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既有老舊建筑消防整改問題,是各地消防部門和地方政府極為關注的重大問題,隨著我國近期不斷發生的重大消防安全事故,對既有老舊建筑的消防整改提出新的要求,也對建筑消防整改設計、施工等方面產生新的問題。本文就如何理解重大消防隱患整改判定標準,在消防整改設計施工中應如何解決一些現實存在疑難問題進行分析,并結合北方地區的一些既有建筑消防整改實際提出解決方案,為老舊建筑消防整改提供一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老舊建筑;消防隱患;整改
1、前言
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迅猛發展,在上世紀90年代,建筑行業形成了“井噴式”的黃金發展期,每年新增的建筑面積約20億平方米,占世界一半。而一些在20年前的老建筑,特別是在1998年《消防法》出臺前建成的建筑,由于建筑設計審批制度落實不嚴,大量的建筑物消防設施不足,存在消防隱患,如何盡快的對這些老舊建筑物進行消防整改,對社會穩定和經濟健康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2、既有老舊建筑消防隱患問題的現狀及成因
2.1老舊建筑消防隱患的現狀
我國在經歷改革開放初期經濟高速發展期建設的建筑物,特別是一些商業建筑,普遍存在耐火等級不高的問題,一些大中型商業建筑防火間距不足,缺少封閉樓梯間,缺少必要的消防自動報警和自動滅火設施,消防水源供應不足,周邊建筑物密集,違章搭建比較多,影響消防救援車輛抵近救援。原有建筑裝修材料防火等級不高,大量的可燃材料用于賓館、商場裝修,甚至一些老舊建筑使用鋁線作為接入電源主線,建筑用電負荷安全存在問題。
2.2老舊建筑消防隱患形成的原因
2.2.1業主和建筑監管部門消防意識淡薄問題
在改革開放初期,如何快速的把經濟搞起來是我國的中心工作,快速的開發建設,盡快的形成生產力,盡快的解決城市居民居住問題是重要的工作任務。在建筑施工中邊設計邊施工,建筑圖紙不經消防部門審批就開工,建筑工程完工后不經審批就投入使用已成慣例,業主重視經濟效益,忽略消防設施投入。一些地方政府為政績甚至幫助違章建筑通關。一些規劃部門為解決土地利用率問題,在項目規劃中,沒有為防火間距及公共消防設施建設做出長遠規劃,導致一些老舊建筑市政公共消防設施缺失,環形消防車道被阻斷分隔,不能形成有效的防火隔離和救援空間。
2.2.2消防建筑標準變更形成的問題
消防標準變更是當前一些老舊建筑形成隱患的一大主因。隨著經濟發展,新材料、新工藝、新型建筑的不斷出現,對既有消防規范的應用形成了挑戰。如現在一些大型公共建筑、城市綜合體、地下建筑都存在建筑體積龐大,原有規范中強條規定無法進行核審,就需要不斷的適應這些新型建筑的需要,提高相應的建筑標準,在這種情況下,大量的老建筑按照新規范標準被動的變為了隱患建筑。對老舊建筑影響比較大且問題比較突出的問題有:
(1)自動報警和自動滅火設施設置標準問題
根據我國87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第8.7.1條;下列部位應設置閉式自動噴水滅火設備:每層面積超過3000m2或建筑面積超過9000m2的百貨商場、展覽大廳;而在GB50016-2006版規范8.5.1條就此條修改為任一樓層建筑面積大于1500m?或總建筑面積大于3000m?的展覽建筑、商店、旅館建筑、以及醫院中同樣建筑規模的病房樓、門診樓、手術部;建筑面積大于500m?的地下商店;自動報警系統的設置標準也按同樣的數據提高了標準,就此一項使大量的中小型商業、公共建筑被列為火災隱患整改單位。
(2)封閉樓梯間設置問題
根據87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第5.3.7條規定公共建筑的室內疏散樓梯宜設置樓梯間。醫院、療養院的病房樓,設有空氣調節系統的多層旅館和超過五層的其他公共建筑的室內疏散樓梯均應設置封閉樓梯間(包括底層擴大封閉樓梯間)。而在GB50016-2006版規范5.3.5條修改為: 下列公共建筑的室內疏散樓梯應采用封閉樓梯間(包括首層擴大封閉樓梯間)或室外疏散樓梯:1 醫院、療養院的病房樓;2 旅館;3 超過2層的商店等人員密集的公共建筑;從五層變為兩層,這一標準使一些五層以下的公共建筑大多不再符合標準。
(3)室外消火栓問題
根據GB 50016-2006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第8.2.10條寒冷地區設置市政消火栓、室外消火栓確有困難的,可設置水鶴等為消防車加水的設施,其保護范圍可根據需要確定。而在2015版規范中對此條給予取消,由于東北地區氣候寒冷,設置環形室外消防管道大多有地下室配合防凍問題,在此條款變更后,東北地區一些沒有地下室且建筑面積在9000平方米以下的絕大多數老建筑都被列為不合格。
3、老舊建筑消防隱患整改問題的對策建議
