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爽
【摘要】出租車客運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補充,對滿足市民的個性化出行需求有著重要作用。但長期以來,出租車行業的管理體制、運營機制不夠完善,導致各種矛盾頻發。本文就出租車行業存在的問題及監管對策進行探析。
【關鍵詞】出租車;行業矛盾;政府監管
筆者曾多次參與罷運上訪的出租車車主的協調穩控工作,對行業現狀和管理難點較為了解,現就出租車行業管理碰到的問題以及解決對策做些探析。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持續發力和城鎮化建設的高速發展,城市常住人口快速擴張,人民群眾對便捷交通出行的需求日益增加,出租車作為城市發展過程中的組成部分,為緩解城市公共交通緊張的局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長期以來,出租車行業在管理體制、運營機制等方面仍不完善,由此引發的矛盾和問題日益突出,導致上訪罷運事件時有發生。
一、出租車市場發展面臨的難點問題
(一)出租車投入數量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在各種城市交通方式中,出租車以其機動靈活、快捷、直達、全天候服務的特點,提供了多元化、個性化的“私人訂制”服務,與之相應的是,市場需求的不可預測及供求關系的不穩定性。一方面,管理部門無法精準地測算出一個時期的運力供應數量,難以滿足快速增長的出租交通需求;另一方面,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供求,政府的行業發展規劃是相對穩定的,不能及時匹配做出相應調整,而且從保證行業普遍盈利和穩定的前提出發,還會采取更加保守的工作思路,以致運力投放無法及時精準地滿足市場需求。市場供需失衡,出租服務供不應求,導致拒載、挑活、不按標準計價、服務質量下降、“黑車”屢打不絕,群眾利益受到損害,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行政資源,治標不治本,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二)公司化經營存在弊端
第一,經營企業“多、小、散、弱”,大部分企業自身軟硬件都不到位,無法形成規模經營,更無法保證服務質量、員工福利,同時也給主管部門的行業管理增加難度。第二,出租車的特許經營模式以及公司化運營的要求,讓有限的出租經營權被少數公司所把持,而一些出租車公司在獲得經營權后,背離了利用集約、規模優勢去優化服務、創立品牌的初衷,對出租車經營進行轉包,一方面,通過收取高額押金的形式迅速收回投資,把風險向實際經營者轉嫁;另一方面,只收費不管理、只收費不服務、只收費不盡責,“份子錢”不斷上漲,在集中采購保險、油料、服裝、舉辦培訓等巧立名目的項目中攫取利潤,坐享經營權帶來的高額紅利,而從業人員的勞動收益、職業健康、福利待遇無法保障,以致矛盾一觸即發。
(三)出租車定位偏差影響行業健康發展
與定線路、定班次、定站點的公交、地鐵等基礎性公共服務相比,出租車提供的是個性化“高端”的城市交通服務,從這個角度講,出租車不應當屬于由公共財政提供補貼的普遍公共服務,而且企業就應當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而當前出租車公司通過獲得政府授權成了市場中無法自由淘汰的經營主體,服務模式固化不變,甚至還經常出現違規經營的行為,無法滿足群眾需求,為“黑車”滋生營造了空間。此外,油價上漲,政府動用財政資金給予高額補貼;行業矛盾爆發,罷運“綁架”政府,定位偏差使出租行業成了政府“養不大的懶娃”,在懶娃的“任性”面前大家都束手無策。企業應當交還市場,由市場決定優勝劣汰,讓競爭機制推動行業的健康發展。
二、A市出租車經營管理現狀
A市現有出租車企業5家,車輛總數205臺。在經過多次過渡性改革后,該市出租車均為掛靠公司經營模式,該模式出租車產權和經營權歸個人所有,出租車經營的收益歸個人所得,出租車僅掛靠公司名下,個體車主每月繳納出租車公司少量的管理服務費用。首先,從公司管理的角度出發,應當具備相適應的辦公場地,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人員配置至少5人以上,但由于公司日常辦公成本高,管理人員工資收入有限,為了節省開支,大部分公司都只有1—2名管理人員,不僅無法開展正常的安全教育、安全檢查等出勤工作,遇到突發事故和群體事件,更是力不從心。其次,出租車公司與個體車主僅簽訂服務協議,公司只負責提供代繳稅費等服務,其他費用及工作一律由車主自己負責,風險也由個人承擔,從而演變成為只按時收取管理服務費用后,便不再進行安全檢查、安全教育、駕駛員管理的“甩手掌柜”。最后,存在多數個體車主層層轉包的問題,久而久之,不僅使得出租車司機怨聲載道,沒有歸屬感,更是縱容了違規經營行為的發生。倘若個體車主安全意識不強,隨意安排聘請副班司機,不僅會導致違規經營行為層出不窮,更是重大安全生產事故的導火索,而這都是出租車公司服務質量不高,管理不到位埋下的隱患。
