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蕊
【摘要】淮安作為運河之都,運河沿岸相對存有集中的特色街區和歷史遺存,給特色小鎮建設和發展運河文化產業提供了便利。而大運河中地處重要水利樞紐之一的淮安碼頭古鎮,具有濃厚的文化資源,在如今的文化旅游熱潮中,如何利用運河資源優勢,發展旅游產業,打造運河名鎮,開發運河文化旅游模式,是本文所要闡述的。
【關鍵詞】特色小鎮;運河文化;文化旅游產業;開發模式;對策與建議
一、前言
特色小鎮是休閑旅游度假小鎮,而在旅游的過程中,旅游目的地及其景點的文化內涵是不可或缺的,所以說文化是旅游的出發點和歸結點,是旅游景觀魅力的淵藪,是旅游的靈魂。悠悠運河水,脈脈育名城,在漫長的歷史年代里,京杭大運河哺育著沿岸各座城市,留下的不僅僅是璀璨的歷史,其衍生出的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相當豐富的,作為運河之都的淮安就是因運河而興的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其中有著2300年歷史的碼頭鎮作為其歷史古鎮,更是有著極大的利用和開發價值。如果將碼頭鎮依托運河文化資源發展的文化產業打造成獨樹一幟的特色小鎮,對于當地經濟的發展,對于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都有著必不可少的作用。
二、特色小鎮建設中發展旅游產業的優勢與機遇分析
(一)碼頭鎮發展旅游產業的優勢
1.運河古跡文化產業
碼頭古鎮位于淮安市區西南,隸屬于淮陰區,南臨洪澤湖,東與市區毗鄰,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這里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洪澤湖大堤北部石工頭,有三閘遺址等四處遺存為公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京杭大運河文物遺存點,其中著名清口水利樞紐歷史上是黃河、淮河、中國大運河三條河流的交匯之處,也是中國大運河上最具科技含量的樞紐工程之一。2014年,中國大運河成為世界文化遺產,清口樞紐作為一項重要的遺產區被列入名錄。因四水穿鎮的地形地貌,水利條件優越,碼頭鎮成為商賈匯聚重地,從而使得南北文化相互交融。
2.歷史人文古跡遺存
碼頭有2300年的歷史,從秦始皇置淮陰縣開始,就長期為縣治所在,清乾隆皇帝下江南都會在碼頭鎮御馬頭下船南巡,這里的淮陰故城遺址、秦甘羅城遺址、清河舊縣遺址、漂母廟、韓信故里遺址等都是古鎮悠久歷史的重要見證。人們為了生活沿運河遷移,運河文化包容天下的同時,創新精神也滲透其中。
(二)小城鎮發展旅游產業的機遇
1.政府十分重視和投入特色小鎮建設
隨著“十三五”計劃的貫徹落實,城市化的重要地位日益凸顯。作為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突破口,在多項政策紅利的支持下,“特色小鎮”正成為社會各方關注的焦點。2016城市政策核心文件《住房部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的頒布,隨后出臺的優惠政策也一直圍繞特色小鎮展開,地方小鎮的特色建設立即成為地方政府、各大企業密切關注的對象。此后,民營資本熱潮開始,從阿里巴巴到華為,從萬科到萬達,幾乎所有的大企業都開始涉足。特色小鎮作為投資的新領域和發展的新平臺,未來將帶動多產業發展。
2.全域化旅游發展趨勢
全域化旅游是指在一定區域內,以旅游業為優勢產業,通過對區域內經濟社會資源尤其是旅游資源、相關產業、生態環境、公共服務、體制機制、政策法規、文明素養等進行全方位、系統化地優化提升,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享,以旅游業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種新的區域協調發展理念和模式。
三、特色小鎮發展旅游產業的路徑與模式
(一)特色小鎮發展旅游產業的路徑
特色小鎮的“特”就是在中國其他任何一個城市,你可以看到別的特點,但在這個城市、這塊土地留給你的一定是其他城市不曾給到的。根據當地情況不同,可以在資源上、生態上、工業上,特別是在文化上,用這個“特殊”,發展城鎮所要具備的核心競爭力,地區才能更好地持續發展。
