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紅梅
[摘要] 目的 探討在胸外科患者護理管理過程中應用風險管理的臨床價值。方法 將2014年5月—2017年6月期間該院收治的200例胸外科患者納入該次研究,將胸外科患者依照護理管理方式的不同分成風險管理組(n=100)和常規管理組(n=100),在對200例胸外科患者實施常規管理的同時,對風險管理組胸外科患者加施風險管理。結果 風險管理組胸外科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護理總滿意度與常規管理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風險管理組明顯優于常規管理組。結論 在胸外科患者護理管理過程中實施風險管理能夠明顯提高護理工作質量,減小護理風險事件發生概率,贏得更多患者的認可和滿意。
[關鍵詞] 風險管理;胸外科;運用效果;效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5(c)-0092-02
該文將2014年5月—2017年6月期間該院收治的200例胸外科患者作為實驗對象,評價風險管理對胸外科患者的臨床價值,探討風險管理對胸外科患者護理滿意度、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及護理質量評分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該院收治的胸外科患者中選取200例參與該次實驗,將胸外科患者依照護理管理方式的差異分成風險管理組(n=100)和常規管理組(n=100)。風險管理組胸外科患者男女比例為62:38,最小年齡為30歲,最大年齡為80歲,中位年齡為(55.68±1.39)歲。其中,89例患者為肺部疾病(89.00%),11例患者為食管癌(11.00%)。常規管理組妊娠糖尿病患者男女比例為60:40,最小年齡為29歲,最大年齡為81歲,中位年齡為(56.12±1.41)歲。其中,87例患者為肺部疾病(87.00%),13例患者為食管癌(13.00%)。通過對200例胸外科患者的基礎資料實施統計學分析能夠發現,兩組胸外科患者的基礎資料(年齡、性別)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200例胸外科患者均實施常規管理措施。同時,對100例風險管理組胸外科患者實施風險管理措施。具體為有以下幾點。
①構建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構建風險管理小組,根據實際情況總結日常護理工作中的潛在風險,針對風險制定相應的應急策略。同時,切實調整工作流程和程序,規范交接班流程,完善交接制度,確保日間護理與夜間護理的無縫銜接[1]。
②增強科室內護理人員風險意識:組織科室內全體護理人員參與風險事故相關知識的學習,對其應急事件處理流程、相關規范制度等內容的掌握情況進行考核,將護患糾紛經典案例及正確的處理方式告知護理人員,提高其操作規范性的同時,增強其風險意識[2]。同時,護理人員需要在日常工作中規范護理文書的書寫,保證文書內容的真實性及準確性[3]。
③護士長加大護理風險監管力度:在增強科室內護理人員風險意識的同時,還需要加強對護理工作的監管,尤其是新上崗護士、危重患者、關鍵環節及關節時間段等,護士長須加大對上述護理工作的監管力度,防范風險的發生[4]。
④加強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和交流:在日常工作中,加強溝通技巧的使用能夠有效避免護患糾紛的發生,因此,護理人員須做好各項護理工作的溝通和交接,將合理飲食、壓瘡防范等知識告知患者及其家屬[5];同時,針對具體問題,護理人員需要耐心解答,爭取幫助患者解決問題。
1.3 觀察指標
①觀察200例胸外科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②觀察200例胸外科患者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情況;③觀察200例胸外科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1.4 護理管理效果判定標準
①護理質量:按照胸外科護理人員工作強度、工作量、排班情況等判定護理質量。所得分數越高,反映出胸外科護理工作質量越好;所得分數越低,反映出胸外科護理工作質量越差。
②滿意度:胸外科患者出院前,將科室內自制的滿意度調查問卷(0~100分)發放給患者,200份問卷均收回。分數越低,說明胸外科患者越不滿意;反之,分數越高,說明胸外科患者越滿意。(不滿意:問卷總分不超過65分;基本滿意:問卷總分超過65分但不超過90分;非常滿意:問卷總分超過90分)。100胸外科患者護理總滿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100.00%。
1.5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實施分析,計量資料實施t檢驗,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數資料實施χ2檢驗,以[n(%)]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同護理方式胸外科患者護理質量評分比較分析
風險管理組胸外科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98.7±1.1)分顯著高于常規管理組胸外科患者(86.1±1.3)分,二者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風險管理能夠明顯提高胸外科護理質量。見表1。
2.2 200例胸外科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比較分析
風險管理組胸外科患者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3.00%)明顯低于常規管理組胸外科患者(14.00%),二者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風險管理能夠有效減少胸外科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見表2。
2.3 200例胸外科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分析
風險管理組胸外科患者的護理總滿意(99.00%)顯著高于常規管理組胸外科患者(87.00%),二者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風險管理能夠使胸外科護理工作獲得更多患者的認可和滿意。見表3。
3 討論
風險管理強調對風險的規避,通過各項管理工作避免風險事件的發生,其在胸外科護理工作的應用,符合新時期胸外科患者對護理工作提出的要求。不僅能夠有效識別日常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高危因素,找到風險事件發生的原因,而且還能夠提高護理工作質量,促使胸外科護理工作整體得到優化,有效預防護理風險事故對胸外科患者造成危害,避免投訴事件的發生,更好地維護護患、醫患關系,減少護理風險事故對醫院造成的經濟、聲譽等方面的損失[6]。
該次實驗結果顯示,風險管理組胸外科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護理總滿意度顯著優于常規管理組患者。該次實驗結果與朱曉敏等[7]的研究報道結果具有一定相似性。
綜上所述,風險管理應用于胸外科患者的護理管理過程中,能夠明顯提高胸外科護理工作的質量,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使胸外科護理工作贏得更多患者的認可和滿意。
[參考文獻]
[1] 崔寧華.胸外科護理管理中護理風險管理的應用實踐解讀[J].中國衛生產業,2015,12(35):182-184.
[2] 謝英莉.風險管理在胸外科護理管理中的運用與效果評價[J].中國衛生產業,2015,12(33):160-162.
[3] 韓俊榮.護理風險管理在89例胸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體會[J].醫學信息,2015(34):139-140.
[4] 黃一吟.風險管理在胸外科護理管理中的運用與效果評價[J].養生保健指南,2017(24):282.
[5] 干冬梅.風險管理在胸外科護理管理中的運用與效果評價[J].世界臨床醫學,2015,9(5):253.
[6] 李冬菊,周艷紅,徐麗芳,等.風險管理在高齡胸外科患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7,28(15):2907-2909.
[7] 朱曉敏,黃瑾,歸燕華,等.風險管理在胸外科圍手術期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13):98-100.
(收稿日期:2018-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