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新
[摘要] 目的 分析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對基層醫療機構合理用藥的影響。方法 抽選基層醫療機構自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間出的562張處方為研究對象,比較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施前后抗生素運用率、注射劑與激素運用情況。結果 開展后抗生素使用率、注射劑使用率及激素使用率為44.48%、39.15%及5.52%,明顯低于開展前的抗生素使用率、注射劑使用率及激素使用率,依次為58.01%、46.80%及16.37%,前后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基層醫療機構中,開展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可有效減少注射劑、抗生素與激素運用率,對提升臨床用藥安全性、合理性、確保臨床療效等方面具有深遠影響。
[關鍵詞] 基層醫療機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合理用藥;影響
[中圖分類號] R9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5(c)-0090-02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WHO)認為,實行基本藥物制度對提高臨床用藥合理性具有積極意義。我國于2009年開展新一代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并將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作為改革重點,在基層醫療機構中逐步推行,旨在提升臨床用藥安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1]。在基層醫療機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后,對完善基層醫療機構是否真的有明顯作用值得作深入研究。該次研究于2016年5月—2017年5月通過抽樣方式對基層醫療機構門診處方進行分析和總結,對比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施前后對基層醫療機構合理用藥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全部處方來源于某一基層醫療機構門診處方,時間范圍:2016年3月—2017年5月,一共562張。由于部分疾病有季節屬性,分別選取3月、6月、11月和4月4個月份處方。納入標準:①患者基本信息完整處方;②完成治療及隨訪處方。排除標準:①患者臨床資料殘缺;②不配合治療者。
1.2 方法
該次入組562張處方主要采用定量調研及定性調研兩種方法進行分析。①定量調研,依照WHO公布的相關科學用藥規范,主要對激素、注射劑及抗生素應用比例展開調研。②為了可以更好地總結基層醫療機構用藥情況,需相關調查人員對相關人員進行訪問,對象包括患者、醫護人員及衛生行政機構相關工作人員[2]。
1.3 觀察指標
觀察開展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前后激素、抗生素及注射劑應用情況。
1.4 統計方法
該次研究所得數據使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與實施前對比實施后抗生素使用率、注射劑使用率及激素使用情況均得到有效降低,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臨床上治療過程中,藥物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基層醫療機構是民眾接受治療、取藥的重要場所,因此,保障其用藥安全及合理用藥對廣大群眾至關重要[3]。另外,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對控制藥物零售單價有明顯效果,有效解決看病難等問題。該次研究中結果中顯示與實施前對比,實施后抗生素使用率、注射劑使用率及激素使用情況均得到有效改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研究結果與相關學者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有效證明,在基層醫療機構開展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可促進臨床合理用藥。
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對促進合理用藥具有積極效果,而合理用藥的目的在于改善處方指標,讓其更符合治療指南。處方指標分析對藥物合理使用進行評價。在其他文獻中[4]有提到,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執行后,該地區的基層醫療機構的用藥情況得到極大改善,從處方金額、藥物種類和抗生素的應用情況分析,其應用率均比實行前要低,再次有效證明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可以合理安排藥物使用情況。究其原因如下:一方面,執行基本藥物制度后,藥品加成被取消,零差率銷售全面提升患者度對藥物的應用率,削弱了醫院開出大處方的動機,有效規避藥品銷售和基層醫療機構及醫護人員間的經濟利益關系,從而促進合理用藥的發展。另一方面,衛生行政部門重點對鄉鎮衛生院實行業績考核,將處方用藥種類、抗生及激素等應用情況納入合理用藥指標中,將該指標作為考核業績的標準之一,這關系著醫院財政相關補貼政策。因此,只有不斷強化管理水平,對醫護人員的行為進行規范和約束,并在內部開展醫療服務質量評比活動,以便更好地提升基層藥物管理整體水平。另外,為了確保全面落實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規范用藥,我國政府還發布一系列相關措施,例如建立多渠道補償機制,對醫務人員績效工資進行改革,不斷強化醫院相關藥物管理制度落實力度等,同時起到提升管理治療和監督的作用。此外一系列制度實行的有效性可能還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了獲取更高的績效評分,將疑難病患送往上級醫院,因此應用抗生素的應用大幅度減少;衛生部門嚴格個對基層醫療機構實施績效考核監督,有部分醫院及醫生造假歷例或開出多張處方。加上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執行,在滿足患者用藥速度方面還需做進一步改革,導致患者只能往上一級醫療機構就診,因而基層醫療機構處方數量大幅減少,不排除有此現象的出現。
