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開磊
【摘要】本文簡述了生態城市的定義,介紹了當前城市規劃設計中關于生態城市規劃的特點及要求,對城市規劃設計中生態城市規劃的方法和應該關注的重點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城市規劃設計;生態城市;生態規劃
本世紀初全球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超過半數,標志著人類進入城市時代,而資源短缺、能源消耗、環境惡化、災害頻發等一系列問題,都被認為與城市問題相互關聯。生態學自建立以來,一直將城市——這一集人類生態系統之大成的范疇排除在研究領域之外,直到田園城市概念的提出,才第一次確切提出了城市與周邊生態環境的概念,而生態城市這一理念,則更是在西方各國經歷戰后高速城市建設帶來的生態環境惡化之后,才逐漸被重視。
1、生態城市的定義
生態城市是建立在人類對人與自然關系更深刻認識的基礎上的新的文化觀,是按照生態學原則建立起來的社會、經濟、自然協調發展的新型社會關系。沈清基(2009)提出,“生態城市規劃是以生態學為理論指導,以實現城市生態系統的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為目的,通過調控一定范圍內的人-資源-環境-社會-經濟-發展的各種生態關系,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促進人居環境水平和人的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的規劃類型”。
生態城市在規劃中不僅要對經濟、文化等功能的功能分區進行合理的布置,同時在規劃建設中兼顧生態理念和生態技術,實現城市的經濟、文化、環保的有機結合。在生態城市中,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各個元素之間互利共生,總體而言,生態城市是一種城市規劃和建設的原則和理念,是和擴張的、高能耗的、不可持續的、高污染的等概念相對應,涉及到生態、環保、經濟、社會等多個學科領域。
2、規劃設計中的生態城市規劃的特點及總體要求
2.1生態城市規劃的主要特點
(1)綜合性
綜合性是城市規劃的最重要特點之一,在生態城市規劃領域也不例外。生態學是一項涉及到自然環境、人工環境的學科,既有技術屬性,也有社會屬性。城市生態系統的復雜性,因為人工環境的加入,其綜合程度、復雜程度遠遠超過了自然生態系統,只有綜合各個學科類型,充分認識到生態城市規劃的綜合協調性,才能認清生態城市的基本特點。
(2)政策性
城市生態學有很強的政策屬性,這和城市規劃在本質上是一項公共政策密不可分。生態城市的規劃建設,歸根到底是運用政策的手段,對影響自然生態環境的各種人類活動予以約束和調節。以碳排放交易為例,正是用到了政策工具,對產生污染的城市建設活動予以了調節,政策的執行的力度和方向也將極大程度上影響城市的規劃建設方向。
(3)實踐性
生態城市規劃不同于生態學。生態學是一項構建于生態系統,研究生物體及其周邊環境的學科,具有強烈的自然科學屬性,而城市規劃是一項以實踐為基礎的科學。因此,生態城市的顯著特點就是其實踐性。在生態城市規劃實踐領域,涉及到生態城市總體規劃、生態區與生態小區、生態社區建設、生態市政設施等諸多領域,而這些領域無一例外,都是和城市建設活動相聯系,只有在規劃建設實踐中,生態城市才能被建立起來。
2.2生態城市規劃的要求
(1)整體性要求
城市的運行和發展極其復雜,在生態城市規劃設計中重點關注整體性原則必不可少,應該避免各個系統之間可能存在的相互矛盾和沖突。此外,這種整體性原則還需要關注到社會、經濟以及環境等方面的整體協調統一。對于城市發展整體和局部關系的有效協調同樣也是比較重要的一個基本要求,需要在具體規劃設計中予以詳細探討。
(2)節能環保要求
城市消耗了絕大多數能源,形成了絕大多數的污染和排放。在當前城市運行發展中,環境問題和能源短缺問題日益突出,節能環保問題是生態城市建設的核心問題之一。傳統的城市規劃理論多關注物質空間形態,而對能源消耗關切不夠。在城市選址、產業選擇、功能布局、綜合交通規劃和交通戰略確定、能源供應等方方面面,都涉及到能源與環保問題,這些領域,正是未來城市規劃應該加強的重要議題。
(3)人本要求
生態城市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創造人與自然和諧的生存環境,即人工環境和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生態城市的規劃建設,應關注人本性,打破規劃建設中見物不見人的弊病。以街道規劃為例,過去在道路建設中,往往考慮交通流量和車行要求,而生態人本理念的道路規劃,則應該更加注重對行人環境的營造、對道路排水、海綿城市等領域的關注,改善出行環境尤其是慢行環境。
3、城市規劃設計中生態城市規劃方法簡析
3.1綠色城市交通規劃策略
綠色交通是生態城市規劃中重要的一步。近年私家車的數量極大的增加,帶來城市整體能耗的提于污染的增加,這也是形成持續霧霾的重要原因。綠色交通的建設,應該關注兩個方面的問題:(1)鼓勵公共交通;這樣能夠極大的減少尾氣的排放量;(2)鼓勵綠色交通,營造良好舒適的步行和非機動車出行環境。
3.2城市能源利用綠色化探索
降低城市生態系統的總體能耗,是生態城市建設的核心議題,而這就需要考慮綠色能源的應用,綠色能源有利于促進新能源開發,優化城市能源結構,形成可持續的城市發展模式。
3.3發揮城市綠地系統的生態作用
(1)加強對城市綠化系統設計的重視
在我國老舊城區,普遍存在綠地缺失的問題,在進行城市規劃設計時,可適當提升老舊城區的綠化設計。在具體方案實施階段,應用適合城市氣候及環境的植被,將老舊城區內的綠化做改良與提升,同時結合綠化建設,同步進行生態化基礎設施的建設。
(2)加強城市生態廊道系統的建設
城市綠地系統不僅要為城市居民提供生態和諧的城市環境,還要為保護城市生物的多樣性提供空間。而城市生態廊道的規劃為城市生物的多樣性提供了保護,解決了因綠地斑塊的減少而形成的生物“孤島效應”。因此,生態廊道的規劃建設時,要綜合考慮當地生物的種群以及群落的完整性。此外,城市生態廊道作為城市居民生活的軸線,能夠有效連接城市各區域空間,為市民提供良好的可達性和觀賞與游憩功能。
結語:
生態城市的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作為新的課題,如何建設好現代化、可循環的文明生態城市是眾多城市規劃和設計者以及城市建造者應該研究的課題。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加強建設生態城市,堅持可持續發展,無疑是未來城市規劃理論和實踐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