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遠生
【摘要】本文就基礎工程中樁基礎質量分析,探討樁基檢測技術的應用情況。首先,為了提高研究深度和全面性,對基礎工程中樁基礎存在缺陷展開分析;其次,結合存在問題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檢測方法。
【關鍵詞】基礎工程;樁基礎質量;分析;檢測技術應用
隨著科學技術不斷更新,帶動建筑領域的發展,樁基工程作為建筑工程中質量控制的重要環節之一,應詳細分析影響質量眾多因素,材料質量與性能,同時提高施工技術水平,增強質量檢測意識。從而保證樁基工程的質量。
1、基礎工程中樁基礎存在缺陷分析
在樁基礎施工期間,受到地質條件,施工工藝、施工人員水平和技術水平等因素影響,導致樁基工程出現一系列質量問題如離析、縮徑、夾泥、空洞、沉渣過厚等問題。
1.1基礎工程中樁基礎離析和空洞以及夾泥問題
樁基施工過程中出現離析、夾泥和空洞等問題。導致這一問題出現主要原因為:施工所需的建筑材料包括碎石、水泥、砂石質量不過關、配比不合理;碎石、砂子過多,導致混凝土表面不均勻,結構面呈現蜂窩麻面,影響樁基質量。
1.2基礎工程中樁基縮徑問題
樁基礎存在另一個缺陷為縮徑現象,依據縮徑不同程度劃分成嚴重縮徑、輕微縮徑等。縮徑越嚴重則對樁基質量影響就越大,反之則輕。樁身出現縮徑問題與施工工藝具有緊密聯系,施工過程中在振搗時混凝土攪拌不均勻、澆筑管上提的時間過快等均可能引發縮徑問題。
1.3樁端沉渣問題
沉渣指鉆孔和清孔過程中沉淀或塌孔留下的,未被循環泥漿帶走的沉淀物。一般是較粗顆粒,沉渣厚度即這層沉渣的層高。 沉渣過厚對樁基承載力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2、基礎工程中樁基礎質量檢測方法
2.1成孔質量檢測
在灌注樁實際施工期間,成孔效果對澆筑后的混凝土成樁質量具有較大影響,樁孔自身孔徑過小會減少樁周側摩阻力和樁端承載力,整個樁的負載能力降低,樁孔上部位置擴徑增大了上部側阻力,導致下部側阻力不能良好發揮,增加單樁混凝土的澆筑數量樁孔偏斜相應影響樁豎向負載力,削減基樁承載力發揮作用,樁底沉渣過厚影響樁端承載力,上部形成荷載后也會造成樁身下沉。
2.2樁負載力檢測
樁的負載力和加荷速率具有較大聯系,靜荷載試驗和其它不同動荷載試驗不同,對比來說施加荷載速率越慢,和實際工程中加荷速率較為相似,因此試驗的結果和實際樁負載力更為接近。所以,在國內外均是把靜荷載測試結果作為衡量的樁負載力標準。按照樁的使用功能,分別在樁頂逐級施加軸向壓力、軸向上拔力或在樁基承臺底面標高一致處施加水平力,觀測樁的相應檢測點隨時間產生的沉降、上拔位移或水平位移,根據荷載與位移的關系(即Q~S曲線)判定相應的單樁豎向抗壓承載力、單樁豎向抗拔承載力或單樁水平承載力的試驗方法。靜荷載試驗設備簡單可直觀反應樁基承載力,經過處理后試樁也可作為工程樁使用。弊端是成本太高且檢測時間較長。
3、基礎工程中樁基礎質量檢測技術應用
3.1鉆芯法檢測技術
鉆芯法檢測技術是利用直觀方法檢測,提升建筑施工質量,該技術在應用期間能夠鉆取到樁內部的缺陷,當樁內部出現離析問題,鉆桿起鉆過程中芯樣可直接把缺陷部位全部顯示,同時也可以取樣做抗壓試驗,更加客觀地反應樁身混凝土強度。通常是在貫穿樁體后檢測至樁端持力層,要求鉆至樁端底部大于樁直徑3倍,這一要求主要是考慮到樁端持力層也許會有軟弱下臥層,給樁基造成質量隱患。但是辯證來說,鉆芯檢測技術也存在一些不足,包括鉆芯法檢測設備(鉆機)操作難度大,樁長較長或樁徑較小時很難鉆到樁端底部,容易鉆偏而鉆到樁外;同時樁身形成空洞,對樁自身完整性及承載力也必然會造成一定不利影響。
