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丹
[摘要]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農產品網絡營銷迅猛發展,同時也出現一些問題,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關鍵詞]農產品;網絡營銷;問題;對策
一、農產品網絡營銷市場現狀
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了“創新農產品流通方式,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等現代交易方式”的要求,農產品電商迎來了發展的春天,農產品網絡營銷正隨著眾多電商平臺的發展而發展。據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農村網商的數量已經達到920萬家,2014年農村網商帶動就業近1000萬人,到2017年上半年已經達到2300萬人,新增1300萬人。我國農業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應用比例從2015年的10.2%提升至17%,提高了農業生產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目前市場上農產品電商平臺也在不斷發展壯大,阿里巴巴、京東、一號店和中糧我買網等具有競爭力的電商平臺總年銷售額高達近百億。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的不斷發展,減少了消費者與賣家之間的交易過程,提升了信息溝通的效率。
二、農產品網絡營銷存在的問題
(一)基礎設施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
在農產品網絡營銷中,信息化建設是重要的技術支撐。多年來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有了初步的發展,但與快速發展的農村電商趨勢還不相適應。表現為基礎設施建設不足,目前全國仍有眾多農產品相關企業仍然處于傳統營銷方式,他們沒有互聯網、物聯網、計算機等硬件配置,也沒有像淘寶、京東那樣的電商平臺。農業還遵循著傳統的生產、加工、運輸方式,不能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推進農業智能化、簡單化、快捷化。
(二)物流難控制,質量難保證
農產品不同于其他產品,需要保證新鮮度,避免擠壓變形、腐爛變質等,這些對物流配送條件、配送速度等提出嚴格要求。一方面,農產品物流交易環節過于復雜,經過采摘、包裝、存儲、運輸等多個環節,一般農產品的損失率要達到30%左右。損失率關系著消費者對產品的評價,關系著產品的品牌形象,也關系著商家的成本。另一方面,目前農產品比較分散,尚未形成規模,不利于農產品的集合與統一裝運,不能實現物流運輸的共享。
三、解決農產品網絡營銷問題的對策建議
(一)構建營銷平臺。營造良好氛圍
網絡營銷離不開互聯網、計算機等技術的支持,政府要加大對信息化建設的投資力度,改進基礎設施,鼓勵大量使用各種自動化、智能化、遠程控制的生產設備,提升平臺建設的層次和水平,同時制定完善相應的政策保障,注重計算機網絡技術、物聯網技術、電子商務等方面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培養農產品網絡營銷人才。社會各界要轉變農商的傳統思想,做好這方面技術的引進與推廣工作,營造出積極向上、與時俱進的農產品網絡營銷氛圍,讓他們適應并投身到農產品網絡營銷中去。
(二)整合多方資源,提高配送質量
農產品新鮮度要求的特殊性對物流運輸速度與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農產品物流運輸中,要大力倡導冷藏運輸方式、引進先進冷藏的基礎設備,來保證農產品質量、降低農產品損失率,取得消費者對產品的信任。同時優化資源整合,推進生產商、供應商、零售商等整合,實現信息、物流的共享,最終達到農業交易的智能化、最優化。
(三)培育知名品牌,增強競爭力
要大力發展名優特新農產品,培育知名品牌,建立食品安全的監管綜合的協調制度。通過品牌的宣傳推廣,樹立農產品品牌形象,取得消費者的認可與依賴。我國農業大國,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農產品到處可見。我們只有形成自己的品牌效應,才能在市場上有立足之地。在如今這個網絡時代,我們的信息交流更加快捷、高效、透明。農產品的網絡營銷在品牌效應的帶動下,也必將擁有強大的競爭力。
(四)創新運營模式,增加附加值
單純的農產品銷售,顯然已不能適應現代的運營模式與企業發展之路。我們要通過模式創新來促進企業的轉型升級。首先農產品可以通過進行加工,增加其商業價值。例如,目前的三只松鼠品牌將水果制成水果干,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在制造中,它選擇的水果都是中高端產品。一方面保證了食品的質量和延長了農產品的周期,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商業價值。在運營模式方面,也要創新發展,建議采用“物聯網+農業+其他”的運營模式。公司可以提供生態旅游服務、廣告平臺服務、技術培訓服務等一條龍服務。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直接營銷、網上營銷、加盟合作等多種銷售。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方式。在線上,將通過阿里巴巴等網站平臺為消費者提供產品。在電子商務平臺上,來擴大知名度,打開市場。線下進行實體銷售,開設專賣店。同時,還要利用QQ、微信、微博等公眾平臺與消費者進行雙向的溝通、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