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玉 施輝 朱春林 田文柱 文永思 夏昕
[摘要] 目前,國內很多醫療機構已開展醫療安全(不良)事件上報管理工作,一些醫院在內部建立了一系列確認和管理風險的過程,但在實務管理過程中仍缺乏一個普遍接受的管理工具及指導原則。醫療不良事件的處理方法仍很局限,處理流程存在諸多不足。該研究引入澳大利亞/新西蘭風險管理理論,探討如何在醫院內部構建有效的醫療不良事件內部管理體系,并通過實證研究對醫療不良事件風險評估分析矩陣的應用進行實踐和證明,以起到對醫療機構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 醫療不良事件;風險管理;實證研究
[中圖分類號] R19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5(c)-0096-02
醫療不良事件是在臨床診療活動中以及醫院運行過程中,任何可能影響患者的診療結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負擔并可能引發醫療糾紛或醫療事故,以及影響醫療工作正常運行和醫務人員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1]。正確識別、處理和評估醫療不良事件,是醫療風險管理的重要環節[2]。澳大利亞/新西蘭風險管理理論(AS/NZS 4360:2004)由澳大利亞標準/新西蘭標準OB-007《風險管理》聯合委員會制訂,其可以通過標準化的作業流程規范了風險管理的程序和過程,從而有效保證風險管理的效果[3]。目前國內很多醫療機構已開展醫療不良事件上報管理工作,也掌握了大量的醫療風險數據信息,但在實務管理過程中仍缺乏一個普遍接受的管理工具及指導原則,以供醫院管理者構建一個有效的醫療不良事件管理框架。該院自2016年開始引入澳大利亞/新西蘭風險管理理論(AS/NZS 4360:2004),嘗試在醫院內部構建有效的醫療不良事件內部管理體系,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院為三級甲等綜合醫院,位于江蘇省連云港市,擁有編制床位2 610張,輻射蘇北及魯南地區800余萬人口。醫院自2010年開始實行醫療不良事件上報管理制度,在引入澳大利亞/新西蘭風險管理理論前的2015年,該院共接到臨床醫技科室上報醫療不良事件(不含護理、設備、后勤等不良事件)155例次。2016—2017年分別接到醫療不良事件上報162例次、179例次。
1.2 澳大利亞/新西蘭風險管理理論
澳大利亞/新西蘭風險管理理論(AS/NZS 4360:2004)是一種邏輯和系統方法的術語;它是一種將損失減小到最低程度而使機會達到最大限度的方式,對與機構的任何活動、功能和過程相關的風險進行環境建立、鑒定、分析、評價、處理、監控和信息交流。風險管理既是為了發現風險,也同樣是為了避免或減輕損失。它規定了風險管理過程的各個要素,但又不失靈活性,并不要求強制執行統一的風險管理體系,是一個結構化系統的權威的方法,而且在不同行業的不同部門、甚至一些項目中的應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應用效果。
1.3 具體工作
1.3.1 環境建立 該院成立了醫療不良事件風險管理小組,由醫療分管副院長、醫務部主任、大內科、大外科主任,以及6名臨床醫技科室醫生組成。
1.3.2 醫療不良事件風險識別 醫療不良事件風險管理小組通過德爾菲法、頭腦風暴法對醫療不良事件風險的可能性及后果進行定性量度,通過小組討論對工作環境、工作過程、工作標準、工作流程以及該院2015—2017年上報的醫療不良事件進行討論分析,發現存在的和潛在的醫療不良事件風險。
1.3.3 醫療不良事件風險分析評價 醫療不良事件風險管理小組根據澳大利亞/新西蘭風險管理理論,將風險發生的5級概率和5級損害嚴重程度進行風險評分分級。風險的評分為風險發生的概率和發生風險的損害程度之乘積,以乘積之值來評價風險的程度,當評分≤5分為低風險,即可也接受的風險(L);6~15分為中等風險,即不可接受的風險(M);>15分為高風險,亦為不可接受的風險(H),形成醫療不良事件風險評估分析矩陣,見表1。
1.3.4 風險登記與處理 通過澳大利亞/新西蘭風險管理理論的研究分析,在風險的登記和處理上參考了香港醫院管理局醫療風險登記表,制定了醫院醫療不良事件風險登記表。對發現的不可接受的中等、高等風險進行了分類、登記并制定風險控制措施[4]。將醫療不良事件風險分類、風險描述、風險評估、風險處理進一步細化,方便醫院具體操作及使用。
1.3.5 強化培訓 在全院范圍內將醫療不良事件風險評估分析矩陣、風險識別及防范進行培訓,使全院醫師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和能力,特別是提高對三/四手術患者、高齡患者、急危重癥患者等重點患者,以及急診、值班交接班、手衛生等薄弱環節重點進行風險防范。各臨床醫技科室安排專人對該科室醫療不良事件進行風行評估和分析,并上報醫院醫務部。
