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舒
【摘要】在國家《關于開展特色小城鎮培育工作的通知》和《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實施意見》雙政策的引導和影響下,體育特色小鎮應運而生,并在全國各地涌現。筆者跟隨北京體育大學管理學院“體育愛心行”暑期社會實踐團來到桂林市陽朔縣,對當地體育特色小鎮進行調查和研究。在研究期間,共發放了500份調查問卷,收回488份,回收率97.6%,其中有效問卷470份,有效率96.31%。此次調研嚴謹客觀,團隊根據調查問卷的答案反饋以及訪談的結果,得到了很多有效信息,對陽朔縣體育特色小鎮的發展提供了思路和模式借鑒。
【關鍵詞】體育小鎮;發展思路;模式借鑒
一、陽朔體育小鎮概況
陽朔縣體育特色小鎮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距桂林市區65千米。小鎮依托獨特秀美的山水風光以及當地體育健身休閑、場館服務、體育用品的銷售和制造等多家企業,將體育、健康、文化、旅游等產業有機融合,將體育產業開發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相互融合。目前,在小鎮探索運動、戶外休閑、騎行文化等帶動下,戶外休閑運動產品的制造和銷售呈現出快速增長的勢頭。
小鎮在山水底色上,依托體育制造業,適時推出滿足市場需求的戶外運動文化項目,打造戶外運動賽事集散地、山地訓練理想地、體育文化展示地、體育用品研發地、旅游休閑必經地和富裕民眾宜居地。這從縱向上,延長了體育制造產業上下游產業鏈;從橫向上,推動了體育與相關產業的深度融合,最終形成以體育小鎮為平臺的產業聚集區。
二、陽朔體育小鎮未來發展思路
(一)PPP模式可以緩解政府財政壓力,開拓融資渠道
體育小鎮必須以產業為主體,投入的金額巨大,造成政府持續的財政輸出比較困難,也就要求實現體育小鎮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建立以政府引導、社會資本廣泛參與的一種融資模式,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才能夠在政府投入比較少的同時,撬動龐大的設備基金。
(二)PPP模式有利于降低和分散風險
一方面,政府通過行政手段與公開招標的形式,引進綜合實力比較強的企業來參與小鎮的建設;另一方面,參與企業一般具有較強的風險控制能力和雄厚的資金積累,進而提高體育小鎮建設的整體風控能力。同時,PPP模式在項目的開始階段就引入社會資本,使其可以以自身先進性的管理經驗,對項目本身的風險進行甄選和識別,進而通過行之有效的風控手段規避風險。
(三)PPP模式有助于項目獲得穩定的投資回報
體育小鎮建設能否吸引到民間資本的參與,關鍵在于體育小鎮融資空間和回報能否匹配社會資本的預期、收益。根據設立目的,體育小鎮作為一個集產業、文化、旅游社區功能為一體的平臺,在未來產生的價值可以滿足投資回報。此外,在政府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體育小鎮建設過程中,社會資本可以從更多方面敦促政府相關政策的落實,提供優惠的條件,保障社會資本的投資回報率問題。
三、結論
特色小鎮是經濟轉型升級、新經濟業態建設的重要載體,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生態文明建設、城鄉協調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特色小鎮建設的發展,呈現很多獨具特色和經濟業態的特色小鎮,比如體育小鎮等。特色小鎮建設在中央利好政策的影響下,成為資本追逐的熱點,但在現實投資運營上,必須考慮特色小鎮建設的根本需求,不能重蹈開發區或新城區過度建設的覆轍,形成空城、鬼城、空廠房的局面。特色小鎮的根本在特色,而特色的根本是產業,不能僅僅是一個概念或者一個特色現象,要有產業概念和業態整合理念,閉合的產業要素是特色小鎮的基本出發點,不要追求面面俱到,要考慮產業鏈條的生態。
體育小鎮的推出,是體育產業發展的需求,一個產業發展要經歷產業融合、產業聚集、產業閉合等階段,雖然我國體育產業起步較晚,但是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國體育產業發展起點高,頂層的高端設計,民眾的健康需要,經濟的穩健增長,讓中國體育產業短短兩年的發展速度,超越歐美十多年的發展速度,體育小鎮已經成為體育產業發展的必然。
重要的是,體育小鎮的核心是體育,不能為小鎮建體育,要為體育建小鎮,找到核心的體育切入點,打造獨具特色的體育小鎮。但體育只是體育小鎮的特色,而不是它的全部內容。體育小鎮更不是地產,是體育生態。需要前期規劃中多考慮體育參與性元素,真正讓體育小鎮成為體育的體驗、分享、共建的社區平臺,促進經濟轉型和社會發展。同時,體育小鎮需要政府、資本以及多方向企業等的長期協調合作。由于體育小鎮綜合性要求高,所以能夠整體策劃、整合資源、精通融資、協調政府的復合型企業和人才是體育小鎮啟動時的必備條件。
綜上所述,陽朔縣想做好體育小鎮,就要以價值為主線,突出差異性資源,開發出有特色資源的價值鏈。體育小鎮是一個特別好的概念,要主體積極行動,做出真正的體育產品,而不是利用炒概念謀取一時之利和短期業績。希望業界主體能夠保持冷靜,對于當地政府來說,如果想要投資特色小鎮項目,最先要做的就是做整個地域資源、體育資源的價值評估,將寶貴的資金與人才用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