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下典子
那時候,除了平常的發御點前,武田老師也會特意選日子讓大家輪流扮演主人和正客,聚在一起練習茶事。
在無數次模擬茶事的過程中,我們常可看到如外國電影中晚餐會的畫面:接到邀請函的人穿著正式服裝,先聚集在待客室,待所有客人到齊后,再進入餐廳。茶會是在用完懷石料理后,此時大家紛紛到庭院休憩。
如今在西餐廳里,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這樣的餐桌禮儀:酒侍在玻璃酒杯中倒入少許紅酒后,客人確認品質與酒香,再點頭示意“可以了”。同樣,喝第一口濃茶時,主人與正客之間也會相互應答,例如“覺得茶如何”“很好”。
進行茶事時,老師經常說:“大家要認真,無論主人或客人都要視之為一期一會的茶事,用心去做呦!”
所謂“一期一會”,就是“一生只有一次機會”的意思。
“即使聚集相同的人進行多次茶事,每一次都有不一樣的地方。所以,一定要保持一生只有一次機會的心態來對待這件事。”
我從未透徹理解這句話,雖然能理解“即便參加的是相同的面孔,也絕不會是相同的茶會”,但是聚餐與茶會,為何要鉆牛角尖想成“一生只有一次機會”呢?
“未免想太多了吧!”茶事結束后,我與雪野一起走回家時我說道。
“利休先生的時代一定就有這樣的說法了吧。”雪野回答。
利休先生是安土桃山時代織田信長、豐臣秀吉雄霸天下時,將茶道系統化的先賢。
“那個時代,昨日還健在、今日便慘遭殺害的朋友不計其數。所以利休先生表示,他經常抱著與友人是最后一次見面的心態相會。”
“原來是那樣的時代啊!”
這樣的情況是生活在現代的我們很難想象的。(摘自《日日是好日》印刷工業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