1.3.6 醫療不良事件風險監控和持續改進 醫療不良事件風險管理小組在該院醫務部配合下,對全院醫療不良事件進行了定期追蹤,及時發現在醫療不良事件風險防范及處置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指導部分臨床醫技科室運用PDCA對醫療不良事件風險防范進行持續改進[5]。醫務部還將醫療不良事件風險防范工作納入到科主任綜合目標考核,督促科室不斷提高工作質量。
1.4 觀察指標
1.4.1 醫療不良事件發生率 為全院上報的醫療不良事件除以全院出院人次。
1.4.2 患者滿意度 為江蘇省衛生計生委患者滿意度第三方調查結果。
1.5 統計方法
調查數據經雙人核對通過Epidata 3.0軟件進行數據錄入,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對實施前后醫療不良事件發生率、患者滿意度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雙側檢驗,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運用澳大利亞/新西蘭風險管理理論對該院醫療不良事件進行管理后,醫療不良事件發生率下降,患者滿意度得到提高,實施前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3 討論
①澳大利亞/新西蘭風險管理理論,構建醫療不良事件風險評估分析矩陣,對于防范醫療風險起到了明顯作用?!搬t療風險無處不在”已成為國際公認的事實,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時刻都面臨著醫療風險的出現[6-7]。歐美發達國家均已建立起一套科學、有效、符合國情的醫療風險管理體系[8]。該研究嘗試將風險管理理論應用到醫療不良事件管理工作中,通過環境建立、風險鑒定、風險分析、風險評價、風險處理、監控和評審、信息交流和咨詢等管理過程,對醫療風險可能性進行了判斷,并對風險后果或影響進行了定性量度,構建起了醫療不良事件風險評估分析矩陣。通過矩陣對醫療不良事件的風險進行評估,制定相關管理政策并采取有效措施,可以將醫療不良事件帶來的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提高醫療服務質量,保障了醫療安全。其研究方法和結果對于其他醫療機構有效管控醫療風險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②院科兩級醫療風險管理體系,可以有效降低醫療風險的發生并降低其危害。在該次的研究過程中,醫院層面對于澳大利亞/新西蘭風險管理理論進行了廣泛的培訓,各臨床醫技科室也根據醫院要求從科室層面對本科室高發及高危醫療風險進行了討論分析,并制定了科室層面的防范措施,醫院初期也通過行政干預手段進行有力推進,將科室實施效果納入到科主任綜合目標考核。從研究結果來看,只有實施院科兩級的管理體系,充分發揮提高科室及臨床醫師的重視程度、認知能力及作用,才能從更廣范圍、更深層次對醫療不良事件進行風險防控。
[參考文獻]
[1] 譚海濤,李強輝,江建中.醫療不良事件報告現狀及主要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醫院管理,2015,13(5):64-67.
[2] 馬明輝,符鳳娥,李亞薇.醫療風險防范與控制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6,12(3):172-173.
[3] 劉笑霞,李明輝.英國及澳大利亞/新西蘭的企業風險管理準則及其啟示[J].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0):140-143.
[4] 劉玉潔,張金鳳,羅軍萍.如何構建醫療安全不良事件管理體系[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5,22(2):6-7.
[5] 劉玉潔,張金鳳,羅軍萍,等.應用FOCUS-PDCA降低醫療安全不良事件漏報率[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5,22(2):22-24.
[6] 王宏,王志國,周山,等.醫療不良事件報告系統的應用與問題[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5,22(8):755-757.
[7] 李嘉,夏成風,周山.我國醫療不良事件報告系統的應用現狀與思考[J].西南國防醫藥,2015,25(8):910-911.
[8] 李亞超,田文敏.放射科醫療不良事件分析與對策[J].西南國防醫藥,2015,22(2):14-16.
(收稿日期:2018-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