3.2開挖法檢測技術
開挖發檢測技術能及時發現基礎工程中樁基礎質量問題具體位置,驗證淺部缺陷具體位置和損害程度,在施工現場大量利用挖掘機等設備對淺部位置實施開挖。開挖法檢測技術具有自身優勢,可以直觀驗證檢測、成本不高,還有重要一點就是在進行開挖后,如果淺部出現缺陷,包括斷裂、離析和縮頸等問題,能夠切實有效采取補救舉措。弊端是對于樁中部及下部出現的質量問題查出。
3.3聲波透視樁基質量檢測技術
聲波透視法也被稱為超聲波法,依據施工期間發出的超聲波來檢測樁基的缺陷。聲波透視檢測技術能夠全面分析樁基自身有無混凝土縮頸、夾泥、斷樁、密實度差等問題,可及時判斷出缺陷位置。此外,聲波透射樁基質量檢測技術在現場操作中優勢也極為明顯,檢測速度快,現場操作靈活等。需要注意的是在該方法應用期間,必須優先進行聲測管埋設工作,假如沒有預先做好聲測管埋設工作,那么后續檢測無法開展。其次,在聲波透視樁基質量檢測技術應用時,也要確保樁頂高度低于側管上高度,如果樁頂高度高于測管高度,檢測信號將失真。在具體施工環節,還應保證預埋鋼管應具備一定剛度,合理設置材料參數,確?;炷梁蜏囟葏狄恢滦?,把二者溫度差降為最小。聲測管的預埋工作,在預埋后應對聲測管下端及時封閉處理,確保灌入的水不會泄露,在下管時聲測管上部用一個能擰開蓋子封閉,及時好外部泥土隔離,避免下管時受到碰撞影響導致聲測管變形,影響質量檢測效果。
3.4低應變法的應用
低應變動力檢測常用在樁基完整性檢測中,基本原理:通過在樁頂施加激振信號產生應力波,該應力波沿樁身傳播過程中,遇到不連續界面(如蜂窩、夾泥、斷裂、孔洞等缺陷)和樁底面時,將產生反射波,檢測分析反射波的傳播時間、幅值和波形特征,就能判斷樁的完整性。低應變法設備簡單,方法快速,費用低,是普查樁身質量的一種有力手段,最受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的歡迎;但是自身也有一定的局限性:1.不能定量計算樁底沉渣厚度。對端承樁的嵌巖效果只能做定性判斷。因嵌巖有時出現較強的負向反射波,會嚴重影響樁底反射波和樁底沉渣的判斷;2.只能對樁身質量作定性描述,不能作定量分析。不能識別縱向裂縫,能反映水平裂縫和接縫,但程度很難掌握,易誤判為嚴重缺陷;3、不能提供樁身混凝土強度。
結語:
在我國建筑領域中,樁基礎施工工作是建筑工程重要內容也是建筑工程最為關鍵環節,其施工質量對整個建筑工程影響較大。由于樁基施工隱蔽性強、地質情況復雜增加樁基施工難度,容易影響樁基質量。因此,在對樁基礎進行檢測時,要利用多種檢測方法,把不同技術結合應用全面判斷樁基的質量,不斷積累檢測經驗,提高對樁基施工質量關注度,確保樁基施工安全有序開展,為建筑工程做好基礎保障。
參考文獻:
[1]燕志恒.基礎工程中樁基礎質量分析與檢測技術及其應用[J].經營管理者,2017,(22):401.
[2]江凡.樁基檢測方法研究與應用[D].成都理工大學,2016.
[3]高嵩.聲波反射及透射技術在基樁完整性檢測中的應用[D].吉林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