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瑩
[摘要] 目的 探索神經外科實習不同教學方法,并在實踐帶教中加以運用。方法 抽取該院2013年8月—2016年9月臨床神經外科實習生195例,隨機分為PBL(問題式學習)組、聯合組以及傳統組,每組65例。PBL組給予PBL教學法、聯合組給予案例教學法和PBL教學法結合教學方式、傳統組給予傳統教學法。評估3組學生學習效果及學習滿意度。結果 在學習效果、學習滿意度方面,聯合組高于PBL組,PBL組高于傳統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改善學生學習效果、提高學生學習滿意度方面,案例教學法和PBL教學法結合教學方式顯著優于單純的PBL教學法,PBL教學法顯著優于傳統教學法。
[關鍵詞] 神經外科學;PBL教學法;學習效果;學習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 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5(c)-0117-02
神經外科學教學內容多、實踐性強,但其并非外科學主干課程,分配學時少,但教學內容多。實踐證明[1]:單使用傳統教學法無法滿足實際教學需求,故在神經外科帶教中嘗試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勢在必行。近些年,PBL教學法備受推崇,該教學法以問題為基礎,注重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和學習興趣的培養,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成果;此外案例教學法和PBL教學法結合教學方式也被廣泛使用,同樣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成果[2]。2013年2月—2017年9月該院對此3種教學方法的踐行,對它們的教學成果作出評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該接收的臨床神經外科實習生共195例,隨機分為PBL組、聯合組、傳統組,各65例。PBL組中男性35例,女性30例,年齡21~26歲,平均(23.4±0.7)歲;聯合組中男性32例,女性33例,年齡21~25歲,平均(22.9±0.6)歲;傳統組中男性36例,女性29例,年齡21~24歲,平均(23.1±0.7)歲。3組實習生均為本科學歷,其他資料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實施對照研究。
1.2 方法
1.2.1 教學資料 3組均使用相同教學教材,課時相同,帶教老師相同。
1.2.2 教學方法 ①PBL組:帶教老師熟悉教學大綱,針對神經外科重要疾病形成機制、鑒別診斷及治療方式等方面擬定問題,利用多媒體平臺備課;在課堂上,首先將問題分發給學生,然后將制作的多媒體課件進行播放,讓學生針對問題展開討論、查閱資料,并探索出問題答案;最后,由帶教老師對學生答案進行點評、總結。
②聯合組:首先,需帶教老師對教學大綱內容進行深度了解。在此基礎上結合具體臨床病例,選一些針對性病例,制定需要學生重點掌握的問題。問題設置主要針對典型疾病形成機制、鑒別診斷及治療方式等;然后,制作課件,查閱資料熟悉PBL教學法;每次課開始前,帶教老師需將此次授課主要內容、課堂流程及課堂主要形式講解給學生。并將該次授課中需重點解決的問題發放至學生手中;然后,學生通過交流討論、自主思考和探索的方式去尋找并總結出這些問題的答案;最后,需帶教老師對學生得出的答案進行點評、總結,針對典型性病例對這些問題進行講解[3]。
③傳統組:傳統組學生給予傳統教學法。帶教老師首先需要熟悉教學大綱,然后按照教學大綱規定講解理論內容;每天定時教學及查房;課后給學生規定常規性的作業任務,并對作業進行批改和講評;最后對常見神經外科病表現、治療、護理相關知識進行詳細的講解。
1.3 觀察指標
自制滿意度測評表對3組學生學習滿意度進行采集,結果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良好、一般、差。測評標準:滿分100分,非常滿意:90~100分;基本滿意:80~99分;良好:70~79分;一般:60~69分;差:<60分。
滿意度=[(非常滿意人數+基本滿意人數+良好人數)/總人數]×100.00%。
學習效果評估參考指標包括:理論考試成績、病例分析成績。
理論考試成績和病例分析成績評估方式為:書面考試。
1.4 統計方法
采用 SPSS 20.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以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以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教學后3組學生滿意度結果對比
聯合組學生滿意度高于其他2組,PBL組學生滿意度高于傳統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教學后3組學生教學效果評估結果比較
聯合組學生教學效果各項評估指標均明顯優于其他2組,PBL組學生教學效果各項評估指標均明顯優于傳統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PBL教學法是在19世紀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首創,目前已成為國際上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4]。該種教學方法以問題為基礎,在學習過程中,強調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需要學生去發現和解決問題,該種教學方法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之外,還可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及獨立思考能力。有學者研究發現[5]:PBL教學法中,學習者需針對具體問題去思考、討論及查閱資料,進而得到答案。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切實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能力及知識儲備量,另也可激發學習者學習興趣。
案例教學法,在學習中講究以案例為主,讓學生從書本上走出來,結合生動的案例材料,來聯系書本上的理論性知識。學生得到案例之后,首先需認真研讀案例,之后需要依據案例內容查閱大量資料,并加上自己的獨立思考,最終才能夠得出結論[6]。此過程中,不僅可有效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查閱資料、獨立思考等能力。針對PBL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的特性,有學者主張可將這2種教學方法結合在一起,案例分析結合具體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激發,加深對相關問題的理解深度和廣度。不僅具備PBL教學法對問題的挖掘,還具備案例教學法對問題的拓展[7]。
通過該次研究證明,聯合組學生滿意度顯著高于其他2組(P<0.05),PBL組學生滿意度高于傳統組(P<0.05)。聯合組學生的理論考試成績和病例分析成績均顯著優于其他2組,PBL組學生的理論考試成績和病例成績顯著優于傳統組。證明,在改善學生學習效果、提高學生學習滿意度方面,案例教學法和PBL教學法結合教學方式顯著優于單純的PBL教學法,PBL教學法顯著優于傳統教學法。該研究結果與目前相關研究所得出的結論相符。
綜上所述,傳統教學法額教學效果最差,無論是在學生教學滿意度方面,還是教學效果方面都顯著不如其他2種教學方法。雖然PBL教學法較傳統教學法,已經有了巨大的進步。但若能將PBL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融合在一起來使用,則可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理論水平的同時,還可以顯著增加學生的病例分析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增亮,付強,朱曉鋒,等.不同教學方法在神經外科實踐帶教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3):18-20.
[2] 李建宇,胡永生,任志偉,等.神經外科實習帶教中案例教學法的應用價值分析[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6,16(1):151-153.
[3] 張春青,楊輝.案例教學法結合以問題為基礎教學法在神經外科見習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5,12(16):99-102.
[4] 馮潔惠,徐建寧,徐林霞,等.預習-主題-案例教學法在ICU本科護生臨床實習帶教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護理與康復,2014,13(2):103-105.
[5] 方志偉,陳桂增,羅灼明.PBL教學方法在神經外科實踐帶教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5,6(17):33-34.
[6] 任德馨.神經外科實習中案例教學法的帶教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5,3(8):47-48.
[7] 顏濤.案例導入結合TBL教學法在臨床藥學專業學生實習帶教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7,35(9):98-99.
(收稿日期:2018-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