三、優化出租車行業管理的對策
優化整合現有5家公司,以服務促進管理的方式進入市場,公司主體責任不變,同時增加出租車總量(A市城區人口20萬人,中小型城市出租車保有量標準為15輛/萬人,以現有205輛來計算,平均每萬人擁有量僅4.19臺次),此外,個體車主可自愿選擇服務管理更好的公司來從事市場運營,并嚴格制定企業以及出租車駕駛員考核機制。
(一)設定經濟技術條件,放開市場準入的數量控制
按照出租車運行的安全性、經濟性、環保性要求,政府應當具體設定出租車營運準入的車輛技術條件(車輛類型、設備配置、登記年限、行駛里程、技術檢測等級等),裝備條件(外觀標識、衛星定位裝置、計價器、頂燈等),從業人員資格條件(駕駛資格、身體條件、駕駛年限、責任事故經歷、從業資格證)。只要滿足條件的應當給予許可,讓更多愿意從事出租車營運的經營主體獲得合法資格,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由此,一方面,出租車經營權將不再是資本追逐的對象,背離價值的出租車價格將回歸本位,真正的經營者不再背負高額的資金風險,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另一方面,數量的增加將促進市場的自由競爭,通過競爭促使經營者創新經營模式,推行差異服務滿足不同層次的服務需求,促使從業者改進服務理念,真正以“顧客為上”,不斷提高服務質量,推進行業的良性發展。
(二)降低入市門檻,取消市場準入的規模要求
尊重出租車的經濟技術特性,遵循市場運行規律,如普通貨物運輸一樣,不再對經營主體的組織形式、數量規模作具體要求,既允許組建規模化的經營實體,也不限制個體戶進入市場,讓實際營運的出租車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壓縮或剔除“份子錢”在運營成本中的比重,使一線從業人員降低勞動強度,減少心情焦慮,提高勞動收益,改善服務質量。
(三)逐步取消補貼,實行可上下浮動的政府指導價
出租車不應當是由公共財政保障的基礎性公共服務,且放開市場準入限制引入競爭后,不宜再實行政府統一定價,但為防止同質服務的惡性競爭和特殊情況下“敲竹杠”收費,對出租車服務應實行政府指導定價,一是要區別不同檔次車型設定幾個檔次的指導價格,用價格引導經營者細分市場,精準定位,實行差別化服務;二是允許經營者一定幅度的價格浮動,形成服務同質比價格,價格同等比服務的競爭機制;三是要對指導價建立及時的調整機制,科學選取如國內油價、物價上漲指數、當地平均收入等幾項參照指標,達到相應條件即觸動機制及時調整;四是要設定合理的征稅辦法和稅率,建議采取月度定額征稅的辦法,一方面簡單易用,監管成本低,另一方面對防止占用社會資源不提供服務,保障市場供給是一種有效調節,在妥善運用好價格和稅率杠桿的功能下,取消公共財政的補貼,可設定2—3年的過渡期,逐年按比例削減直至取消。
(四)建立服務質量信譽考核機制,促進服務質量的不斷提高
應當實行出租車經營單車考核及星級評定,從投入營運之月起,每12個月為一個周期,從遵守法律、文明服務、衛生整潔、守法駕駛、完成指令性運輸任務、安全事故等幾個方面綜合打分評定,按照考核分值分為優秀、合格、不合格幾個等級,每獲得一個優秀等級的,給予一星評定,連續優秀連續加星,考核為不合格的減星處理,星級等級在頂燈上標注,使服務質量高的經營者獲得更多的市場機會。
(五)完善退出制度,理順優勝劣汰機制
一是經營者可自愿申請退出出租車經營;二是從安全角度出發,出租營運車輛應半年檢測一次,技術檢測不合格,強制退出營運;設定出租車輛的使用年限、里程限值,達到限值強制退出營運;三是服務時長,出租車在12個月一個周期內累計營運服務時間達不到規定值的退出市場,引導經營者錯峰運行,充分保障高、低峰時的運力供應;四是懲罰性退出,對由于甩客、宰客、繞道、不打計價器、服務粗俗等被投訴舉報達到一定次數的取消營運資格,勒令退出市場,列入誠信“黑名單”,10年內經營者及從業人員不得申請出租車營運,退出營運市場的車輛未達強制報廢標準的可在消除標志標識后轉為民用車輛。
參考文獻
[1]韓靜.大城市出租車市場調查[J].小康(中旬刊),2016(05).
[2]朱建忠.采取有效手段引導出租車更新[J].江蘇交通,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