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智祥
單價以毫厘計算的小小紐扣,看似是最不起眼的小生意,但一枚枚小小的紐扣卻凝聚著紐扣手工藝人的一份恒心。
走進浙江省嘉善縣西塘古鎮,沿著長長的計家弄走到底,左拐就到了一個隱身在老街小巷古色古香廳堂里的中國紐扣博物館。這個博物館里最引人注目的活動是用傳統器具展示手工制作一枚貝殼紐扣的全過程。
60歲的陳愛忠曾是一名從事貝殼紐扣加工的工匠,是傳統紐扣制作的老把式,隨著貝殼紐扣行業的轉型發展,現在他這老底子的手藝成了活的非遺展示項目。他說,這些紐扣制作工具是最傳統的,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別看紐扣小,工藝卻不簡單,制作一枚貝殼紐扣分為七道工藝。
制作過程中不僅需要腳踩讓工具運轉起來,還需要靠手控制力度,手腳并用,要有相當的熟練度。落料是第一道工序,多是用海貝、河蚌等作為制作原料;落料后,第二步就是磨面,用一個裝有砂輪的工具把落下的紐扣毛坯表面磨平;接下來是造型,就是在毛坯表面磨出邊、凹槽等形狀。
陳愛忠用夾具把紐扣夾住,再把車刀推進去,而車刀的凹槽決定了紐扣的形狀。紐扣上都有孔,有孔便能將扣子固定在衣服上,打孔的工具叫打眼車。通過夾具夾住紐扣,人工轉動打眼車,孔就打好了。而這樣的操作,只是初步完成了一枚紐扣,后面還有去皮、漂白、拋光等工序。
西塘鎮紐扣企業大多數實現了現代化。發揚傳統,傳承經典,創新工藝,讓紐扣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紐扣配衣服,人們的服裝越來越漂亮,紐扣這項傳統的工藝和產品也在不斷地創新。這才是浙江紐扣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的根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