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剛
【摘要】公路運輸是我國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經濟社會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地區經濟水平決定著該地區的公路運輸發展水平,同時,公路運輸發展也對一個地區經濟發展起到推動作用。本文闡述了公路運輸的概念,并分析了公路運輸對地區經濟的作用和影響。
【關鍵詞】公路運輸;地區經濟;作用;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公路運輸事業得到了高速發展,根據貝恩公司發布的《中國公路貨運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公路運輸周轉量已達到610百億噸公里,重型卡車超過500萬輛,輕中型卡車超過1400萬輛,市場規模5萬億人民幣,我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公路運輸市場。公路運輸的發展,對地區經濟建設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一、公路運輸的優勢和不足
(一)公路運輸的優勢
優勢一:中短途運輸速度快。汽車作為公路運輸的載體,具有體積小,操作靈活的特點,尤其在實現“門到門”的運輸中,其重要性更為顯著。隨著我國各級公路網絡的高度發展,這就能夠將運輸延伸至工廠、農村、住宅內部,特別是在中短途運輸過程中,避免了轉運、換乘的麻煩,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直達,進而提高了運輸速度。
優勢二:方便靈活。相對于空運、鐵路和水運,公路運輸網絡密度更大,覆蓋更廣,車輛幾乎可以到達任何地方。而且車輛調度上更加靈活,無論人員乘坐還是貨物裝卸,也都環節少,時間快,更加方便快捷。
(二)公路運輸的不足
不足一:占地多。公路建設需要占用土地面積較大,特別是在人口密集地區,修建公路與耕地、居住和生產用地矛盾較為突出。
不足二:運輸能力低。汽車的運載能力較小,不能運輸過大或者過重的貨物。且受司機疲勞和車輛性能限制,不能長距離連續行駛,一般公路運輸的經濟距離為300至500千米,長途運輸沒有優勢。
不足三:消耗大。在同等運輸量的情況下,汽車耗能是火車的10倍以上。高能耗除了增加成本支出外,也帶來了相應的環境污染問題。且公路運輸的安全事故發生率在各種運輸方式中也是最高的。
二、公路運輸對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
第一,兩者相互促進。“要想富,先修路”,改革開放之初,這句口號就流傳開來,可見公路運輸對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有著多么重要的推動作用。盡管其他各種運輸方式各有特點和優勢,但或多或少都要依賴公路運輸來完成最終兩端的運輸任務。例如鐵路車站、水運港口碼頭和航空機場的貨物集疏運輸都離不開公路運輸。
在我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這些經濟發達地區,無一不是公路建設早、公路網絡密集、公路運輸行業發達的地區。公路運輸的良好發展,可以極大降低運輸成本,這就意味著交易費用和生產成本的降低,提高了企業的市場優勢和競爭力,進而帶動該地區經濟發展。同時,便捷的交通條件和低廉的運輸成本,可以吸引來更多企業的入駐和投資,使資金和技術不斷集中,形成聚集效應,使該地區經濟規模進一步增長,輻射和拉動地區經濟產業化、規模化、整體化提升。
第二,兩者相互制約。由于公路建設需要前期投入大量資金,公路運輸行業的發展也離不開市場需求的支撐,所以一個地區的經濟水平,決定著該地區公路建設和公路運輸行業的發展水平。當一個地區的經濟實力,無法負擔高水平公路建設投入,或者該地區經濟發展不足,對運輸服務需求較小,公路運輸行業就因為沒有市場而無法發展。
三、做好公路運輸推動地區經濟發展工作的建議
(一)做好資金保障
公路運輸的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支撐,有時完全依靠國家扶持和地方政府財政投入并不能解決問題,需要建立較為完善的公路運輸建設資金體系,通過招商引資、社會自籌等途徑,確保資金充足。
(二)做好整體規劃
在規劃交通運輸發展中,要充分考慮地區經濟特征及發展需求,在公路等級、路線安排、貨(客)運站點布局等方面,切實符合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做到公路運輸與地區經濟總量、經濟結構、經濟活動等合理匹配。
(三)做好制度建設
通過建立健全公路運輸相關法律法規,保證交通運輸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用法律法規為公路運輸事業發展保駕護航。
(四)做好升級工作
從低噸位、完好率低、中速的中型卡車向高噸位、高完好率、高速的重型卡車發展;從散貨式卡車向集裝箱式卡車發展;從高比重的短距離運輸(150千米)向高比重的長距離(300-500千米)或超長距離(500-3000千米)運輸發展。快速、長途、重載將是未來公路運輸的核心。
(五)做好創新工作
一是要創新管理方法,采用科學的管理手段,使公路運輸資源得到優化配置和使用,進一步降低運輸成本,提高運輸效率。二是要創新科技,及時將先進的科技成果引入公路運輸領域,如采用公路交通監測系統、天氣預測系統、新能源汽車等,以提高運輸效率、保障運輸安全和降低環境污染,促進地區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公路運輸對地區經濟發展有著極強的推動作用,需要我們在規劃、保障、實施等各方面,不斷探索規律,總結經驗,以期實現公路運輸和地區經濟的協調可持續發展。