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光明
【摘要】合龍段的施工是主橋貫通的最后工序,其施工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到整個結構的后期受力狀態和使用壽命,故合龍段施工顯得尤其重要。本文以某橋梁工程施工為例,對主橋結構進行了簡要介紹,重點分析了預應力連續梁橋合龍段施工工藝及控制措施,以期為類似橋梁施工提供指導。
【關鍵詞】連續梁橋;合龍段;施工技術;控制要點
1、工程概況
某橋上部構造為85m+155m+85m三跨變截面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剛構箱梁,下部結構主橋橋墩采用單肢等截面矩形空心墩,單肢尺寸6m×5m。主橋箱梁采用單箱單室截面,箱梁根部梁高9.0m,0#頂板厚0.8m,跨中梁高3.5m,懸臂根部到跨中頂板厚均為28cm,底板厚從跨中至根部由28cm變化為1.2m,腹板從跨中至根部分三段采用45cm、65cm、75cm三種厚度,箱梁高度和底板厚度按2次拋物線變化。箱梁頂板寬12.25m,底板寬6.0m,翼緣懸臂長3.125m,箱梁O#節段長10m(包括墩兩側各外伸2.5m),每個懸澆“T”縱向對稱劃分為20個節段,梁段數及梁段長從根部至跨中分別為5m×3.0m、7m×3.5m、8m×4.0m,邊、中跨合龍段長均為2m,邊跨現澆段長6.35m,箱梁0#塊設兩道厚橫隔板,邊跨梁端設一道橫隔板,箱梁頂面橫坡與橋面橫坡相同,箱梁底面水平,上部縱向預應力采用高強度低松弛鋼絞線,其標準強度fpk=1860MPa,彈性模量MPa,錨下張拉控制應力采用0.75fpk=1395MPa,縱向鋼絞線直徑為15.2mm,大噸位群錨體系,豎向預應力采用JL32mm精軋螺紋鋼筋,標準強度fpk=785MPa,彈性模量MPa,張拉控制應力采用0.9fpk,YGM錨固體系,主橋箱梁縱向預應力管道采用塑料波紋管成孔,真空輔助壓漿工藝;其余預應力管道采用鍍鋅金屬波紋管。
2、合龍施工方案
下面主要以中跨合龍段為例說明合龍段的施工工藝,工藝流程圖見圖1。
2.1合龍段的施工吊架及模板施工
先拆除和卸落合龍段一側的掛籃和模板,然后將另一側掛籃主桁的一端穿過合龍段,使掛籃主桁支承在臺龍段兩側的箱梁懸臂端,形成合龍段施工吊架,掛籃底盤和模板改制后,隨上橫梁一起滑移就位。
2.2配重施工方法
合龍段混凝土采用平衡法澆筑,在相應的梁段上,設置水箱,水箱中水的重量為合龍段梁體混凝土重量一半。為消除梁體懸臂兩端的不平衡彎矩,對中跨臺龍段兩端同時加載,在合龍段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安排專人按照澆筑合龍段混凝土所增加的重量,相應放出等重的水,使澆筑混凝土的增重與水箱的減重保持一致,合龍段始終處于受力穩定狀態,合龍段混凝土澆筑完成后,及時覆蓋土工布防止日曬,同時灑水加強養護。
2.3混凝土的澆筑方法
為了保證合龍段的施工質量,混凝土的澆筑安排在凌晨2點進行,盡量減小澆筑時間,在升溫條件下養生。
2.4合龍段預應力施工
混凝土達到張拉強度后,按設計順序進行預應力張拉,張拉時遵循“先中間后兩邊、先長束后短束,上下緣同時對稱”的原則進行。
2.5合龍高差、應力控制
2.5.1高差控制
中跨合龍段高差控制,保證兩個T中跨側懸臂高程一致,考慮該類型橋梁容易出現后期運營跨中下撓嚴重現象,一般該類型橋梁跨中絕對高程選擇應高于目標高程,中跨合龍段兩側懸臂端都屬于活點,合龍高差控制主要以控制合龍段兩側平衡施工為主,考慮各工序對標高影響正推成橋后高程能否滿足目標高程。
2.5.2應力控制
中跨合龍段底板豎向和縱向應力測點布置的橫斷面圖和俯視圖見圖2,應力監測結果見表1。
說明:表中應力數據“正”為受壓,“負”為受拉;豎向位移“正”為上撓,“負”為下撓。D1~D9為底板臺龍束(D1最短,D9最長),W5為頂板合龍束。
從表1來看,中跨合龍束張拉過程中產生上撓變形,實測值跟理論值變化規律一致,數值上差異不大;底板縱向壓應力在合龍束張拉過程中逐漸遞增,張拉短束時遞增速度更快,且最后一組合龍束張拉后其值達到8.32MPa,卸除堆載后為10.05MPa的最大值,C50混凝土設計抗壓強度值為22.4MPa,壓應力在張拉過程中滿足規范及設計要求,底板豎向拉應力在合龍束張拉過程中逐漸遞增,在張拉底板豎向彎束時遞增更明顯,且最后一組合龍束張拉后其值達到1.04MPa,卸除堆載后為1.34MPa的最大值,C50混凝土軸心抗拉強度標準值2.65MPa,設計抗拉強度值1.83MPa,所以務必要加強該類橋梁中跨合龍段底板的防崩鋼筋的設置,跨中堆載對降低合龍段底板應力峰值效應比較明顯。
3、合龍段施工要點及注意事項
主橋合龍段施工的影響因素較多,而且很復雜,但主要克服溫度、臨時荷載的影響,尤其避免日照不均勻而產生的箱體混凝土內部的溫度階梯,使箱梁懸臂端產生復雜的變化,因此,臺龍段一般安排在夜間當日溫度較低時施工,嚴格控制箱梁懸澆施工撓度,合龍時,相鄰兩懸臂的相對豎向撓度差不大于1.5cm,軸向偏差均不大于1.0cm。
在合龍段施工過程中,同時對以下工況進行觀測,即吊架就位前,混凝土澆筑前、后,拆除臨時錨固、合龍束張拉后。摻加早強劑和微膨脹劑,使混凝土盡早達到設計強度,及時張拉臺龍束,以防混凝土因受力出現裂縫。合龍施工前,加強天氣形勢資料的收集和觀察,以便選擇在較為穩定的天氣下施工。同時,在施工中特別注意鋼筋和縱向波紋管施工順序,以方便施工和保證質量,嚴防波紋管聯接處滲漿,在安裝好內模后,在頂板上靠近腹板處,各開一個工作孔,作為底板混凝土下料孔,底板混凝土完成后,再將此孔用模板封堵。混凝土的灌注順序由中間向兩端進行,在氣溫較高時,加強混凝土的養生,混凝土灌注完畢后,箱梁頂部用土工布和塑料布進行覆蓋,并保持梁體充分濕潤,合龍段三向預應力張拉前,不在跨中范圍內堆放重物或移動施工機具,嚴防人為因素造成合龍段混凝土開裂。
結語:
綜上所述,合龍質量往往是預應力連續梁橋施工建設成敗的關鍵,只有合理設計方案,認真組織施工,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進行合龍施工并完成體系轉變,才能讓橋梁線形平順,結構合理,受力良好,從而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影響。本工程合龍效果表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效果良好,確保了合龍段施工的質量以及成橋質量,可以為其他類似橋梁的設計施工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