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成
【摘要】軟土地基是房建工程的重要施工環節,也是施工處理中的常見問題。若未科學采用軟土地基的施工技術,便會對房建工程的整體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因軟土地基的施工處理對于房建工程而言至關重要,應加強對軟土地基的施工技術探討,以實現房建工程的高質量與高安全性。
【關鍵詞】房建工程;軟土地基;施工技術
在房建工程的施工過程中,地基建設是最為首要的工作內容。地基指的是:“能夠承受上部結構和影響的那一部分土體。”所以說,優秀而高質量的地基工作,可以確保日后房建工程的順利開展,也為工程的整體質量起到了一個保駕護航的作用。一般情況下,房建工程建設中,對地基的要求十分的嚴格,無論是地基的強度還是穩定程度,都具有十分嚴厲的標準。然而隨著房建需求量的不斷擴增,房建施工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土質松軟、疏松多孔、承載能力薄弱的地基,這種類型的地基我們稱之為軟土地基。因此,在房建施工過程中,對軟土地基的要求和標準,都要更加嚴格一些。在施工的前期就要采取一定的技術工程,對軟土進行統一的處理,增加軟土的牢固性,從而確保整個房建工程的地基質量。
1、房屋工程建設中軟土地基的特點
1.1透水性差
軟土地基的飽和度與含水量均較高,因此其透水性較差。若通過排水措施提高軟土的承載力與強度,需要經過較為漫長的過程,對施工項目的整體進度有較大影響,可行性欠佳。
1.2高壓縮性
軟土地基的內部空隙比較大,導致其壓縮性較高,在建設房屋時容易出現沉降的問題。而且由于高壓縮性,地基的承載力較差,在外力作用下容易沉降。
1.3不均勻性
由于軟土的組成比較的特殊,它是由較高分散的土和較細的土粒所構成的,所以這種的組成結構本身就使軟土的性質非常的不均勻。軟土地基內部不同土質其組成不同,特性不同,導致整個地基的不均勻,容易產生不均勻沉降,造成房屋出現裂縫問題。
1.4沉降速度偏快
軟土的水飽和度與天然空隙比均較高,因此會在外力影響下出現水分流失或是壓縮變形等現象,進而導致沉降問題。而且軟土的沉降速度與承載力、壓強呈正相關關系。
1.5松軟度高
土質松軟,是軟土最為顯著的一個特征。因為軟土的土質松軟程度較高,在未經受重大壓力的擠壓和干擾之前,軟土會呈現出一種固態的形體,顯示出固態的特征。然而,一旦受到外力過強的擠壓或事干擾,軟土就會立刻暴露其本質,變成西式的流動狀態。從而為整個房屋構建工作造成不良的影響。
2、軟土地基的成因分析
軟土地基的生成原因在靜水或者緩緩流動的水中形成的沉淀物則為軟土地基,軟土地基的特征非常鮮明,具有壓縮性高、天然含水量大、滲透性差、承載力低特點,軟土地基實際上就是軟塑的泥狀土層,在沿河流和湖泊濕地沉積的淤泥和淤泥粘性土。在軟土中,其有機物的數量不同,按照其數量劃分。軟粘土主要是兩種形式:軟粘土和粘土,粘土中含有少量有機物,泥炭土壤含有大量有機物。所有軟土屬于在水中沉積,空間和自然屬性由于水動力條件和沉積環境的不同而大不相同。
3、房建工程中軟土地基施工技術的應用
3.1水泥攪拌法
水泥攪拌法,主要是在水泥的幫助下,對軟土地基的固化程度進行提高,在特制深層攪拌機械的幫助下,攪拌加固深層次的地基,促進地基強度的提升。在水泥攪拌的過程中,施工人員要保證水泥攪拌時間的充足,同時提高攪拌機的速度和下鉆速度,從而確保加固進度,保障后續施工具有充足的時間。在結束水泥攪拌施工之后,要將有關的施工準備工作落實到位,例如:平整場地等等。施工人員要檢查水泥攪拌的施工設備,保證其具有良好的穩定性能,同時工作狀態穩定。在使用水泥攪拌施工方法時,施工人員要合理的放置樁位,有效的復核和檢驗樁位,有效的調整不滿足規定的樁位。施工人員要對整個管道進行清洗,避免管道出現堵塞的情況,確保水泥攪拌樁開鉆施工的順利進行。此外,施工人員要檢查每根成型的攪拌樁的質量,嚴格按照施工的規定,設置攪拌樁的水泥用量,避免攪拌樁發生斷漿的情況。在施工的后期階段,要檢查施工質量,主要檢查成型的攪拌樁的質量。在房建工程軟土施工過程中使用水泥攪拌樁施工方法,能夠提高軟土地基的強度,為房建工程施工質量奠定基礎。
3.2換填施工法
選取符合房建工程施工強度的其他材料置換軟土土層,所選取的材料應具備壓縮性能,且應結合房建工程具體施工要求。該方法可增強地基的抗剪強度和承載力,并能控制工程的沉降量。其主要適用于土體固結時間相對較長、地勢較為低洼且危害性偏大的施工位置。但其具有一定局限性,在軟土土層的實際厚度<3cm的情況下適宜使用。此外,該方法的使用弊端較為明顯,其資金投入量較大且會影響到整個地基,所以質量控制對于換填施工極為重要。
3.3排水固結法
在房建工程施工的過程當中,想要提升地基土體所具備的抗剪強度,最好的辦法是對排水固結法加以利用。將垂直排水柱布設在軟土地基粘性土當中,繼而利用排水固結法針對地基實施加負荷形式的壓力測試,繼而將其所謂前提展開分析,得出提升軟土地基強度具體的方法,為房建工程所具備的安全性以及穩定性提供保障。地基處理工作當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排水固結法包括:
