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鋼材的產量持續增加,鋼結構建筑市場的發展空間巨大,但專業的應用型人才數量嚴重不足,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相關行業的發展,為此專業院校應當積極轉變教學模式,結合市場實際需求,不斷調整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真正掌握符合社會實際需求的知識,為國家經濟建設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關鍵詞】鋼結構;應用型人才;鋼結構教學改革
鋼結構產業的發展需要煉鋼和煉鐵等技術的支持,也需要相關部門的政策扶持。當前,我國的綜合國力持續提高,鋼產量增速明顯,這也為鋼結構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機遇,為此高校在開展鋼結構的教學時需要密切關注行業的發展動向,積極進行課程改革,改變人才培養嚴重滯后的問題,力爭培養出更多符合市場需求的,具有過硬的專業技術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更好的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1、當前鋼結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課程體系陳舊落后,無法適應當前社會需求
當前,大部分高校進行鋼結構教學時知識體系過于陳舊,以理論分析為主要教學內容,比較注重知識結構的完整性。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進行,高等教育逐漸普及,學生面臨的競爭壓力顯著增加,這也使培養應用型人才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標。同時,鋼結構的課程設置安排不夠合理,內容較多,而其重復的教學內容占據較大的比例,包括土木工程材料,結構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可靠程度等知識屬于鋼結構課程的前續課程,結構的計算方法和結構材料穩定理論等很多內容重復講解會占用大量的課時。大部分高校土木工程專業的課程涉及到砌體結構和混凝土結構,對鋼結構的質量檢驗和施工技術涉及的內容比較少,導致人才培養的應用性不強,大部分畢業生從事施工監理或房地產行業,鋼結構建筑市場應用型人才緊缺的問題沒有得到有效的緩解[1]。
1.2教學方法落后,缺失實踐環節
伴隨科技水平的提高,鋼結構教學過程中廣泛采用多媒體教學等先進手段,并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依然占據主導地位,教學方法不夠靈活,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教學內容的學習,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積極性不高,綜合素質提升不明顯。同時,大部分高校進行鋼結構課程教學時,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普遍依據教材的順序逐章節進行教學,期末統一進行課程設計,這樣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無法靈活運用結構計算等理論方面的知識。一些高校進行課程設計的內容長期不進行改變,導致學生對實際應用的情況缺少必要的了解,無法形成對復雜鋼結構的空間想象能力,學習的興趣也會受到影響。
1.3課程內容缺少創新,學生設計質量不高
鋼結構課程設計的內容由教師安排,無法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部分學生直接照抄指導材料的案例,沒有查閱相關的資料和設計規范,也不會運用相關的計算工具軟件,實踐能力亟待加強。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大量引用工程實際圖片,但由于鋼結構較為復雜,學生接觸機會少,學生對繪圖以及架構施工圖掌握情況不佳,在設計中,圖紙無法準確反映出施工的意圖,設計質量不高[2]。
2、鋼結構教學改革的主要措施
2.1增加實踐環節,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培養應用型人才需要相關高校在進行理論知識教學的基礎上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建立教學質量監督體系,保證課程設計內容不重復,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每一個學生安排不同的設計內容,充分鍛煉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學生學習的不同階段,安排學生進行鋼結構的施工現場實習,建立專門的仿真模擬實驗室,幫助學生實際操作所需的各種理論知識,組織學生參加設計方面的各類比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把所有學生培養成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2.2改革教學方法
傳統的灌輸教學模式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嚴重不足,教學質量偏低。為此,教師應當積極改革教學方法,在鋼結構設計教學的過程中引入結構模型,增加學生的直觀認識,使學生能夠更準確的了解各個結構之間的關聯和實際操作方法,全面提高工程實踐能力。比如在講解網架螺栓球節點這一內容時,可以利用實物進行拆裝的演示,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利用塑料、膠水等材料模擬鋼結構,制作出按比例縮小的模型,在學生實際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能夠加深對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培養團隊合作能力[3]。
2.3優化課程體系,避免教學內容重復脫節
結合當前的人才需求形勢,高校應當積極改革,可以把鋼結構的課程分為鋼結構設計和鋼結構原理兩門課程,適當增加課時,保證教學質量。優化教學的具體內容,加強與其他學科的聯系,可以將鋼結構材料的內容在土木工程材料中進行講解,將穩定的理論安排在結構力學中講解,在其他學科中增加鋼結構施工技術的內容,解決課程重復的問題,為學生講解更多前沿的鋼結構知識,定期邀請相關企業的技術人員進行講座,幫助學生了解行業發展的最新情況[4]。
2.4適當增加軟件內容的教學
熟練運用各類分析設計軟件是學生綜合工程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鋼結構的課程中可以適當增加軟件的應用和實際操作內容,包括鋼框架、門式鋼架等,使學生能夠掌握計算機模型相關知識,形成理論與實踐高度統一的能力[5]。
結語:
鋼結構屬于理論與實踐結合的綜合性學科,當前高校在開展相關課程教育的過程中存在較多的問題,導致社會對應用型鋼結構人才的需求不能得到滿足,因此應當加快教學改革,設置更符合實際需求的課程內容,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合理安排課時,培養更多優秀的應用型人才,為國家的經濟建設服務。
參考文獻:
[1]宋高麗.土木工程專業鋼結構設計原理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6,25(04):62-64.
[2]余衛華,史姣,李宗利.鋼結構課程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01):54-57.
[3]宋高麗.以案例為主線的鋼結構課程一體化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高等建筑教育,2016,25(03):68-71.
[4]孫國華,高曉瑩,高建洪,毛小勇.電子模型在鋼結構設計原理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06):174-178.
[5]王軍芳,盧超豐.“興趣教學”在應用型本科鋼結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06):117-120.
作者簡介:
米瑩,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吉林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