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瓊
【摘要】城市品質決定城市未來發展的競爭力。本文從寧波提升中心城區品質現實基礎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出發,提出了提升寧波中心城區品質的針對性舉措。
【關鍵詞】城市品質;寧波;對策
城市品質決定城市未來發展的競爭力。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要著力提高城市發展的持續性和宜居性,加強城市內涵提升。黨的十九大也對城市體系建設、中心城區發展等問題作了新的重要部署,提升城市品質已成為新時代我國城市建設的新理念和新要求。寧波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建設“名城名都”的奮斗目標,打造高水平的品質之城既是建設“名城名都”的應有之義,也是推動寧波躋身大城市第一方隊的重要抓手,對促進城市轉型升級和更高層次文明城市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寧波提升中心城區品質的現實基礎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寧波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視城市品質提升工作,專門出臺了《寧波中心城區品質提升專項行動(2015—2017)》,重點實施了打通斷頭路、背街小巷整治、主要道路綜合整治、“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專項行動,在加快城市環境品質提升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先后入選全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全國城市設計試點城市和“城市雙修”試點城市。
但總體來看,寧波中心城區在規劃建設水平、功能服務能力、品質品位檔次等方面與先進城市相比確有差距,與人民群眾要求確有落差,與發展目標對照確是塊短板。中心城區不強、不優、不靚已是寧波的痛點、弱點。
一是公共資源配置不足。隨著我市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建設也進入快車道,公共配套規劃卻遠滯后于建設,“先建房子,后修路”的情況較為普遍。
二是“城市病”有待進一步治理。交通擁堵、暴雨內澇、環境污染等“城市病”日益凸顯。
三是城市經濟發展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突出表現在高端人才、高端產業、總部企業等總量偏少,服務業比重偏低,科技創新、金融保險、文化創意、休閑養生等新興業態發展較為滯后。
四是文化特色有待進一步彰顯。寧波的城市文化形象尚不夠清晰、特色不夠鮮明,江南水鄉和港口城市特色挖掘不充分,城市的主軸、主風格、主色調等不夠清晰,中心城區的寧波味道越來越淡,原有的傳統文化與歷史氛圍逐步弱化,獨特的城市文脈與城市格局也日益喪失。
五是開發建設體制有待進一步完善。以舊城改造為例,由于缺乏統籌領導機構來理清部門職責、協調各方利益,導致各專業整治分頭實施,各自為政,頻繁“擾民”,影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
二、提升寧波中心城區品質的對策舉措
(一)以科學規劃引領,提升中心城區規劃品質
一是要開展新一輪城市規劃編制,適時開展城市遠景發展戰略規劃(“寧波2049”)研究。
二是開展城市更新規劃編制,盡快編制《寧波城市更新規劃》。
三是開展社區品質提升規劃編制,將社區作為中心城區有機更新品質提升的基本單元,形成自上而下、較為完善的規劃體系。
(二)以空間布局集約優化為核心,提升中心城區建設品質
一要完善空間布局體系。在中心城區“一湖三江六塘河”的總體格局下,進一步全面提升三江口濱水核心區的功能品質,推進以東部新城為核心的大東部區域整合,加快以姚江新城、臨空經濟區為重點的城西片區發展,推進以南部商務區為引領的鄞奉片區統籌提升發展。
二要加快發展城市經濟。以發展研發設計、文化創意、電子商務、金融保險、總部經濟等為重點,加快中心城區新型高端城市經濟發展,重點打造一批新興功能載體。
三要統籌地上地下空間利用。建設地上地下一體化交通系統、地下綜合管網、地下商業街與文化娛樂、停車等綜合一體化的多功能地下活動設施,形成地上的城市功能與地下空間的開發內容相協調相互補充、地面上下相貫通有機聯系的空間體系。
四要推進城市有機更新。以城市非成套房改造、危舊房改造、城中村改造和舊住宅區整治為重點,結合城市規劃、房屋狀況、文保價值、居民意愿等因素,因地制宜地多方式推進棚戶區改造工程,開展微空間治理,加快城市有機更新。
(三)以治理“城市病”為重點,提升中心城區基礎設施品質
