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十九大的召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確定堅持新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同時長三角城市群也是以都市圈、同城化、錯位、互補、各具特色的方式進行分工協作,協同發展。近幾年城市群、同城化發展的大趨勢在全國逐步蔓延,區域整體協同發展已經成為現在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關鍵詞】滁寧;產業協同發展;策略
1、滁寧產業協同發展現狀
滁州與南京在歷史上同根同源,在空間上相依相連,自古以來,滁州市一直保持著與南京江北地區的緊密互動,隨著南京江北國家級新區的獲批,給滁州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1.1滁寧產業協同有一定基礎
截止到2013年,南京在滁州各類投資項目達到500余個,總投資規模超400億,以中國南車、奧特佳等為代表的企業正在從南京向滁州遷移。同時,滁州借助南京的增長勢能,進一步推動了自身的新型工業化進程。2014年,汊河經濟開發區共有281家工業企業,其中,江蘇企業197家,比2010年增加了153家。因此,借助南京的發展與外溢,滁州正成為南京現代服務業外溢的重要方向。
1.2滁州產業經濟發展效益不高
滁州經濟發展水平不高,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13057億元,在南京都市圈中倒數第二,僅高于宣城,在合肥經濟圈中不足合肥市的1/4。滁州2015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2634元,在南京都市圈中排名末位,在合肥經濟圈中不足合肥的1/2。
基于對類似地區經濟發展規律的認識,滁州產業經濟發展在今后較長段時間內仍是以工業化發展為主,因此,需要為該地區工業發展提供平臺支撐以及生產性服務業保障;另一方面,滁州最終還是要走向服務業帶動的發展階段,所以也需要為未來服務業的發展預留足夠的空間。
1.3地區產業有同構,區域產業有競爭
從區域角度來看,各地區產業存在同構現象,以機械、電子產業為主,各區域缺少明確的王牌產業,產業資源缺乏整合,嚴重制約了產業集聚效應的有效發揮。
2、滁寧產業協同意義
2.1互利雙贏,實現區域共同發展
實現滁州跨越發展目標,通過協同發展,能夠深化實現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著力打造美麗滁州、創造美好生活,建設環滁皆美家園,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區域合作體制機制,促進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優化配置、市場深度融合。
2.2提高大都市圈競爭能力
南京與滁州的協同發展,不僅僅是南京在各方面支持滁州,提升滁州的發展水平;同時,滁州也為南京提供了可持續發展的空間;雙方的協同帶來的是互利雙贏,擴大城市板塊,使城市發展由單體發展向群體化、多樣化模式發展轉變、向城市群和城市圈發展,將大大提升都市圈整體產業聚集力、要素轉化力、市場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
3、滁寧產業協同策略
3.1承接產業轉移,做好產業延伸
南京江北新區定位為自主創新先導區,強化自主創新示范引領,強化創新要素支撐,完善創新體制機制,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滁州各園區緊鄰南京江北新區,需要密切銜接關注創新功能外溢效應,積極發展科技創新、大學教育、轉化孵化等相關產業。在南京工業轉型的背景下,江北新區憑借后發優勢逐漸成為南京先進制造業的集聚地。
在江北新區今后的先進制造業發展中,將以南京生物醫藥谷、南京軟件園、南京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園等為主要載體,聚焦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特色優勢領域,促進新興產業集聚、集群、集約發展。滁州各園區產業發展需要瞄準江北新區的產業發展方向,積極做好上下游的配套工作,如借助江北新區推進軌道、汽車等產業的智能化改造升級的契機,發展智能汽車配套、智能軌道配套等產業。
3.2挖掘后臺服務產業
滁州在承接江北新區產業之間,要深入挖掘后臺服務產業,在信息互聯網時代爆炸的當下,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需要秉持五大支柱。第一,立足南京自主創新先導區的發展,利用創新外溢的特征,發展高等教育、公共服務平臺、研發機構、生產力促進中心、孵化轉化等產業。第二,利用自身良好的生態環境以及周邊強大的養老服務需求,發展親情社區、療養中心、養老社區、健康管理中心等。第三,利用周邊消費水平提到的契機,發展精品酒店、俱樂部消費等產業。第四,利用周邊休閑消費需求增長的趨勢,發展主題樂園、商務度假、農家樂、運動休閑等產業。第五,利用南京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契機,發展數據中心、服務外包、客服中心、金融后臺等后臺服務型產業。
3.3布局協同發展產業圈層
根據區域發展圈層理論,滁州的產業發展應當積極吸納區域市場型產業的轉移,具體來說,包括消費服務型、裝備配件型、休閑消費型三種類型。
就消費服務型而言,可以基于周邊 300 公里圈層的消費市場優勢,承接面向區域消費市場的相關產業。積極發展智能家居產業,充分利用當前雄厚的家居產業基礎,發展智能家電、系統集成、家居用品等產業。利用現有的汽車產業基礎,推動汽車產業從零配件生產向更多整車組裝的轉變,提到產品附加值,直接面向消費終端市場。
就裝備配件型而言,需要立足于當前蘇滁產業園、汊河產業區等地區的裝備制造、電子信息優勢,推動了電子信息產業、裝備制造產業的發展與別級。電子信息產業方面,發展4C融合(計算機、通信、消費電子、內容)的數字視聽、整機產品和低成本計算機、無污染、環保型基礎元器件和關鍵材料為主的電子元器件、與芯片設計企業及整機制造企業上下游合作,發展集成電路、整機模組一體化設計與制造、玻璃基板制造等新型顯示等產業。
就休閑消費型而言,立足周邊休閑消費需求、養老服務需求的增加,立足 自身良好的生態資源環境,發展農家休閑、主題樂園、健康養生等休閑消費型 產業以及老年公寓、老年醫療、康復中心等養老健康型產業。
小結:
總體來說,滁寧產業協同發展仍處于一個初級階段,兩地產業門類體系、協同產業承接、以及具體產業空間的布局都仍需進一步深化落實,本文僅從區域協同發展角度簡要概述滁寧兩地產業協同發展現狀、意義及其產業協同發展策略。其廣度及其深度還遠遠不夠,借以推動滁州市區毗鄰南京江北新區共同發展,構建一個與南京江北新區等高對接、無縫對接、協同對接的戰略性板塊,與南京市共同迎接“大江北”發展時代。
作者簡介:
劉陽,南京工業大學,江蘇南京;
胡靜靜,南京工業大學,江蘇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