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宏韜
【摘要】現今階段,生態文明建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在重要會議中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國的生態環境在近幾年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這與國家政府積極作為是分不開的,為了我們生活的環境更加舒適、健康,要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腳步,把我們具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古國融進中國夢的思想政策當中去,著手建立起美麗的大中國,使悠久的文明得以傳承下去[1]。本文對于“城市雙修”推動城市發展轉型的作用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城市雙修;城市發展;轉型
按照中央相關決策的部署,我國城鄉的建設應以“城市雙修”的理念來進行,對其全面部署并且全力推進。從我國目前的城市化水平來看,推進此項政策具有重大意義。
1、“城市雙修”的內容以及意義
目前,我國城市文明建設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規模,要針對此規模做進一步的發展,所謂“城市雙修”其實質是指對于城市生態的修復以及對城市的修補,現階段,由于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導致城市文明建設工作迫在眉睫,城市人口素質參差不齊。進入新世紀以來,人們對于生活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城市人口不斷增長,自2000年以來,全國城鎮人口數量翻了2.1到2.2倍,形成了一批特大型的城鎮裙帶,與此同時,我國的經濟也開始飛速增長,早已躋身為世界經濟前沿國家之列,我國的勞動力也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對城市的公共設施以及公共服務水平也已經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使我國經濟主體的競爭力得到了很的提升,也支撐了我國傳統行業的再次發展,給人們帶來了跟多的工作崗位以及工作選擇。“城市雙修”的政策可以更有效的達到凝聚產業的目的,從而使我國經濟達到持續穩定發展的目的[2]。
2、對城市生態進行了修復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提高,生態環境也開始隨之惡化,曾經的碧海藍天一去不復返了,再加之城市交通擁堵以及新市民和貧困市民的社會保障等問題的矛盾不斷突出,致使我們的城市正面臨這前所未有的城市文明改革,“城市病”不斷加重,越來越多人的身體處于亞健康的狀態,每天在人海當中忙忙碌碌,為了車子房子奔波。并且,近幾年危害人們安全的事件頻繁出現,致使人們對所處的生活環境開始存在質疑,再加上城市與鄉村的連接工作實施較差,導致公共設施的保障制度不足,對生態自然以及文化遺產的傳承力度不夠,在“十二五”期間,我國就城市的發展問題上進行了深度的改革以及創新,號召人們在發展城市的同時要注意城市文明的建設以及開發,并且最終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成果。由以上種種可以看出,對城市生態修復工作的實施已經成為城市發展的必經之路,一座城市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城市文明的建設,如果經濟條件是一座城市的血肉骨骼,那么,城市文化就是一座城市的靈魂,二者要與時俱進,缺一不可。
“城市雙修”作為一種新社會背景下的新政策,尚且還需要實踐的探索,一方面,“城市雙修”突出“以人為本”的城市發展理念,重點改善城鎮化以及公共服務的整體水平,作為任務的主要抓手;另一方面,“城市雙修”還注重城鎮的綠色文明發展,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就是我們的家園遭到了破壞,每個人都應該有主人翁的意識,對我們周遭的生態環境展開保護,確保每個人都生活在清潔的空間中,從而達到促進社會整體發展的作用,也有效的彌補了城市發展的短板。比如,可以在規劃的過程中實施區域主題功能的針對性規劃,確保規劃起到實際效果,還可以放寬公共設施使用的門檻,使更多的人到方便,鼓勵各行業進行激烈競爭,一來可以提升行業的發展前景,二來也可以防治行業壟斷的現象發生,徹底貫徹“以人為本”的城市發展理念,實現城市發展的整體轉型[3]。
3、對城市文明進行修補
進入新世紀以來,人們的自身素質不斷提高,但是對于城市文明的重要性卻一直沒能擺清,開展“城市雙修”政策正是實現城市管理質量提升的一次機會,政策實施的過程中要注意對政策的透徹理解,這有益于城市向更加繁榮、更加穩定的勢頭發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人口就業壓力大以及環境污染嚴重等城市不文明行為。目前,我國城鎮規劃建設水平普遍偏低,一些城市發展無序,在城市內部運作的過程中暴露出許多尖銳的發展矛盾,比如:一些城市人口數量超負荷、城市交通中心堵塞、人民面臨著就業困難的社會問題等等,這些都對城市的發展與建設進程起到很大的影響。
開展“城市雙修”政策有利于城市管理的整體質量提升,使城市的發展變得更加穩定化以及精細化,對公共設施的利用、能源的利用、人口的生存狀態、政務的運行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在政策的實施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云計算以及大數據等先進的科技手段,開展較為全面的城市調研,了解人民所關心的生活重點,推進我國城市的整體發展腳步,促進“中國夢”的早日實現,同時改善教育、旅游、網絡、經濟、醫療、建筑等社會熱點行業的運行狀態以及對社會的貢獻。事實上,“十二五”以來,我國城市的發展狀態已經逐步開始步入正軌,對于建筑文明遺產的保護、對于棚戶區的改造以及對于就業問題以及養老問題的反復改革與實踐,但是思想還只是停留在城市發展的初級意識上,對其政策的推進力度并不大[4]。按照“城市雙修”的政策作為一個工程系統來說,生態修復以及生態文明建設應該是最為首要的環節,相關部門在推出政策的同時應該設立較為長久的發展機制,并且定期對其進行強化與測試。
結語:
現今社會,人們開始大力提倡實現綠色生活,在此過程中要大力加強對于生態文明的建設以及維護,我國工業化現象較為普遍,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也越來越明顯,在著力發展的前提下,也要保證生態的平衡。相關部門可以加強對于城市綠色文明的建設,例如:可以建立地質公園、遺址公園等等促進城市文明的建設以及創新。本文對于“城市雙修”對于城市發展轉型的作用進行了分析以及討論,希望對城市生態以及文明的建設有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吳偉權.淺談“城市雙修”對推動城市發展轉型的作用[J].廣西城鎮建設,2017,11(09):10-21.
[2]陳易. 轉型期中國城市更新的空間治理研究:機制與模式[D].南京大學,2016.
[3]張妮娜.影像文化對建構榆林城市文化的新策略[J].考試周刊,2016,24(20):20-21.
[4]沈冠辰.我國城市社區經濟發展研究[D].吉林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