(1)砂井法。該方法主要是在軟土地基當中設置砂井,在上層鋪設上砂墊層,這樣做可以應用地基當中的排水通道,對一些多余的水分加以排除,繼而提升地基固結的速度,讓地基強度更高;
(2)堆載預壓法。該方法的應用主要是在地基開始正式施工之前,在施工的現場實施建筑房屋等質量的堆填,繼而采用預壓加載的形式,讓地基的沉降提前開始,繼而實現地基穩定性的提升,增加其整體的承載力;
(3)電滲排水法。該方法是利用金屬電極,將其插進地基土壤中,然后通電,繼而使得地基當中的水分從陰極流向陽極,再讓水分從陽極流出,這種方法的應用可以大幅度降低地基當中的含水量,為地基穩定性提供了保障。
3.4灌漿施工法
該方法不會對土壤的內部結構與體積造成改變,其通過壓力作用實現灌漿施工。壓力會使漿液直接灌注于軟土地基的巖石裂隙或是土體間隙間,進而擠出該縫隙之間的空氣,降低空隙度,使地基的抗壓縮性明顯提升,進而提高地基質量。該方法在地基抗拉強度與應力提高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并且施工操作簡單。但是灌漿效果由灌漿壓力決定,所以為取得最佳施工效果,應做好壓力控制工作,防止壓力過高,破壞地基土地。主要途徑是使用高濃度漿體壓實土體密度,繼而開展全面灌注工作。
3.5砂墊層施工技術
砂墊層施工技術的關鍵在于兩點:一是砂墊層的主體砂石的選擇,在性能方面要符合施工的需要,最好是質地堅硬的中粗砂石;二是保證砂石攪拌的均勻,砂石攪拌不均勻必然會影響到施工的效果。其具體的實施方法主要是。施工準備。要選擇質地較好的砂石,同時摻入一定量的碎石,并根據設計要求確定砂石、、碎石的量;對施工現場進度清理,尤其是浮土;對槽進行檢查,并做好排水工作,保證基槽里沒有積水;對孔洞進行填補。對砂石材料進行拌勻、、搗實,并采取分層鋪墊的方法進行施工,控制好每一層的鋪設后度,完成上一層墊層的鋪設后再進行下一層的施工。搗實砂層應注意不要擾動基坑底部和四測的土,以免影響和降低地基強度。
3.6粒料樁加固法
該方法的操作原理是通過水沖擊、沖擊或是震動等方式實現施工處理,這是軟土地基較有效的處理方法之一。在該方法施工前,需對軟土地基實施打孔操作,并將已準備好的粒料直接壓進孔內,即粒料樁體,能夠實現軟土質量和強度的提高。這主要用于軟土地基松散的施工建筑中,通過黏土中含有較多顆粒的顯著特征完成壓實工作,能夠達到其和粒料樁一同承重的目的。在該方法施工中,需重視豎向排水和墊層等環節,豎向排水可充分排除軟土地基中含有的大量水分,墊層可確保土層保持原有狀態。在施工企業的經驗總結和不斷鉆研下,房建工程中的軟土地基施工技術得到科學使用,多項技術被廣泛用于實際工程中。為達到最佳施工效果,施工企業在全面分析軟土地基的原有狀態性質和具體類型基礎上,還需進行施工技術的科學核實。可利用質量分析、檢測等方式全面評估施工技術,進而提高地基質量,確保房建工程的安全性。
3.7石灰攪拌施工技術
在深層石灰攪拌施工的過程中,應該選擇細致程度較高的石灰,同時,要將石灰中最大顆粒的粒徑控制在兩毫米以內。從而避免在攪拌的過程中出現石灰聚焦的現象。而且,還要保障在攪拌的過程中,石灰內沒有其他的雜質和物品,要最大程度地確保石灰中氧化鈣的含量達到80%以上。同時,石灰應該較為新鮮,它的儲存期限不得超過三個月,而且它的液性指數最低要維持在70%左右。同以上兩種技術方法相比,生成石灰攪拌技術也沒有明顯的差異。首要的任務仍然是要做好施工前的準備工作,在正式施工開展之前,應該對地基土內的不理和化學指標進行深入的調研,確保為日后灰量的使用情況提供一個參考依據。在施工的過程當中仍然要注意以下幾個要點:首先還是施工的流程,要嚴格遵守生成石灰攪拌樁施工的施工流程,先對樁體進行對位、然后下鉆、提升、結束;其次是要做好石灰粉的儲存工作。因為石灰粉體態較輕,一旦飛揚起來就會發生飛塵的現象。因此,要充分的做好石灰粉的儲存工作,從而避免飛粉污染的情況發生。
結語:
軟土地基問題在房建工程中具有極大的影響力,優質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離不開科學的地基施工處理,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員要對軟土地基情況進行綜合分析,改善軟土地基承載能力,房建工程的有效建設也需要施工企業加大對軟土地基的研究力度。軟土地基的施工技術多樣化,必須重視對軟土地基的處理,施工企業應根據施工要求,結合施工位置等情況科學選擇施工技術,最大化滿足房建工程的承載要求,保證人們的居住安全。
參考文獻:
[1]趙慶龍.淺談房屋建筑工程中軟土地基的施工技術[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7(29):232.
[2]高超.解析房建工程軟土地基的施工技術[J].建材發展導向(上),2016,14(8):36-37.
[3]孫偉志.公路施工軟土地基常見的處理方法[J].黑龍江省交通科技,2012(5).
[4]常久.分析房屋建筑中的地基處理施工技術[J].科技資訊,2012(29):43.
[5]徐豐朋.當代軟土地基處理技術[J].科技傳播,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