一是建設快捷城市。完善城市立體化綜合交通網絡,加快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低碳交通體系建設,落實公交主導戰略,著力解決交通擁堵、停車難、換乘難等問題。
二是建設海綿城市。加快供水、治水、防洪等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城市的“綠色海綿系統”。
三是建設無線城市。以智慧城市建設為契機,加快推進智慧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無線網絡全覆蓋,強化信息技術與大數據智慧應用,推動智慧城市應用系統的開發運用。
四是建設可達城市。加快體育、休閑、學習、娛樂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增加可達性強的公共開放空間面積,加快城市公共交通、慢行系統以及景觀綠道建設,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可達性。
(四)以生態建設為基礎,提升中心城區環境品質
一是構建“大生態格局”。以生態基礎設施統籌城市綠網、水網、文化遺產、休閑游憩網絡建設為重點,構建“大生態”的景觀安全格局,探索在新城建設中推行“反規劃”。
二是構筑“大氣”的景觀格局。結合綠道系統建設,串聯周邊自然生態資源,打造連續的水清、岸綠、景美水景觀廊道系統,重現江南水鄉城市風貌,形成可親、可賞、可游的連續綠色開放空間系統。
三是加強生態環保景觀建設。加大可利用雨水或其他清潔能源的生態“能效”景觀規劃建設力度,規劃建設一批節能環保景觀帶。
四是著力完善中心城區綠地系統。打造城市綠廊、綠環、綠心,構建完整連貫的城鄉綠地系統,增加城市綠量,優化城市綠地布局。
(五)以高效精細為目標,提升中心城區管理品質
一是提升精細化水平。建立健全城市管理綜合協調機構,建立健全城市大管理格局,構建城市管理標準體系,強化網格管理體系,破解區劃、部門割裂,推進管理中心下移等。
二是提升信息化水平。大力推進信息化在城市管理中的應用,提升智慧城管建設水平,推進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數字社區等城市管理智慧化應用系統建設。
三是提升市場化水平。加快推進城市基礎設施運行管理主體的多元化,拓展城市管理特許經營范圍,在環衛、養護、綠化等領域積極探索市場化運作模式。
(六)以完善公共服務為支撐,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質
一是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促進保障性住房、基礎教育、養老服務、醫療衛生、文化、休閑、旅游等基本民生類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實施,構建多層次“公共服務圈”,完善公共服務的供給與保障體系。
二是要進一步完善公共配套。完善各類公共服務設施,打造綠色宜人的公共空間和服務便捷的社區生活圈,加快建設具有綜合功能的慢行體系,配建公共停車場、過街天橋等城市慢行系統綜合設施,打造若干片慢行街區。
三是要進一步植入多元功能。要根據城市更新單元的不同定位,植入多元化的城市功能,進一步提高單元的用地兼容性,塑造多樣化的城市功能空間,創造豐富多樣的城市生活,為城市中心注入更多活力。
四是建立完善的便民體系。因地制宜建設城鎮、社區綜合公共服務設施,建立完善“鄰里中心”體系,依托信息化加快構建公共服務網絡等。
(七)以突出文化傳承為關鍵,提升中心城區特色品質
一是強化歷史傳承。以城市歷史為主線,對在城市發展進程中曾發揮關鍵作用,或是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建筑或街區進行保護,并以文化紫道為紐帶,串接散落的歷史街區、文物古跡等歷史遺存,做好中心城區內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地段、傳統街巷、歷史建筑及非物質文化的保護,在中心城區形成一批特色街區、特色線路、特色景觀,彰顯城市歷史文化底蘊。
二是要凸顯寧波文化特色。突出歷史建筑和街區的公共文化功能,將其作為文化傳播、特色宣傳、非物質文化傳承展示的重要平臺,挖掘整理與其相關的歷史故事、人物傳奇等,增強城市居民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進一步凸顯寧波作為“東方文明之都”的特色魅力。
三是凸顯寧波特色風貌。編制實施城市視覺識別系統規劃,統籌規劃寧波城市“三主一標(城市主軸、建筑主風格、城市主色調、城市標識)”,啟動城市風貌特色保護與塑造專項研究,加強對寧波傳統特色建筑的保護,使建筑真正成為體現寧波特色、傳遞歷史記憶的重要載體。
參考文獻
[1]柴菁軒.加快中心城區全面提升[J].天津人大,2009(12).
[2]徐雪琛.大都市中心城區產業園區建設的幾點思考[J].青春歲月,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