為解決對既有建筑火災隱患判定標準不統一,各地消防管理部門檢查防火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公安部專門編制了GA653-2006《重大火災隱患判定辦法》來對消防隱患判定工作進行指導,在2018年國家標準委又修訂了《重大火災隱患判定方法》(GB35181-2017),對一些檢查標準進行了升級細化,大量的老舊建筑被列為重大火災隱患單位。老舊建筑的消防隱患問題形成的問題比較復雜,在整改工作中推進難度較大,既有業主思想認識不足的原因,也有既有建筑在套用原有規范時,與現有標準相差太遠的原因,無力整改。在實踐中經常發現一些老舊建筑按照現有規范規定無從下手,除非拆除重建,這使得各地在推進消防整改工作中推進緩慢。所以通過對規范條文的深入理解,辯證客觀的分析和解決消防隱患問題,是解決和推動消防隱患整改的關鍵。
3.1室外消防給水問題
在東北地區,如果老舊建筑沒有地下室,在室外距外墻5米建設一條環形室外消防栓給水管網,確實是一件比較困難的問題。在實踐中,室外給水管網在水流不動的情況下,埋深兩米以下才能保證不能上凍。并且后施工的環形管網勢必要穿越周圍建筑,并且消防水池同時保證室內外消防用水量,需要很大的容積,老建筑區建筑密度比較大,開挖一個500噸以上的消防水池需要很大的空間,所以老舊建筑施工室外消防栓,存在技術上和現實中許多難以克服的難題。
3.2設置自動噴淋和自動報警系統的問題
在各項規范變更中,消防自動噴淋和自動報警系統的標準提高,是大多數中小型公共建筑消防隱患形成的主因。以一個4000平方米的市場為例,一棟三層單層面積為1300平方米的市場,在原有規范中可以不用設置自動滅火和報警設施,而現在規定需要設置,并且是隱患認定中一票否決的項目。設置自動滅火系統不單單是設置上述消防設施的問題,還需要一系列配套的設備,如發電機室、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池、高位水箱、消防泵房等設備,需要很大的空間和投入,而此類建筑一般建筑周長比較小,體量不大,在周邊空間允許的情況下,消防救援比較容易。所以類似此類建筑在室內消火栓設置齊全,或有火災自動報警設施的配合下,能夠及時發現火災及時使用室內消防栓撲救的條件下,如果經營存放的屬于非易燃易爆的商品,應允許在自動噴淋系統設置上酌情考慮是否必須設置,應考慮此項規定提高對一些小型公共建筑帶來的影響。
3.3防火間距問題
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要求一二級建筑防火間距最小為6米。在老舊建筑中,由于不同時期的建筑規劃方案不同,還有一些動遷遺留等歷史問題,導致許多既有建筑之間防火間距不足,拆除任何一棟建筑都會對產權人帶來重大損失,也給政府帶來很大壓力。在實際施工中應采用在兩座建筑物相鄰較高一面外墻為防火墻,或高出相鄰較低一座一、二級耐火等級建筑物的屋面15米范圍內的外墻為防火墻,且不開門窗洞口時,防火間距不限的技術標準,或在較低一座建筑外墻為防火墻,屋面不開天窗的情況下,防火間距可以為3.5米這一規定。在舊建筑上采用適合的方案,在滿足排煙通風的前提下,通過將窗戶砌筑為防火墻,來解決防火間距問題。
結語:
消防隱患整改涉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整改刻不容緩,但在實踐操作中,也不可以機械教條的套用規范標準。公安部GA653-2006《重大火災隱患判定辦法》第4.5條:下列任一種情形可不判定為重大火災隱患:b) 因國家標準修訂引起的(法律法規有明確規定的除外)。這一點明確了應對既有老舊建筑隱患形成的客觀因素給予考量。而在2018年修訂的《重大火災隱患判定方法》(GB35181-2017),將此條刪除,改為專家評審。在實際工作中,受安全管理上的壓力,一些消防專家更多的傾向于從嚴使用規范標準,這樣使一大批業主因為主觀和客觀因素共同作用下,干脆放棄了原有消防投入的想法,更加大了整改的難度,對切實解決消防隱患問題不利。所以在消防整改中,安全管理部門和業主之間應該溝通解決方案,和建筑專家結合老舊建筑實際情況,客觀分析消防救援、疏散等方面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提出更加有建設性的整改方案,使老舊建筑在消防整改問題上具有技術和經濟上的可操作性。
參考文獻:
[1]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J16-87-01.中國建設部
[2]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中國建設部
[3]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中國建設部
[4]GA653-2006《重大火災隱患判定辦法》.中國公安部
[5]《重大火災隱患判定方法》(GB35181-2017)中國國家標準化委員會
作者簡介:
卞忠虎,佳木斯市宏達集團,黑龍江佳木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