隨著可持續發展觀念的強化,旅游可持續發展問題也逐漸成為旅游界關注的焦點。小城鎮的旅游業更是要發揮自身“旅游支點”的作用,提高小鎮品牌競爭力,做大人氣,加強自身基礎建設、特色建設,尤其在餐飲、住宿方面,碼頭鎮要結合運河古建筑群等,在歷史中創新,給游客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此外,不以門票為主要收入來源,而是注重游客在景區內的文化消費、環境消費、精神消費。在滿足游客日益增長的旅游需求的同時,為他們提供高質量的旅游體驗。
(二)特色小鎮發展旅游產業的模式
1.運河旅游商品開發模式
能夠讓非物質文化遺產進入市場,通過市場認可這個商品的價值,從而認可這項非物質技藝的價值,更有利于該項非物遺產的保護和傳承。碼頭鎮可結合淮安本土非遺技術剪紙、蛋雕、淮海戲等與運河文化相結合,例如運河風光剪紙畫、蛋雕碼頭小鎮全貌、湯羊肉模型鑰匙扣等,除了制作特色傳統美食湯羊肉和碼頭豆腐來吸引游客外,也可以開發出真空包裝的商品進行售賣。
2.資源型特色小鎮發展模式
以運河文化為特色的碼頭鎮是集文化觀光、休閑度假、生活體驗為一體的特色旅游小鎮,以其原始運河建筑景觀和人文風貌為核心吸引物,建筑景觀、博物館、名人故居以及遺址組成主要產品,向游客展示小鎮上最原始的文化元素。現下體驗式消費日益火爆,所以結合碼頭鎮特色運河文化,提煉出運河體驗主體,設計“做一次碼頭豆腐”“賞一趟運河風光”等體驗項目。當然,旅游紀念品是游客對旅游經歷的紀念,也是體驗感受的有效延伸,可以讓游客畫運河風景沙畫,購買農家自產果蔬、地方特產湯羊肉包裝產品等。
四、碼頭鎮發展運河文化旅游的對策與建議
(一)發展運河文化旅游的對策
一個成功而富有影響力的旅游文化創業產業項目能催生地區的產業鏈,帶來商貿、服務業等等不斷發展,增加就業崗位,推動地區經濟繁榮。所以圍繞著運河文化要衍生一系列文化產業,并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和產業鏈。一是文化產品,如圖書、雜志、音像制品、文化周邊等;二是文化的傳播可以通過博物館的參訪、廣播電視、微電影及紀錄片的錄制與播放等;三是文化藝術服務,包括漕運文化模擬演示、淮海戲表演等其他文化藝術服務;四是最熱門的網絡文化服務,主要是指運河文化小鎮網站的建立、電子購票團購、線上詢問旅游資訊等網絡服務,主要針對年輕一些的消費游客;五是文化休閑娛樂服務,主要提出體驗式旅游這一主題,使用最新VR技術、全息投影等,使旅游景區現實與虛擬結合,帶給旅客最新的視覺體驗,使旅游活動“可參與、可互動、可感受、可享受”;六是其他文化服務,主要是指小鎮的文化產品的出租、廣告和會展服務,例如古裝租賃和寫真拍攝、運河相關古書畫會展等。
(二)發展運河文化旅游的建議
1.人才培養方案的計劃與實施
如今我國旅游人才培養過于重量而非重質,但無論何時,教師隊伍都是人才培養的中間力量,所以在培養旅游管理展業人才時,可以聘請高校學術型教師理論授課,旅行社獲外企專業人士事務授課,特別是在特色小鎮中培養人才一定要深知小鎮特色與文化,讓專業知識與地方特色結合發展,為碼頭特色小鎮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2.建設資金的吸引與利益創收
財政投入對旅游目的地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投資是推動區域經濟增長的三大動力之一。一般來說,政府財政收入有限,吸納外資對旅游進行開發有利于解決資金投入不足問題。旅游本身的高回報、快回報率,對外來投資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因此,建立合理的外來資本準人機制,鼓勵社會資本公平參與碼頭特色小鎮的建設發展,有利于形成國內旅游市場的統一,有利于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參與旅游的發展建設。形成旅游大發展的局面,與投資者形成雙贏的合作關系。
五、結論
淮安市淮陰區碼頭鎮具備成為蘇北知名特色小鎮的旅游發展潛力,針對在旅游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只有在碼頭古鎮本身的獨特文化優勢下,借助淮安旅游發展的強勁東風,依靠政府、企業和原住民的通力合作,切實有效地推進旅游可持續發展,規模發展當地文化旅游產業鏈,建立特色小鎮旅游圈,才能使碼頭鎮的旅游事業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