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概述了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必要性,對建筑工程質量監督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詳細分析,同時探討了加強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相應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建筑工程;質量監督;問題;措施
近年來,受到各種社會因素、經濟因素的影響,我國的建筑工程質量監督方面的工作出現了很多的問題,制約著我國的建筑工程的發展,所以,為了保障建筑工程質量監督工作的順利開展,各有關單位需要加強管理,做好相關的協調工作,保證建筑工程質量得到有效控制。
1、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必要性
1.1保障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老百姓購買一套住房往往投入一輩子積蓄,監督管理好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是人們的基本訴求,一直以來也是政府工作的重點。建筑工程施工質量影響著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工程質量管理也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點。盡管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監管措施的不斷革新,施工質量水平也逐年增高,但偶爾還會出現因施工偷工減料或為進一步降低施工成本而導致的工程質量事故,對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產生威脅。因此建筑工程相關政府部門及相關企業也不斷推進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改革,加強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工作,不斷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質量水平,確保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1.2促進建筑行業的發展
隨著建筑行業的不斷發展,市場競爭日漸激烈,工程承建商良莠不齊,一些不法承建商一味追求工程利潤,將工程肢解,分包轉包,層層剝利,迫使實際施工的隊伍收益微薄,只能以次充好,偷工減料,最終嚴重影響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因此需要不斷完善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監督管理的方式及方法,突出建筑工程監督工作的重點,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監督體系,促進建筑行業健康、平穩的發展。
2、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監督方面存在的問題
2.1監督人員配置數量不足
隨著這些年國家經濟的飛速發展,城市化進程也在不斷加快,建設規模也在不斷的擴大,這就需要大量的監督人員。但是由于體制機制的原因,政府部門在進人用人方面缺少應有的靈活性,有些單位每年人均監督建筑面積甚至超過100萬平方米。監管力量的捉襟見肘,使得監控存在較大的盲區,給不法承建商有可乘之機。
2.2監督機構監督方式單一
長期以來,質量監督部門主要是對工程建設五方責任主體的履職行為進行監督,通過施工、監理單位提供工程資料來判定工程質量是否合格。工程監理受建設單位雇傭,工程監理是否公正履職,有時候質量監督部門是難以掌握的,比如工程材料送樣檢測,監理是否履職到位,存在監管盲區,檢測單位僅對來樣負責,這在一定程度上給不法承建商有機可乘,質量監督部門取證也存在較大的困難。沒有一個健全的信用體系建設,沒有工程監理受雇傭關系的變革,僅僅依靠質量監督部門對工程參建各方的行為監督,手段單一,不能從根本上改變目前建筑行業的弊端。
2.3監督機構檢測的手段落后
在對工程進行質量檢查時,大多都是通過對資料的查看以及現場的隨機抽測。通過尺子、錘子等簡單工具進行檢查,手段落后。同時,由于工程體量大,不同施工區域、不同的天氣條件都會影響到工程質量,傳統的檢查手段很難覆蓋不同施工條件下的各個區域,比如墻體粉刷空鼓問題,屋面墻面滲漏,長期以來成為建筑質量通病,成為群眾投訴的熱點。因此,在科技水平如此發達的今天,需要創新檢測手段,增強質量監督工作可操作性。
2.4監督人員綜合素質不高
隨著建筑科技的不斷發展,建筑功能智能化,建筑材料多樣化,施工工藝機械化,BIM技術的運用,裝配式建筑的推廣,建筑工程質量監督人員需要掌握的知識日漸增多,需要不斷充實更新。由于政府體制機制靈活性不夠,工程質量監督崗位很難得到高級技術人才的青睞,政府質量監督人員的綜合素質與科研院校、社會機構專業人才相比有不小的差距。所以,如何提高監督人員的綜合素質也是重要的方面。
3、加強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的相應策略
3.1完善監督手段,提升監督效率
目前各地質量監督部門普遍存在人手少,監督手段單一落后的情況,與日益進步的建筑科技不相適應。其實可以通過政府購買社會檢測機構服務,引進科學的手段來進行日常的抽查監督。比如說引進鋼筋掃描儀、激光定位儀、外墻滲漏檢測儀等等。通過社會服務機構,提供精確的檢測結果,提高了監督的公平性,提高了工作的準確性,提升了監督服務效率。
3.2強化施工單位的質量意識
目前我國建筑市場誠信體系建設尚不健全,建筑從業人員上崗門檻較低,對建筑工人技能培訓及考核缺少體系化管理,從業人員普遍缺少工匠精神,施工企業缺少長遠發展理念,工程層層分包、掛靠、一味追求利潤的現象不能徹底根除,建筑業的總體現狀還是粗放模式。目前政府建筑質量監督部門有限的管理力量,僅僅能夠做到建筑市場的總體秩序受控,但無法迅速改變建筑質量品質不高的局面。房地產項目、政府投資安置工程普遍存在質量通病,質量投訴較多,屋面漏水、墻面漏水嚴重影響了群眾的安定生活。必須從根本上強化施工單位的責任意識,精品意識,還有質量終身制的危機意識。
3.3增加工程質量后評估環節
目前政府建設工程質量監督側重于工程建設過程的監督,工程竣工投入使用以后,質量監督部門受理群眾質量投訴,但是對整個工程在使用數年后的總體質量狀況缺少后期評估。對于工程質保期后出現的問題,承建商以質保期限已到為擋箭牌,群眾投訴難以處置。很多時候,政府為了息事寧人,進行政府買單,如剛剛過了質保期的住宅小區就要進行“老舊小區”改造。建議政府研究制定工程質量后評估辦法,建立工程質量問題倒追溯機制,讓承建商永遠樹立質量就是效益的理念,使政府的監督職能持續有效。
結語:
綜上所述,建筑工程質量監督工作在施工中意義重大,只有了解現階段監管工作中的弊端,然后對其有針對性的進行改善,才能提升監督工作的效率。2017年,國務院出臺了《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從“頂層設計”拉開了建筑業管理革新的帷幕,相信在不久的未來,我國建筑業將迎來全新的發展,建筑品質全面提升,政府監督職能更加高效。
參考文獻:
[1]何國和.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監督存在的問題及其完善措施[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4(32).
[2]高翔.論述加強建筑工程質量與安全管理的措施[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2:148-149.
作者簡介:
環志中,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江蘇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