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導報訊 記者耿倩 8月8日,中政企山西省PPP合作基金在龍城太原成立,并簽出首單由山西省民營資本牽頭發起實施的PPP項目。該基金的成立不僅填補了中國PPP基金在山西省的空白,也填補了山西省PPP基金和中國PPP基金合作的空白,更填補了山西省民營企業首單投資PPP的空白,對山西省PPP發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
PPP,又稱PPP模式,即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是公共基礎設施中的一種項目運作模式。PPP初衷之一便是通過引入社會資本力量,減輕政府財政負擔的同時,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與效率。而民營社會資本作為社會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引導其積極參與PPP項目是目前PPP改革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
但事實上,民營企業真正進入PPP領域的全國占比都很少。作為山西省首家發起實施PPP項目的民營企業,山西暉源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擁軍坦言,民營企業進入PPP領域的第一大門檻是融資問題,此次引進中國PPP基金,對企業增信和融資都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中國PPP基金作為唯一的國家級PPP基金,嚴格按照國家政策要求開展PPP投資實務工作,發揮“引導、規范、增信”的作用,積極引導和扶持民營資本參與PPP項目投資、建設及運營維護,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樹立PPP項目新標桿。
PPP改革實施以來,中央特別強調的是規范、穩步,在規范方面,山西省財政部門也確立了“規范中加快發展,加快中規范發展”的總基調,在構建體制機制、配套政策制度、規范PPP流程、設立PPP融資基金、成立山西省PPP促進會等方面積極探索,勇于實踐,大膽創新,不斷放寬市場準入條件,充分激發市場活力,有效引導社會資本進入市政工程、交通運輸、水利建設、污水處理、文化旅游、醫療養老、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等公共服務領域和基礎設施建設領域,PPP事業蹄疾步穩,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據了解,山西引入中國PPP基金,正是看重其“引導、規范、增信”的特點,希望通過它更多地引導社會資本特別是民營資本參與到PPP大潮中來,更好地促進PPP項目規范運作,提升各方對項目履約及順利實施的信心,提高項目持續發展能力和社會吸引力。此外,面對當前山西固定資產投資下滑的局面,此次和中政企合作,引入中國PPP基金,投資山西的PPP項目,對山西轉型發展,對穩投資,穩增長,穩預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