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星
【摘要】基于生態理念的城鄉規劃設計是指在生態理念的指引下,重新設計城市和鄉村的規劃,從而提升其環境的可持續性。尤其是在今天,大氣問題、水問題、土壤問題嚴重困擾著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健康隱患,如果不能有效的解決這些問題,將會為接下來的發展帶來很大影響。資源利用率的問題常常困擾著著我們,市場供需難以協調,如果可以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將會提升相關工作的效率。整體來看,開展基于生態理念的城鄉規劃設計意義重大。
【關鍵詞】生態理念;城鄉規劃;設計
1、生態型城鄉規劃概念
我國現在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是與工業化、城市化相伴而生的,我國具體的環境污染中心是城市,但隨著國家醒悟,并發布一系列的政策,導致現在污染源正在向廣大農村靠攏。因此,在2007年末國家出臺了一項以“城鄉統籌規劃”為特色的《城鄉規劃法》來實現城鄉發展的統一規劃,在其中明確指出未來城鄉之間應該統籌規劃,協作進步,并且一切的發展都要以最低程度的環境污染為前提來進行。而生態型城鄉規劃就是合理利用城市與鄉村之間不同的地理條件來確定不同建設功能區的具體布局和各要素的布置,在最大限度內的合理利用每一點資源來實現城鄉之間的和諧發展。而要想令城鄉之間的發展始終都得到科學控制,首先要做的一點就是要確保在城鎮、鄉村之內的所有建設性活動都能限定在合適的規劃范圍內,并且相關的規劃、建設、環保等管理單位還要為這些建設進行合理的現場規劃以及指導工作,以便于引導城鄉建設朝著最完美的布局前進,從而最大程度的抑制城市當中的污染源向農村擴散這一現象的發生。此外,還需重點加強城鄉邊緣地區的規劃改造工作,歷年以來城鄉結合部的管理在我國各個地區都普遍較差,因為城市管理者認為這屬于農村的管理范疇,而農村管理者總會認為這是城市管理者的義務,因此,經常會導致一些城鄉結合部成為“三不管地帶”,“臟亂差”現象嚴重,這點尤其需要引起相關管理者的注意。
總而言之,生態城鄉發展是人們進步的必然選擇,這是一項以尊重和維護生態環境為主旨、以可持續發展為依據、以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為著眼點,以自然系統和諧、以人與自然和諧為基礎的自然生態良性循環、經濟高效、社會和諧的城鄉建設發展模式。
2、城鄉規劃設計和管理的現狀
2.1城鄉的規劃設計和管理中耗費資源較多
城鄉的建設中一定是需要相應的資源加以支撐,但是在設計的過程中存在著資源浪費的情況。城市的快速擴張,導致耕地的減少,單純以城市擴張為目標的規劃不但不能給居民以便捷,反而損失了大量的耕地。忽視公共交通、綠色交通的規劃會造成交通能源的浪費,隨著私家車的普及,汽車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交通工具,而我國的石油資源主要依賴于從國外進口,大量的能源進口降低了我國能源的安全性,汽車的大量應用對我國的石油資源提出較高的需求。水資源是人們生活賴以需求的資源,城市人口較多,且存在著較為嚴重的資源浪費現象,城市的需水量巨大,城市通過加深汲水的深度實現水資源的補充,長此以往誘發地表沉降等現象。
2.2城鄉的規劃設計和管理中污染較多
城鄉的發展速度過快,缺乏統一、整體的規劃,在這個過程中環境污染的問題比較嚴重,空氣、水源、土地等資源都有著不同程度的污染問題。空氣中的可吸入微粒(PM2.5)就是空氣的污染,很多地區都出現了十分嚴重的空氣污染的問題。水資源的污染現象也較為嚴重,水資源的污染容易擴散且不易處理,容易誘發土地污染和空氣污染等問題的發生。土壤的污染能夠將土壤的污染通過種植過程轉移到植物之中,可能誘發食品安全問題,給人們的健康帶來直接的影響。
3、生態理念下的城鄉規劃設計優化策略
3.1建設生態城鄉,減少環境污染
在城鄉規劃設計的過程中,必須以生態保護為首要目標,杜絕任何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情況出現。在規劃設計中加入大量的篇幅,來具體控制環境污染問題,尤其是對于環境污染事件的處理措施,以及相關污染問題出現后的解決辦法,都要有所說明。要根據某地實際的城鄉建設情況,結合某地的氣象條件,合理的安排土地的使用,把有污染的企業移動到不會對人以及某地生態產生過多污染的區域,加大生態污染防治力度,從源頭上保護生態環境。
3.2合理規劃城鄉結構,重塑美麗鄉村
在城鄉規劃設計的過程中,必需合理的規劃城鄉結構,對于人口、交通、環境等方面的問題要仔細的考慮、統籌的安排;在具體建設過程中,除了要注意保護城市形象之外,還要保護城市的生態環境。在鄉村建設過程中,必須要重塑美麗鄉村,使得鄉村在獲得發展的同時,留存住鄉村生活的記憶,不被工業化、現代化問題所干擾。
3.3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規,加大監管力度
法律法規是國家各個主體行為的指引和說明,所有的團體和人必須嚴格按照其要求開展相關的行動。在實際的城鄉規劃設計過程中,政府機關應當加大力度結合某地的發展情況,制定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保證各項業務有法可依有據可循;也要加大各項業務的監督和管理力度,保證某地城鄉規劃設計發展的持續性、合法性、效用性,提高相關的工作效率。
3.4健全生態意識
首先在我國的城市空間結構建設系統應該和各個地區的生態環境系統有相對較高的契合度,即國家應加大對“生態城市”、“綠色城市”、“宜居城市”、“健康城市”等一系列城市課題的研究力度,在人民心中種植“生態文明”的意識。而我國地大物博,國家可以先設置一個試點,在對人們普及生態文明的觀點之后,在適當時機在對搞試點進行環境狀況的評定工作,從而再次分析造成環境問題的原因,從而可以更加細致的劃定地區資源的承載能力,最后就是要仔細分析這些造成環境問題的原因,從而最大限度的控制污染環境的因素,當然在這之中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就是在進行城市規劃建設的過程中決不能忽視對鄉村環境污染的控制。
結論:
城市和鄉村的建設過程中,應該結合生態理念進行調整,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應該慎重考慮區域環境資源的承載力,堅持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同步進行,轉變公眾對環境保護的觀念,調整相應的產業結構,通過相應的法律法規的建設保障生態理念的逐步推行,建設和諧、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參考文獻:
[1]張旭.生態規劃理念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表達分析[J].中國林業產業,2016,(8):75.
[2]德智,張博.基于生態規劃理念的園林設計研究[J].山西農經,2016,(7):86.
[3]高子嵐.基于生態理念的城市園林設計分析[J].現代園藝,2016,(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