還有研究文獻[5]提到,處方用藥種數考量用藥過度的敏感性指標。WHO在發展中國家經專家論證,制定了醫療機構門診藥品合理標準,標準介于1.6~2.8種范圍內。而我國于2007年出臺了《處方管理辦法》中明確提出,每處方用藥種數不能超過5種;而在2008年相關數據分析中,每一類處方用藥種數平均為3.04種為宜,數量最大時可達到14種,由此看來,大處方情況比較嚴峻,且普遍用藥水平與WHO推薦的參照值不符。到了2013年,處方用藥種數平均為1.55種,數量最多時有5種。這就有力證實,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落實,處方用藥種數得到良好的控制,且慢慢向著WHO提出的標準接近,從而使得基層醫療機構用藥得到有效改善。
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施零差銷售政策,從而有效控制處方費用,減少患者就醫經濟壓力。開展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前后,次均處方的金額有所降低,政策有效規范醫護人員的行為,從而降低大處方及高價藥物的應用。另外對抗生素、注射劑的應用率還需要進一步規范,報道中提到基層醫療機構合理用藥指標得到提升,但與WHO提出的標準還有一段距離,WHO提出標準中關于抗生素合理用藥應介于20%~26%范圍內,但從該次研究結果分析,抗生素應用率超過40%,雖然比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前降低,但與WHO標準對比還是高出太多,由此可見,雖然政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實施力度仍需提升。加上抗生素的濫用一直是各大醫院關注,抗生素的濫用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其耐藥性,增加患病率。
臨床治療過程中,科學、安全用藥對民眾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有深遠影響,基層醫療機構直面民眾,依次要做好各項基礎設施,將“保基本、穩基層、創機制”醫改體制指導各項工作。基層醫療機構是我國醫療衛生服務的重要部分,其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情況直接關系到民眾的切身利益。相關工作者還需通過分析基本藥物制度實施過程中遇見的問題,并根據問題提出相關政策,確保基礎醫療機構全面落實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有效提升我國基層醫療機構醫療服務水平。鑒于此,基層醫療機構應從以下幾點開展工作:①完善基層設施,建立信息化渠道。建立完善的網絡設備,通過網絡渠道將藥品有關數據公布,方便民眾了解藥品信息;并及時記錄藥品使用情況,做好各類藥品出入庫記錄,提升藥品管理水平,促進基層藥物科學管理。例如藥物甄選標準方面,應根據《基本藥物目錄》對候選的藥物進行分析,有效優化藥物結構,經系統、科學的審查和考核后,制定與本地情況相符的藥物目錄。②衛生行政機構要督促基層醫療機構建立符合實際的用藥制度,不斷完善本機構用藥監管體制,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監管水平;另外,提升監管水平后,將績效細化,嚴肅處理管理過程中出現的違紀、違法行為。另外,基層醫療機構還可定期開展藥物知識普及工作,增加民眾對藥物制度的認知度[6]。③定期培訓基層醫療機構醫護人員業務水平,尤其是用藥方面的訓練,并實施考核制度,規范相關醫護人員用藥行為,及時糾正其錯誤的開處方方式,提升合理用藥水平,充分發揮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有效性。另外,各個地方政府在財政允許的情況下,重視醫療保險制度和新農合基金補貼實施力度,確保民眾健康。
綜上所述,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可有效促進基層醫療機構合理用藥,規范臨床用藥安全,確保患者治療有效性,有效促進患者康復,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 余偉,胡曉抒.基本藥物制度促進基層醫療機構合理用藥的研究進展[J].上海醫藥,2015,36(3):52-53,80.
[2] 宋健,吳群紅,高力軍,等.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對基層醫療機構合理用藥影響分析[J].中國醫院管理,2015,35(3):75-77.
[3] 周蓉.基本藥物制度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合理用藥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92):136.
[4] 閆妮,李士雪,孔凡磊,等.基本藥物制度對山東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用藥行為影響分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7,34(12):909-912.
[5] 宮怡飛.探討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對基層醫療機構合理用藥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33):163-164.
[6] 武麗娜,魏德宏,陳琛,等.陜西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物制度實施效果評估研究[J].中國藥事,2014,28(11):1173-1177.
(收稿日期:2018-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