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宇軒
【摘要】本文對我國東北嚴寒地區的農村住宅建設情況進行了全面的調研以及測試工作,全面剖析了我國目前階段農村住宅在建筑的形式以及功能布局等方面的應用現狀以及可能存在的問題。同時筆者也根據我國東北地區的氣候特征、經濟技術條件的特點以及發展現狀,對于建筑空間布局進行了合理的優化,并以此來改進相關能源的利用方式,全面提出并實現建筑節能的設計思路以及相關的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東北農村;嚴寒地區;住宅建設;分析
1、住宅概況
我國東北地區的地域相對比較遼闊,并且主要以平原山地為主,冬季漫長、夏季短促,四季分明。因為東北農村大多地廣人稀,農村地區的住宅一般以單層或者聯排的形式存在,并且建筑的形體主要以長方形為主。住宅一般都是位于院落中部或者是偏后的區域,將庭院進行分割,并具備面積較大的特點。為了能夠有效抵御冬季的風雪,并且適應北方比較寒冷的氣候,我國嚴寒地區的農村住宅的墻體相對比較厚重,大多都是采用石材以及粘土磚等原材料組成,同時添加了一定的涂抹泥土等相關的保溫措施。就平面布局而言,一般布局都相對較為緊湊,臥室以及客廳等相關的主要居住功能的房間一般都布置于南向,以此來保證日照充足。對于儲藏室等相關的附屬空間通常都設置在北側,廚房一般位于中部,并且于兩側臥室中的火坑相連,以此來保證取暖的效果。
2、住宅平面以及功能分析
我國東北嚴寒地區的農村住宅一般都是由村民自建,雖然缺乏設計規范常識及專業指導,但是農村局面可以根據房屋的結構以及自身的居住習慣對于住宅的平面布局進行較為全面的調整,以此來保證房屋的空間布局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自主性。但是總體上而言我國東北農村嚴寒地區的住宅平面布局大多以“一明兩暗”作為為主要的設計基礎,并且在這一基礎之上不斷進行拓展。
2.1 住宅的功能特征
我國嚴寒地區的農村住宅在使用功能上必須要充分滿足日常生活需求,房屋建筑中的功能性的房間仍舊是以廚房臥室為主,并且隨著室內面積的不斷增加在功能方面進行較為全面的拓展演變,一般情況下,30平方米左右的住宅是能夠滿足居民日常生活的最小規模,這種規模的住宅功能相對比較簡單,一般只是具備休息以及相關的廚務功能。30平方米到50平方米以下的住宅逐漸向著一明兩暗的模式進行演變,對于平面布局等多個方面有著相對比較對稱的講究。室內的住宅也具備起居以及相關的儲存功能。對于不同尺寸的住宅平面進行分析可以明顯看出我國東北農村嚴寒地區的住宅功能相對比較單一,功能分區也相對比較混亂。臥室也是我國農村居民進行日常活動的核心部分,因為住宅建設的年代相對比較久遠,缺乏相關的餐廳以及客廳,這也就導致臥室成為了主要承載各項功能的主要空間。交通空間主要位于平面的中部,因為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比較落后,室內基本不具備洗漱等方面的功能,所以室內與院落共同構成了能夠滿足居民日常生活功能需求的主要空間載體。
3、農村住宅的平面優化策略
對于我國東北嚴寒地區的農村住宅在平面布局方面存在的問題,從最為基本的滿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適應寒冷氣候提高室內環境質量、延續民族傳統、節約材料、節約用地的角度,以此來提出對于住宅平面布局的優化以及室內空間的合理優化策略,為我國農村居民在住宅的設計以及建造等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參考。
3.1 平面布置的整合以及完善
我國東北嚴寒地區的農村居民對于居住的私密性方面的要求也變得越來越高,對于建筑的核心方面逐漸從傳統的以臥室為核心的居住模式轉變為一客廳為基數的核心居住模式,根據日常活動的需要將室內平面布局按照功能進行分區,避免動靜分區混雜而相互干擾,實現潔污分區確保居住環境的舒適性。
3.1.1 提高居住舒適度
隨著我國城鎮的不斷發展,我國農村居民自身的生活實踐也在不斷向著休閑娛樂的方向進行轉變,對于住宅的舒適度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升。針對嚴寒地區農村住宅在平面布局上臥室與客廳、餐廳混合和的情況,可通過擴建、空間重組等式對平面空間進行改造,以此來全面保證用戶住宅能夠充分滿足現代生活起居方面的功能需求,同時也要盡可能的滿足動靜分區的使用需求,將客廳以及餐廳進行全面的結合分布,以此來全面保證臥室自身的獨立性以及臥室客廳的采光以及通風的性能。
3.1.2 提升附屬空間的功能
根據相關的調查結果表明,我國東北高寒地區的農村住宅內部的廚房面積不應該小于6平方米,要根據相關的烹飪器具進行平面位置的選擇,以此來全面滿足我國農村對于多種能源的使用需求,將室外倉庫布置在廚房附近,方便食物與燃料存取。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對于儲存室以及家務室進行靈活變化,可以對臥室的拓展空間進行改造,可以將其改為客房等功能房間,以此來滿足今后的使用需求。
3.1.3 靈活變化平面布局
隨著我國農業規模的不斷發展,我國部分農村居民已經開始從事相關的商業經營以及商品制造等方面的活動,但是目前階段需要的生產與銷售的空間相對比較小,可以將其布置于住宅內部,對于平面布置可以考慮在現有布局的基礎上對于一些多功能的空間進行設計,以此來滿足生產以及銷售的功能,也必須要對流線進行合理化的組織,以此來盡可能的避免居寢之間的互相干擾。
3.2 平面形態的節能優化設計
為了能夠有效適應寒冷的氣候,住宅的平面布局不需要充分保證舒適度,也必須要對一些被動式的節能設計進行考慮。住宅的體形系數會直接影響能源的消耗——體形系數大的建筑外表散熱面積大,冬季采暖時所消耗的能源越多,所以必須要采用雙排以及雙層的模式,平面上必須要加大住宅的進深,以此來全面降低相關的體系系數。另外,作為連接室內外的重要過渡空間,門廳可以有效避免冬季冷空氣直接進入室內,形成有效的溫度過渡,而嚴寒地區既有農村住宅中普遍缺少此類空間,通過這種增建的方式,可以全面實現減少熱量損耗的功效,也可以將其作為衣物等收納空間,也可以進行豐富立面,全面增加里面空間的層次效果。
3.3 主要空間布置與尺度控制
對于我國農村住宅空間布置不合理的問題,可以通過結合我國農村居民自身生活習慣以及家具的尺寸,來研究滿足農村居民日常生活使用的最小、適中與舒適尺度。最小尺度是滿足居民生活的最低尺度,適中尺度是考慮居民活動所需空間,要全面掌控家具自身布置的緊湊以及尺度,舒適尺度也是能夠充分滿足多種功能的寬松。對于臥室以及客廳等主要空間,在進行設置的過程中必須要進行重點的考慮,要根據實際的經濟條件,進行相關尺度的選擇。
結語:
總而言之,在東北農村住宅的建設中,不能僅從單一方面考慮其保溫節能效果,應從住宅的建筑設計、構造做法、采暖方式和施工技術等方面綜合考慮,并通過節能政策的宣傳、示范住宅的實施,提高農民的節能意識,促進新農村節能住宅的建設及節能技術的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許東,霍麗勇,王生,等.錦州地區農村住宅的戶型研究[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