業(yè)扶貧就是通過產業(yè)發(fā)展帶動農民增收……”這是王建軍駐村以來的一項新舉措,在村委辦公室每天早晨都會定時廣播,不但凝聚了村民們脫貧致富的心,還宣傳了科技、政策方面的知識和信息。
來碾則山村之前,王建軍是柳林縣城市綜合執(zhí)法大隊大隊長助理,2015年6月他毛遂自薦向組織申請,8月?lián)瘟宙?zhèn)碾則山村第一書記至今。柳林縣是有名的煤炭大縣,卻帶著貧困的帽子,著實讓人不解。2015年底,柳林縣通過建檔立卡和貧困人口核查,共識別出貧困村39個,貧困人口5776戶、17253人。通過“攻堅拔寨”,柳林縣2016年有14個貧困村實現摘帽,7482人脫貧。與此同時,柳林縣被呂梁市確定為2017年全市首個摘帽縣。
當紐帶搭平臺
碾則山村位于柳林鎮(zhèn)東北部,王建軍告訴《科學導報》記者,由于村里沒有任何礦產資源及企業(yè),精準扶貧前村集體沒有任何收入。坡多地陡、氣候干旱、靠天吃飯、務農為主是碾則山村主要的致貧原因。2014年,碾則山村建檔立卡初期貧困人口是98戶、239人。全村土地面積共3053畝,其中耕地面積910畝,林地面積1421畝。在柳林縣委、縣政府,柳林鎮(zhèn)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三支隊伍和“兩委”班子的不懈努力下,2017年碾則山村村民人均收入達6368元,實現了整村脫貧的既定目標。
自上任以來,王建軍堅持以第一書記為紐帶,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嚴守紀律,扎實工作,團結帶領支村“兩委”班子,在全面摸排、掌握村情的基礎上,從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入手,積極投身到駐村幫扶工作中,積極作為、克難奮進,以務實創(chuàng)新的工作作風和卓有成效的工作業(yè)績贏得了村民的大力稱贊。
去年,碾則山村引進了125KW光伏扶貧兜底項目和油用牡丹種植脫貧產業(yè)。通過25戶貧困戶貸款、上級產業(yè)扶貧資金整合與山西晉能集團合作建起了125KW光伏扶貧電站,電站將拿出一定收益分配到每一個貧困戶手中,實現貧困戶全覆蓋。村委又以100畝流轉土地入股引進柳林縣沃琳翅果種植農民專業(yè)合作發(fā)展翅果林種植,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破零”。與潞安集團合作引進的油用牡丹種植是碾則山村實現穩(wěn)定脫貧增收的又一大特色產業(yè),全村人均兩畝,如今隨著天氣變暖,178畝油用牡丹正破土而出,3年后將為全村人帶來豐厚的收入。
鞏固脫貧成果
61歲的王致峰是碾則山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他的妻子有病不能干重活,全家收入主要靠地里的收成,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但是今年王致峰對脫貧卻信心十足。“現在村里搞了個光伏發(fā)電,每人按百分之十五分紅,一年下來一人能分1500元。我還種了一畝油用牡丹,這又增加了一些收入,今年還準備種一些西紅柿,下來肯定比去年強。”王致峰說。
王建軍告訴記者:“農作物收成和政府的生態(tài)補償,加上社會保障兜底以及太陽能光伏扶貧產業(yè),王致峰家今年收入上5000元肯定沒問題,明年和后年油用牡丹也就有收成了,這幾樣加起來,以后一年平均收入一萬元以上沒有問題。”
面對碾則山村一窮二白的局面,王建軍邀請了延安大學專家進行論證,結合碾則山村特有的地理環(huán)境,他自投15萬元在村里建成一座蝎子養(yǎng)殖試驗基地,精心經營一年,證實了該產業(yè)非常適合在碾則山村發(fā)展,他把此項目作為2018年推廣的重要產業(yè)來鞏固脫貧成果。
2017年,王建軍還組織貧困戶參加林果業(yè)、種植業(yè)培訓、護工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積極引導并全力協(xié)助貧困戶參加,激發(fā)其自主創(chuàng)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脫貧致富的積極性;組織脫貧攻堅座談會、脫貧政策集中宣講、貧困戶意見現場征集等活動10余次,極大地激發(fā)了貧困群眾自主創(chuàng)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脫貧致富的潛力。2017年全村貧困戶總收入300余萬元,人均純收入6368元。王建軍表示,2018年碾則山村3支隊伍本著脫貧不脫手的原則,在脫貧攻堅這場戰(zhàn)役中,繼續(xù)保持兢兢業(yè)業(yè)的幫扶態(tài)度,全方面、多角度鞏固脫貧成果。
融入山村生活
王建軍來碾則山村已有兩年多的時間了,他的生活已經融入了這個山村的每一個角落。村里的紅白喜事、各種形式的活動以及廟會,村民都會邀請他來參加,他也習慣性地去幫忙、隨份子。貧困群眾生了病,他都會去及時探望、慰問并鼓勵他們早日康復。“村民們家里有個事都會習慣性地來找我,有時候去縣里開會,以前的同事都會問我‘剛從村里下來嗎?我都很自然地回道,感覺自己已經深深地融入了這片土地,我就是碾則山村人。”王建軍說。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王建軍表示,未來碾則山村將堅持以發(fā)展扶持為主、資金扶持為輔的做法,整合資源,集中力量搞好貧困村、貧困戶脫貧規(guī)劃。從發(fā)展項目選擇、技術服務等方面增強貧困戶造血功能。碾則山村農業(yè)立地條件差,整體水平較低,農民增收困難,干旱少雨,山多溝深,是制約碾則山農業(yè)發(fā)展的最大瓶頸。因此,要大力發(fā)展綠色谷子、連翹、皂角中藥材產業(yè),使其真正成為碾則山農業(yè)發(fā)展的主導產業(yè),同時,進一步擴大蝎子基地規(guī)模建設,帶動更多的貧困戶入股,加大勞務輸出的力度,逐步使全體村民走上富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